河北省行唐县人民医院(050600)赵智林 刘振香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50000)赵康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患者共4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动眼神经麻痹25例,外展神经麻痹18例,滑车神经麻痹2例,复合神经麻痹1例。排除标准:眼外伤、颅脑外伤等所致眼球运动神经麻痹者。将研究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37~75岁,平均(62.4±3.9)岁;糖尿病病程5~19年,平均(14.3±3.7)年;糖化血红蛋白7.8%~13.2%,平均(9.7±2.2)%。治疗组2 3 例,男2 2 例,女1 例;年龄33~78岁,平均(64.1±5.9)岁;糖尿病病程6~24年,平均(11.6±6.4)年;糖化血红蛋白8.2%~14.8%,平均(10.3±3.6)%。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糖尿病教育、饮食管理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基础治疗,同时合并血压或血脂异常者,采用降压或调脂治疗。在以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均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0μ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日,连14天。
两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较治疗组共23例,其中11例显效,有效者9例,治疗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共23例,其中显效为8例,有效者7例,治疗无效8例,总有效率65.22%;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可伴有多种眼球运动神经受累,以动眼神经的受累率最高,次之为外展神经、滑车神经及复合型麻痹[1]。糖尿病导致眼肌麻痹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其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但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统一机制提出氧化应激是其中心环节[2],其可进一步激活发病的四条重要途径,即多元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己糖胺及二脂酰甘油/蛋白激酶C通路。严格、稳定地控制血糖能够减轻症状,延缓糖尿病眼肌麻痹进程,但许多血糖控制较理想的糖尿病患者仍会发生此病,故而单靠严格血糖控制并不能完全防止此病的发生。因此,抗氧化应激治疗将可能为糖尿病并发症带来新的突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