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药理学在中药复方配伍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2015-04-03 13:12黄丽华孙国章李凤丽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含药药理学复方

黄丽华,孙国章,李凤丽

(1.天津雅昂医药国际化发展促进有限公司,天津300410; 2.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天津300410;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血清药理学在中药复方配伍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serum pharmacology in the research fiecd of Chinese herbs compound compatibility

黄丽华1,孙国章2,李凤丽3

(1.天津雅昂医药国际化发展促进有限公司,天津300410; 2.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天津300410;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中药药理学;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

血清药理学是日本学者田代真一在1984年第一届和汉医学会上首次提出[1],指在动物经口服给药一段时间后采血,分离血清,用此含药血清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的一种实验方法,它为科学地阐明中药复方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理论[2]。1997年以王喜军为代表的科学研究者将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概念与理论方法引入中国医药研究领域,中药血清药理学方面的研究随之开展起来。血清药理学较中药直接作用于体外实验的传统方法更符合中药在体内代谢的实际情况,为中药药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故在中药尤其是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3]。中药血清药理学在神经、心血管、呼吸、免疫、消化、生殖、泌尿、骨骼系统以及在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为中药复方药理作用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方法[4]。本文就近年来关于中药血清药理学在中药复方配伍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1 血清药理学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1.1 对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

巴寅颖等[5]采用RP-HPLC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远志咄酮Ⅲ的浓度来考察远志和开心散中远志咄酮Ⅲ在记忆障碍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发现复方配伍可延长有效血药浓度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加速吸收等,调节其药动学特性能更好地发挥药效。姜英凤等[6]通过观察抑郁情绪大鼠模型给药血清对离体海马神经元γ氨基丁酸B2受体(GABABR2)蛋白表达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抑郁情绪模型大鼠血清可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GABABR2蛋白表达上调,舒郁胶囊、能是通过降低海马神经元GABABR2蛋白表达发挥抗抑郁作用。

1.2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研究

甘雨等[7]研究射干提取物含药血清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发现射干提取物含药血清对组胺(His)引起的气管平滑肌收缩反应有一定拮抗作用,其中剂量(0.46 g/kg)3 min、5 min、10 min解痉率分别为44.29%、45.27%和48.30%;高剂量(0.92 g/kg)3 min、5 min解痉率分别为31.17%和31.8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药物与标本接触5 min效果最好。得出射干提取物含药血清对His引起的气管平滑肌收缩反应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的结论。

1.3 对消化生殖系统的作用研究

赵志明等[8]观察不同剂量的中药何首乌饮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在调节卵泡微环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制备大鼠排卵前卵巢模型,收集颗粒细胞(GC)分别与雌性SD幼鼠空白血清及含不同剂量何首乌饮的含药血清在体外共同培养。用TRAP-ELISA方法分析GC的端粒酶活性,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GC凋亡、坏死情况。结果发现各剂量组何首乌饮含药血清可明显上调GC端粒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何首乌饮含药血清能够显著提高GC端粒酶活性(P<0.05)。随着中药血清药物剂量的增加,颗粒细胞凋亡率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何首乌饮含药血清均能够显著降低离体GC的凋亡率(P<0.01),各含药血清组细胞坏死率虽较对照组高,但与各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认为何首乌饮可上调离体培养的大鼠卵巢GC端粒酶活性、抑制凋亡,对卵泡局部微环境的调节可能是其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重要靶点之一。

1.4 对泌尿系统的作用研究

王喜军等[9]通过研究六味地黄丸血中移行成分对氢化可的松致大鼠肾虚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阐明六味地黄丸补肾的药效物质基础。初步确定所分离得到的六味地黄丸的血中移行成分是六味地黄丸补肾的药效物质基础,其中以莫诺苷、獐牙菜苦素和马钱子苷的作用最为明显,是补肾的核心成分。

1.5 对骨骼系统作用的研究

王喜军等[10]首先采用中药血清药化学方法从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中分离鉴定出8个移行成分,然后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发现其中莫诺苷、獐牙菜苦素和马钱子苷混合物的含药血清对氢化可的松致大鼠肾虚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最明显,是补肾的核心药效物质基础,而且三者混合物的含药血清对大鼠成骨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也很明显,初步确认其为治疗骨质疏松的药效物质基础[11]。

1.6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研究

陈一江等[12]应用温心汤药物血清干预离体蛙心模型,观察温心汤药物血清对离体蛙心收缩活动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药物浓度与心率呈极显著量效关系,药物浓度与平均肌张力呈极显著量效关系。

杨广等[13]采用SD大鼠灌胃通冠胶囊水煎剂,每日1次,连续9 d,制备含药血清;培养并传代兔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通冠胶囊含药血清对VSMC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通冠胶囊可以明显抑制VSMC增殖。

1.7 对免疫功能影响作用的研究

石强[14]通过比较粘鱼须、威灵仙、棉团铁线莲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发现粘鱼须可以作为祛风湿药威灵仙使用。其方法为选择影响玫瑰花环形成、T细胞亚群数量、迟发型变态反应等3个细胞免疫的指标和影响抗体形成细胞数量、血清溶血素数量等2个体液免疫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黏鱼须、威灵仙、棉团铁线莲均能抑制T细胞功能,降低机体细胞免疫反应能力。

1.8 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中药血清药理学还常应用于抗肿瘤[15]、抗病毒[16]、抗炎等[17-18]其他很多方面。总之,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作为一种新的药理学方法,为中药药理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为复方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不可替代的途径,推动了中药药理学的发展,提高了体外实验的可信性和可靠性,并使以前无法进行的研究成为可能。

2 血清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中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2.1 实验研究准备工作

饮食可能影响中药复方体内动力学和临床疗效,如食物对口服小柴胡汤者体内甘草酸、甘草次酸和黄芩素等吸收影响明显。因此应根据中药复方的功效特点、实验要求,决定给药前禁食与否,并拟订给药后采血时间。目前,给药前实验动物多禁食6 h~12 h,不禁水。

2.2 给药途径的选择

一般在制备含药血清时,供体动物的给药途径应该与临床给药途径一致,以避免由于给药途径的不同带来结果的差异。目前中药复方多用口服(灌胃)给药来制备含药血清,由于中药新剂型不断产生,在实验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尝试使用黏膜、呼吸道等给药途径制备含药血清。

2.3 受试动物的选择

小鼠、大鼠、豚鼠等为常用实验动物,不同种属、性别、年龄的动物血清成分不同,其实验结果也会有一定差异。王威等[19]观察中药续断含药血清对不同性别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发现雌性大鼠的血清中作用表达强于雄性大鼠。为此,陆慧晶[20]认为,选择动物时应尽量选与人类生物特性近似的物种,制备血清的动物应与获取离体器官、组织细胞的动物相一致,从而缩小或避免动物血清之间以及动物血清和人类血清之间在理化、生物等特性上的差异,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在动物的类型上,多用正常的动物,但中药复方在正常生理脏器与病理脏器之间其药物本身及机体所产生的变化可能不完全相同,而临床服用药物的对象多为病理状态的患者,因此病理状态下药物血清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2.4 给药剂量、给药次数、给药时间等方案的设定

在进行中药血清药理实验之前必须确定合适的给药方案。血清药理学很重要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给药剂量、给药次数、给药时间的确定。目前常用的方法有:1次给药或间隔2 h~4 h给药,或1次/d~3次/d,连续3 d~l0 d。同一给药方案连续数日给药较1次给药有明显差异,主要与药物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有关,主张多次给药。国内很多学者提出每天给药3次,连续5 d~7 d的给药法。实验中给药剂量均以实验动物体重、种属而定。

刘倩等[21]进行化浊行血汤含药血清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及其体内给药时效差异的研究中,通过化浊行血汤不同给药方案、药物不同给药剂量、药后不同取血时间所得的药物血清为受试对象,培养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缺氧复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以2次/d灌胃,连续3 d,并在末次灌胃90 min后取血所得药物血清药理效应最佳。可见,合理的给药方案对获得科学合理、真实可靠的实验结论是十分必要的。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开展研究,有必要先确定受试制剂的给药剂量、给药次数、给药时间等方案,这样所取含药血清才能较好地反映药物所具有作用[22]。

2.5 采血时间的确定

理想的采血时间应落在给药的峰浓度时间段内。但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不同成分给药后达峰值时间不同,因此应根据实验动物消化特点和中药吸收转化特点确定取血时间范围。如大鼠一般1 h~2 h可达到血药浓度峰值,此时的血清即为最佳含药血清,一般采血时间为末次给药的30 min~3 h间。现今最可靠的方法是先通过对少量动物进行预实验,将不同时间的含药血清进行比较后再确定采血时间[23]。

2.6 含药血清的处理和保存

含药血清的处理常见有丙酮法、乙醇法、加温法,含药血清的保存研究发现含药血清经长期低温保存(-20℃,2个月)后药效显著降低(P<0.01),提示含药血清在保存过程中其中药有效成分会发生分解等变化,致使药效成分含量显著降低,即使低温冷冻保存仍影响其药效。故进行血清药理学试验时宜使用新鲜灭活或保存时间较短的含药血清。

2.7 实验研究中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受试动物给药时需按动物的体重给予需实验的药物,一般从低剂量分组逐渐增量。注意如加有辅料,要折算成纯药物剂量。

动物血清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生物碱、抗体、补体等生物活性物质,它们会对体外培养的细胞产生影响,所以实验前应先进行血清灭活从而减少干扰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不同种属、不同年龄的动物对药物吸收有一定差异,从而影响到血清中含药成分及其含量。因给药剂量、采血时间不同,血清中含药成分及其含量也不尽相同,故必须充分把握好给药剂量及采血时间。

3 血清药理学在中药复方配伍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中药血清药理学是在以往体外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形成的,即以含药血清代替中药粗提物进行实验,具有条件可控性强、揭示药物作用机制较为深入、重复性好、使用材料少、更接近药物在体内环境中产生药效的真实过程等优点[24]。但从引进我国到现在只有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因而存在不少有待进一步改进之处,如在体外培养体系中不可能添加纯浓度的血清,而且不是所有的中药都通过血液起作用,个别是通过部位用药起到治疗作用,这是血清药理学难以解决的;其次,药物血清的制备中,由于实验动物种属的不同或种属相同年龄性别的不同,都能引起实验动物对药物敏感程度的差异以及对复方药物中不同组分的吸收、转化、作用靶点的相异,因此实验动物的种属和年龄性别的选择有待规范[25-27];再次,血清学自身组分的复杂性至今尚未完全清楚,血清本身复杂的成分会影响体外实验的结果,而中药复方组分也是一个未知体系,两个未知体系的叠加使原本复杂的体系更加复杂,这无形中限制了中药血清药理学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范围;最后,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和特点是辨证论治,在实验学中却往往忽视中医内涵,如何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结合是血清药理学现今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中药复方并非单一成分发挥药理学作用,其实验稳定性、重现性和标准化也是血清药理学面临的问题。

4 血清药理学在中药复方配伍研究领域中应用前景展望

血清药理学起步较晚,尽管它的应用、方法存在不少问题,但作为一门新兴方法学,它在复方药理学研究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目前已经有大量的中医药学实验建立在血清药理学的基础上[28]。国外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复方有效成分,但此种方式不符合复方在人体内的作用过程。中药复方的研究仍在技术和方法学上存在瓶颈,需要进一步探索,以便更好地研究中药及复方的作用机制。随着中药血清药理学存在问题的逐步解决,方法更进一步地成熟和完善,它将更广泛地应用于中药复方研究领域[23]。

[1]刘琳.中药经典方血清药理学的现代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2,25(1):116-118.

[2]柯玮,朱建华.中药血清药理方法学的研究概况[J].中国医药指南,2011,9(6):24-25.

[3]孙莉娜,孟静岩,孙晓霞.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相关问题的思考[J].药学研究,2012,25(11):36-38.

[4]黄臣虎,陆茵,高骁君,等.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0):266-271.

[5]巴寅颖,刘洋,姜艳艳,等.开心散血清HPLC特征图谱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6):409-412.

[6]姜英凤,高杰,魏盛,等.舒郁胶囊含药血清对大鼠海马神经元γ氨基丁酸B2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7):165-169.

[7]甘雨,乔敏,张宏,等.射干提取物含药血清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7):165.

[8]赵志明,左一鹏,杜元杰,等.何首乌饮含药血清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2):2 416-2 419.

[9]王喜军,张宁,孙晖,等.六味地黄丸血中移行成分对氢化可的松致大鼠肾虚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2):33-37.

[10]王喜军,孙文军,张宁,等.六味地黄丸血中移行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J].中国天然药物,2007,5(4):277-280.

[11]孙晖,张宁,李丽静,等.六味地黄丸主要血中移行成分对培养大鼠成骨细胞促增殖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7):2 161-2 163.

[12]陈一江,章艳茹.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温心汤对离体蛙心收缩活动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1 911-1 913.

[13]杨广,张敏州,江巍,等.通冠胶囊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5):574-575.

[14]石强.粘鱼须威灵仙和棉团铁线莲对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影响比较[J].医药导报,2011,30(2):163-166.

[15]康敏,王仁生,刘文其,等.血清药理实验方法学在抗鼻咽癌中药筛选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16-18.

[16]陈晓白,王晓平,赵仕花.毛鸡骨草含药血清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2):218-221.

[17]冯倩晴,刘树民,陈平平,等.黄柏药效物质基础成分初探[J].中国药师,2012,15(7):920-923.

[18]谢长,沈婵娟,陈树和,等.菝葜抗炎活性部位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J].医药导报,2012,31(3):288-291.

[19]王威,何永志,史红,等.不同性别大鼠中药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09,26(1):9-11.

[20]陆慧晶.血清药理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基层中药杂志,2000,14(3):51-53.

[21]刘倩,马学盛.化浊行血汤含药血清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及其体内给药时效差异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0):2 501-2 502.

[22]金阳.有关中药血清药理学的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2,4(6):33.

[23]柯玮,朱建华.中药血清药理方法学的研究概况[J].中国医药指南,2011,9(6):24-25.

[24]杨萃.中药复方在体外实验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3,28(10):2 229-2 231.

[25]李志平.复方血塞通滴丸中葛根的血清药化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5):156-157.

[26]肖京平.大青叶在大鼠中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2,20(9):368.

[27]唐晓静,胡华刚,孙婉娟,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6):43-50.

[28]陈赐慧,花宝金.关于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的几个问题和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46-48.

(编辑:翟春涛)

R285

A

1671-0258(2015)01-0066-04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0ZX09102-201)

黄丽华,学士,E-mail:lfl992610@163.com

李凤丽,博士,E-mail:lfl992610@163.com

猜你喜欢
含药药理学复方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复方土槿皮搽剂治疗足癣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乳病消片含药血清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大黄䗪虫丸含药血清对肝癌SMMC-7721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艺术药理学
HPLC-DAD法同时测定复方罗布麻片Ⅰ中4种成分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黄芪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寒湿瘀阻证336例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