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东文
【摘 要】 目的:观察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手术,实验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切口手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腹膜炎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4-0113-02
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疾病,是由阑尾管腔阻塞、肠胃道疾病或细菌侵入等导致的炎性病变,主要手术治疗方法有小切口阑尾切除、传统阑尾切除、腹腔镜下阑尾切除[1]。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是常见的急腹症,在各种急腹症中居首位,多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加重而引起。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的病情发展较快,腹腔炎症较为严重,常合并出现感染性休克及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笔者对小切口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患者36例,全部病理均由手术和术后常规病检证实,所有患者的腹腔积脓均在50~750ml,体温在37.8~40.1℃,发病时间5~19h。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例。对照组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5.2±5.3)岁;有11例并发局限性腹膜炎,7例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实验组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35.8±5.1)岁;有10例并发局限性腹膜炎,8例并发弥漫性腹膜炎。两组性别、年龄、并发症等一般资料经均衡性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的纳入标准[2] 患者存在典型病史,有明显的反跳疼痛及下腹压痛现象,发病时间不超过72h,并排除肠梗阻、泌尿系结石、妇科疾病、胃及十二指肠穿孔等其他疾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0~20)×109/L,再行B超检查排除阑尾周围脓肿。
1.3 治疗方式 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具体为:患者取头高脚低右侧倾斜位,术前0.5~1h给予三代头孢菌素加甲硝唑静脉点滴,手术前药物未滴完则手术过程中继续用药。术前采用1%聚维酮碘进行皮肤消毒,持续硬膜外麻醉后,在脐和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处做与此线垂直的切口,切口长度为3~4cm,线上切口长度大约占1/3,线下切口长度大约占2/3;将皮肤、皮下组织依次切开,并对腹肌进行钝性分离,露出腹膜,然后钳提腹膜并将其切开,用直钳将其固定在纱布垫上,将腹腔内积脓、渗液等吸尽,切除阑尾及部分的病理性大网膜,清除脓苔或粪石等,若患者的阑尾肿胀、张力大,且腔内出现明显的积脓现象,则可以采用穿刺抽脓减压后,再切除阑尾部分;然后采用常规腹腔冲洗术,用生理盐水清洗回盲部和右髂窝,用卵圆钳夹住盐水纱布清洗右膈下、结肠旁沟至盆腔部分;手后采用三代头孢菌素加甲硝唑静脉滴注5~7d。对照组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手术及腹腔冲洗,在右下腹麦氏点行长度5~8cm切口,分离腹内外斜肌与腹横机,沿结肠带找阑尾并切除,如有脓液,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回盲部复位,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临床多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患者的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阑尾明显肿胀,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盖纤维素性渗出物,镜下观察患者的炎性病变呈扇面形由浅表层向深层扩延,阑尾壁浸润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伴有炎性水肿以及纤维素渗出。阑尾的浆膜面被渗出的纤维素及嗜中性粒细胞组成的薄膜覆盖。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阻断阑尾的恶性病理变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多采用急诊手术治疗方式。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需要进行腹腔冲洗或拭擦,必要时还需用手置入腹腔内搅拌冲洗,因此,患者的手术切口一般较长,可达7~8cm。切口较长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而且还会增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临床治疗中,术后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手术的常见并发症,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约为5%~10%[3],这就要求在临床治疗中必须规范操作,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微创小切口切除阑尾多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或者未穿孔的阑尾炎患者。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小切口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小切口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较快的特点。若患者术中出血,则应避免大块结扎脂肪组织,防止出现脂肪组织液化、坏死导致继发切口感染。手术过程可以采用腹膜外翻法,提取阑尾及分离阑尾时要采用器械,不能用手直接抓取以防扩大感染。手术过程中应取头高脚低右侧倾斜位,将脓液限制在盆底及右髂窝内,以方便使用纱布擦洗脓液。必要时可以在盆腔及右髂窝内保留甲硝唑,加强局部抗感染,防止腹腔残留脓肿。手术过程中还应彻底清洗腹腔,手术创面可以采用医用己丁糖涂擦,以减少手后腹腔残余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抑制纤维细胞的生长、促进组织生理性修复。手术完成后,对于引流管的放置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决定,若患者的局部脓液较多,阑尾的残端包埋处理效果不好,可以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若患者的腹腔脓液小于100ml,则要彻底冲洗腹腔,不能放置引流管。手术后阑尾残端处理困难时,可以实行盲肠壁浆肌层间断缝合覆盖,不能做包埋处理。通过本组研究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小切口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的治疗效果确切,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相较于传统治疗方式,该手术造成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的疼痛感轻,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根玉,蔡昌龙,邓宏德,等.阑尾小切口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1,8(18):1251-1252.
[2]熊红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3(13):199-200.
[3]建明,嘎瓦.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06):2811.
(收稿日期:2014.1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