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肺氧合抢救危重踩踏患者1例护理

2015-04-03 10:41温国娟
上海护理 2015年3期
关键词:管路监测护理

贾 峥,温国娟,黄 群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 200080)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简称膜肺,是抢救垂危患者生命的新技术[1]。总体发展始于80年代末,其应用体外设备替代或部分替代人的肺、心功能,支持生命以争取心、肺病变治愈及功能恢复的机会,可持续维持生命1周至半个月时间[2]。ECMO是一种不需要开胸的循环辅助系统,其原理是将血液引流至体外,经膜肺氧合后再灌注体内,通过长时间转流,对呼吸或循环系统衰竭的患者进行有效支持,维持机体氧供并清除体内二氧化碳,以保证机体代谢[3]。我重症监护室于2015年1月1日共接受外滩踩踏事件伤员5例,其中1例患者经ECMO抢救及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8岁,于2015年1月1日凌晨因踩踏导致创伤性窒息、心跳呼吸骤停送至我院急诊抢救室,立即行口腔气管插管并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右侧锁骨下置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胃管实施胃肠减压,并置入导尿管,随后转入ICU病房。头颅CT示:双侧额叶、顶叶、枕叶脑实质多发低密度占位影,入院时GCS评分3分;胸部CT示:右肺挫伤及部分不张;上腹CT示:右肝上间隙少量积液;下腹CT示:少量腹水,小肠及结肠淤胀,经卫生及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组会诊,诊断为“心肺复苏后综合征、创伤性窒息、创伤性休克、缺血缺氧性脑病、肺挫伤、腹腔钝性损伤、腹腔积液、肠淤胀”。因患者血压需要大剂量升压药维持,于1月1日10:00行超声检查,提示:心脏弥漫性活动减弱。再次全市专家会诊,考虑心肺复苏后心肌损伤、心源性休克。于1月2日凌晨在患者左侧股动脉置入16F动脉插管行ECMO支持治疗,手术成功。经置入ECMO支持治疗后,心率能够维持在96~118次/min,SpO2在97% ~100%,SaO2在97% ~99%,血压维持在97~146/64~99 mmHg,呼吸 14~28次/min,血糖维持在4.8~9.1 mmol/L,于 1月9 日撤除 ECMO。在 ECMO治疗期间,患者尿比重<1.005,每小时尿量达到40~50 ml,于1月8日14:00行床边CRRT治疗,1月12日停止CRRT,经过24 h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心率 73~89次/min,BP波动于 107~146/64~99 mmHg,SpO2在97% ~100%,于1月13日转入普通病房继续后续治疗。现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

2 护理

2.1 合理调配护理人员 由于患者病情极度危重,而ECMO是整个抢救过程的中心生命支持环节。因此,护理此类患者时,需调配、选用ECMO技术及各项护理技术熟练、有高度责任心、高度奉献精神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以确保安全应用ECMO[4]。故我院迅速成立了专职护理小组,每班配备2名经验丰富且有多年ICU工作经历的护士进行监测与护理。

2.2 病情观察与护理

2.2.1 血糖监测 ①纠正低血糖:进入监护室后患者处于低血糖状态,血糖波动在2.0~3.6 mmol/L,采用高糖溶液静脉泵入治疗,每小时从左侧桡动脉测压管采血测血糖。ECMO支持治疗后,血糖由低血糖状态恢复至正常范围,因此逐渐减少高糖溶液输入量并逐渐撤除,最终将血糖维持在8~10 mmol/L。②1月4日起为了防止患者夜间低血糖:每日6次从无名指指端末梢测血糖,控制肠外营养液(TPN)的滴速,延长静脉营养液维持时间,特别是临晨3~4点,以防止夜间低血糖发生。静脉营养液做到现配现用,注意采血部位的皮肤,规范操作,确保血糖值的准确性,后期能够将血糖控制在4.8 ~9.1 mmol/L。

2.2.2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监测有创动脉压及波形。ECMO支持时尽可能维持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在100~110 mmHg,以维持脑灌注;治疗期间根据病情调整ECMO参数,并维持平均动脉压波动于80~100 mmHg。在ECMO的运转中,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至65/45 mmHg,心率增快至170次/min,ECMO显示流速下降,且管路出现抖动现象,提示患者血容量不足。故给予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复苏处理;同时调整去甲肾上腺素4 mL/h至8 mL/h,并增用肾上腺素2 mL/h。经上述处理后患者心率逐渐下降至125次/min左右,血压逐渐平稳;予血管活性药物逐渐减量,去甲肾上腺素降至4 mL/h、肾上腺素2 mL/h维持,血压升至117/102 mmHg,ECMO流速3.8~4.1 L/min,未再见管路抖动。后期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动态调整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用量;撤除ECMO后停用肾上腺素单用去甲肾上腺素6 mL/h将血压维持在126/68 mmHg左右。

2.2.3 体温监测 ①降温:患者因挤压踩踏导致缺血缺氧性脑病,入监护室后腋温38.2℃,立即给予亚低温治疗。头置冰帽物理降温,在此过程中保持患者低坡卧位,传感器放置直肠深部监测体温,但降温效果不明显。于1月2日行ECMO治疗后患者体温降至37.0℃左右,当日8点予患者暂时停用压低温治疗。②后期复温:置入ECMO后,患者体温维持在35.6~36.5℃,于1月9日撤除ECMO后,1月10日患者出现低体温,最低35℃,采用物理保暖后体温波动在35.6~36.0℃,遂采取复温毯控制体温,经2 d复温治疗,体温达到36.8℃,逐渐停用复温毯。

2.2.4 腹胀 患者因外伤后心跳、呼吸骤停导致消化道缺血、缺氧,转入监护室后患者腹胀明显,听诊肠鸣音未及,1月1日14:50床边超声提示:胃肠蠕动差。即采取胃肠减压,行开塞露灌肠。患者于1月2日排稀便约2 000 mL,床边超声提示:腹腔内游离液体不多,肠腔积液淤胀较前明显好转;1月6日10:00,患者再次腹胀明显,由于患者病情较稳定,给予开放鼻饲,每日200 mL温开水,30 mL/h鼻饲,以保护胃肠屏障功能;同时留置肛管、予开塞露灌肠,以及皮硝外敷患者下腹部。及时更换皮硝,保护腹部周边皮肤,防止皮肤破损,经过3 d的连续护理,患者腹胀有所减轻,1月10日腹胀明显好转,床边超声提示:胃肠蠕动功能好转,停用皮硝。

2.2.5 皮肤护理 ①穿刺部位:保持腹股沟部ECMO插管处及伤口敷料干燥,及时更换穿刺口渗血敷料,预防切口感染,并妥善固定,防止牵拉。②全身皮肤:在保证管路安全的情况下经常给患者更换体位,保持床单位干净、整洁,做好皮肤危险因素的评估[5]。每日2次擦拭身体,保持会阴部清洁,做会阴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勤换病衣裤,因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为16.3,属于偏瘦体型,皮肤突出处定时按摩,并予以塞肤润外涂,以减缓压力与摩擦,防止压疮的发生。

2.3 体外循环管路的护理

2.3.1 ECMO治疗期间护理 密切观察穿刺伤口有无渗血,左下肢是否肿胀,血供是否正常,每小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皮温、颜色等。定期检查系统管道各接口是否固定牢固,防止管道打折,并查看X线摄片上管道的位置。因管路多且重,设置警戒线,防止误碰将管路滑出。检查转流泵的转速和流量是否稳定,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转速和流量。检查氧合器有无冒气泡、水箱温度设定及实际的水温。并注意观察有无氧合器血浆渗漏、氧合能力下降。Zwischenberger[6]报道,氧合器血浆渗漏发生率在7.1% ~16.7%不等。1月4日晚发现ECMO膜氧合器处有血浆渗漏,立即在床边消毒、铺巾后为患者更换ECMO管路,过程顺利,但期间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氧饱和下降,经加快原输血(少浆血)速度并将原ECMO管路内血液行自体回输、调整升压药剂量后生命体征逐渐恢复平稳。

2.3.2 撤机护理 经ECMO治疗7 d后,遵医嘱于1月9上午暂时夹闭ECMO静脉段导管,逐步降低ECMO流速,并且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促及氧和下降的趋势。夹管6 h后拔除ECMO管路,手术过程顺利。撤机后患者出现一过性血压、心率下降,立即予少浆血、血浆扩容,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等对症处理后,生命体征恢复平稳。

2.4 院内感染控制 采用保护性隔离措施,将患者置于ICU的独立层流病房,严格控制入室人员。病室门口放置一次性隔离衣、口罩、帽子,医护人员进入病房需戴防护口罩,穿一次性隔离衣,戴手套、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用250 mg/L含氯制剂每日2次擦拭床头柜、病床和仪器等。因长时间ECMO支持,介入性操作频繁、创伤大、管道多且粗,而患者抵抗力低下、多器官功能不全,为院感高发人群。除合理使用抗生素外,加用洗必泰皮肤黏膜消毒剂擦拭全身,使用碳酸氢钠溶液行口腔护理和碱化尿液,适时更换尿管,定期监测痰培养、血培养结果,行病原学检查;及时更换穿刺口渗血敷料。该例患者在监护室治疗期间未发生耐药菌感染。

2.5 气道护理 患者因同时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及ECMO治疗,予摇高床头至30°,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每日3次,必要时增加至每1次/4 h。因使用ECMO治疗的患者凝血功能较差,口腔护理时,擦洗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患者口腔黏膜及牙龈。人工鼻每24 h更换1次,呼吸机回路每72 h更换1次。同时加强呼吸相关数据的监测,做好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保持室温在24~26℃,湿度50% ~60%,鼻饲时抬高床头45°,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患者使用呼吸机第9天后,为预防脱机拔管困难,并减少长期气管插管的感染风险,于1月7日15:48行气管切开术,并做好相关护理。

2.6 心理及社会支持 因涉及重大踩踏事件,患者住院期间有较多媒体及相关人员前来询问病情和要求探视,故予以严格限制探视人数,专人定期负责与患者家属进行病情沟通,妥善安置家属,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2.7 并发症的护理

2.7.1 出血及栓塞的护理 ECMO治疗时,由于需全身肝素化,可致转流过程中血小板破坏、纤维蛋白原减少及凝血因子变性,使机体凝血机制受到破坏,成为导致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7]。故定时观察皮肤及动静脉穿刺处周围有无血肿、皮下淤斑等迹象。定时监测凝血功能、激活凝血时间(ACT),避免抗凝不足造成的血栓和抗凝过度引起的渗血。患者于1月2日14:37查凝血酶原时间(PT)19.5 s、INR:1.3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测不出,给予患者输注血浆4 U、血小板1U、冷沉淀4 U,以改善其携氧功能和凝血功能。治疗期间正逢患者月经期,患者表现出现月经量多、持续时间长,遵医嘱及时给予输入少浆血2 U,经过几次输血治疗后凝血功能基本正常,ACT 维持在 180 ~250 s,较多数报道的 160 ~180 s[8]略高;且APPT大于60 s,为正常上限1.5倍以上,达到有效地减少出血的目的,同时未发现严重血栓形成。

2.7.2 肝肾功能不全的护理 为预防ECMO术后引起肝肾损害,予严密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监测尿常规、尿量,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损害的药物[9];随病情调整药量。治疗期间,患者胆红素进行性增高,且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遵医嘱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双益健)保肝,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思美泰)利胆、退黄处理,经治疗后好转。除了监测肝肾功能,同时严密监测每小时尿量,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若出现尿液颜色过深如呈浓茶样,伴血红蛋白下降、胆红素增高,且出现严重的血红蛋白尿和肉眼血尿,则提示溶血,需立即通知医师予以相关处理。该例患者未出现此情况。在ECMO治疗期间,患者尿比重<1.005,每小时尿量达到40~50 ml,为了保护肾脏于1月8日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经治疗后患者尿量正常,肾功能恢复,于1月12日停止CRRT。

3 小结

在循环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ECMO支持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机械性辅助循环治疗方法,其成功实施需要医师、护士、麻醉师及其他医务人员的密切配合,在救治过程中形成一个多专业、多学科协作的工作模式。但ECMO治疗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设备庞大、费用较高、使用时间短、需要专业人员管理等。目前,ECMO护理技术尚未成熟,仍需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护理流程。

[1]林阳.ECMO联合CRRT抢救ICU危重患者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专业版),2014,(2):108-109.

[2]阳建勋.介绍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J].医疗装备,2002,15(10):6-7.

[3]张洁苹,陈艳婷.1例ECMO辅助下左全肺切除后食管癌根治术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9):855-856.

[4]吴美英,戚荟,黄永贵,等.ECMO救治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0,21(12):145-147.

[5]王珊珊,李杰红,金丹,等.2例体外膜肺氧合器氧合疗法辅助下气管肿物切除术后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34):3262-3264.

[6]Zwischenberger JB.ECMO: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support in critical care[M].2nd ed.Ann Arbor Michigan: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Organization,2000:295-590.

[7]虞佩君,沈鸣雁.1例体外循环下腔静脉取栓矫形术治疗布加氏综合症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7,6(3):210-211.

[8] Doll N,Kiaii B,Borger M,et al.Five-year results of 219 consecutive patients treated with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for refractory postoperative cardiogenic shock[J].Ann Thorac Surg,2004,77(1):151-157.

[9]李旭,石丽,吴荣.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中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4):344-335.

猜你喜欢
管路监测护理
基于水质变化的供热采暖管路设计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硅钢轧制过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研究及应用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
美航天服漏水或因管路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