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金缮尽美

2015-04-02 06:51孙凝异
中华手工 2014年10期
关键词:金粉大漆器物

孙凝异

来自日本的古老技艺金缮,在王姗的手中,绽放出别样的花朵。

初秋的杭州,烟雨蒙蒙,空气里夹杂着些许凉意。王姗起了个早,心想着承蒙老天的照顾,这潮湿的天气让她少去了一项任务——给工作室的一个木箱子喷水。

箱子不大,是她亲手做的,内里搁着几个用大漆粘贴好的杯与盏。用手指轻轻掰掰,再看看大漆阴干的程度,考虑是否该贴金了……这几乎已成为王姗每天用罢早饭后的习惯。用漆与金修复破碎的器物,是一项来自日本的古老技艺——金缮。

是技艺,亦是审美

顾名思义,金缮意为用金修补、整治。是用天然大漆黏合器物的碎片或是填补缺口后,再在漆上施以金粉或金箔进行装饰,使破碎的物品在复原的基础之上有了一种残缺的线条美,多用于瓷器。

王姗从事金缮的时间不到一年,是从一本书中看到博物馆的考古学者用这门技艺修复了一个掉了耳朵的陶罐。简单的几条金线,竟然串起了历史与今天,在复原器物的同时,既还原了先前的美,也融入了现代人对美的追求。“我也可以做到。”因为大学里学习的是综合材料专业,王姗很早就接触到漆,她当即认定了自己的手艺发展方向,并开通了一个叫漆息的公众平台,分享金缮之路的点点滴滴。

“其实金缮修复在中国一直都存在,只是近些时日因为新媒体的发展,突然就火了。”王姗并不故弄玄虚,也没觉得自己从事金缮修复有多么高深莫测,但常有人带着崇敬的语气对她说,做漆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尤其在看了一件又一件她修复好的作品之后。

那一条条纤细的金色线条顺着冲线(瓷器受到冲击形成的裂纹)流淌,在深色碗盏的映衬下分外抢眼,仿佛一道道划破黑夜的闪电。而浅色杯碟上的金线,看上去则像沐浴着金色阳光的汩汩细流,温婉轻柔。器物原本的伤口,因为金的加入,变得醒目却不突兀,还有了别样的残缺美。

“喝茶人几乎都喜欢这样的美,在日本称作侘寂。”侘寂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指残缺之美,不完善的、不圆满的、不恒久的,也有朴素、谦逊、自然的意思。王姗将金缮的回暖归于茶文化的普及。茶人惜物,因为只有珍贵的东西,才需要修补。

修补是项大工程

为了用传统技艺使金缮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王姗从福建寻来大漆,从日本购入金粉,对着日文书边学边做。“南京就出金箔,其实取材很容易,但金箔太亮,贴于器物之上感觉太轻浮,缺乏一种沉稳的格调。”王姗很反感采用化学金,这与她的初衷和调子不符合,她宁愿多花点时间等等从日本漂洋过海来的每克600元人民币的莳绘金粉。

深知大漆咬人,但带着侥幸心理的王姗还是在毫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与大漆亲密接触了一周、两周……“我以为自己属于被上天眷顾的那一部分做漆人,不产生过敏,但有天打开一个翻模的漆盏后,眼睛周围便开始发红,最后,变猪头,真的就是猪头。”王姗语带笑意,毫无顾忌地自嘲着。

这个石膏模具的原型是一只宋代建盏,主人不小心摔碎了边缘,日子久了,残片也丢失了。缺口的修补比裂成几半的瓷片拼合难度更大,因为形态很难拿捏,肌理也不同,只有将原物复刻一次,才能使缺口的大小形态与原物吻合,往往1个月就能完成的修复,遇上这种情况,所花费的时间自然会更长。但在王姗手上停留得最久的作品,是一个从山东寄来的龙泉青瓷杯。

主人发来一张裂成两半的杯子照片,王姗一看很简单,“1个月吧。”她回复到。不想这是一款青瓷薄胎技艺的杯子,胎的厚度不足1mm,王姗将大漆和上瓦灰、糯米粉和蛋清,再小心翼翼地粘连上,但一周后准备将凸起的漆线打磨光滑时,杯子又裂成了原先的样子。如此反复了三次。王姗索性停了下来,头脑里一直琢磨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她准备加些麻布等附着物固定,再用漆把原料隐藏起来,但那样可能会稍显做作和笨重。两周后,王姗决定按照传统方法再试一次,经过一周毫无自信的等待后,竟然成功了。她说:“做漆就是一件神奇的事,或许是阴干的时间未够,或许是干活时听的音乐不对,也有可能中途接了个电话,来了条微信……心情差一点点,就容易裂。漆有自己的生命力。”

总有人不断追问大漆、瓦灰、糯米粉和蛋清的调配比例,王姗很为难,“真的没有具体的比例数字,只能根据不同厚度的器物凭感觉调配,全靠多次的操作经验,我建议尽量让大漆少一点,再少一点。”终日与漆打交道,王姗偶尔还是会皮肤过敏,但间隔的时间逐渐拉长,三天、两周、一个月……太过严重时,只好到医院打抗生素。只是每次的医生都不同,总会被不断地追问:“油漆也会让人过敏?”王姗只好再三解释大漆与油漆的区别,“就当普及漆艺知识吧!”可王姗身边的朋友却始终不明白她为何这么拼,一个大美女,为了几块破瓷片变得眼肿、脸胀、全身又红又痒,不值!

王姗笑了笑,用等待了4个月的青瓷杯主人的话做了回应,“出去时支离破碎,再见已是花枝招展。”

再造金缮

花枝招展,是因为王姗在金缮的地方手绘了图案。“因为杯子摔得不怎么艺术,金缮后的线条有些呆滞,于是点缀了几片瓜叶。”王姗很清楚自己不是学术性的考古修复者,她也戏称有时金缮的地方看起来像带金的狗皮膏药,所以她想让金缮再美一些。在她眼中,金缮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审美,一种完善,一种创造。

这得益于一个从天津寄来的残盏。

盏还算完整,有两条从口沿向碗底裂开的细缝,外加一块窑粘。上漆、打磨、上金粉,按部就班地完成金缮之后,王姗拍照给主人看。电话里,对方语气淡淡的,说:“还不错,只是没惊喜。”“那给我点时间再试一下。”王姗没有气馁,挂掉电话,她决定四处走走。因为工作室在离杭州市区16公里的良渚文化村,这里的安静和青山绿水早已成为她的灵感源泉。满眼的绿叶在王姗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那只盏的肌理很突出,几条轮廓线正好勾勒出叶子的模样。于是,王姗用金缮技艺绘上3片落叶,故意留出孔洞,那是虫吃过留下的痕迹,并为其取名《虫噬》。原本质朴的盏,添了几分禅意。

于是她开始用金缮玩花样了。有个漆器杯,盖子有些松了,就在瓶口处画了一圈小花和叶子,既美观又增加了牢固度。“我一直觉得金缮不仅仅是把缺的形补出来,如果每次都千篇一律,就不好玩了。”有时,王姗也会将金粉换成银箔,带来不一样的味道,但绝不接受定制,“因为那像布置家庭作业。”她是个追求自由的人,所以金缮技艺在她手中从修补变身成了绘画。

王姗也做珠宝设计,她与朋友在市区开了一间复古珠宝首饰店,那里也搁着几件金缮作品,可自己却甚少“光临”。“我喜欢简单安静的生活,对物质要求也不高,做珠宝设计,也多个渠道‘糊口。”因为王姗做金缮修复所收取的费用,远不如想象中高。她其实更想表达的是,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应该找到一个好载体,美化自己,美化生活。endprint

猜你喜欢
金粉大漆器物
大漆世界:变·通
——2023湖北漆艺三年展作品选
《金粉世家》:现代版“红楼梦”的乱世悲歌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蒲美合作品选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从二次金粉中提取金、碲、铂、钯、硒工艺研究
金粉硝浸提纯液回收利用研究
大漆大人大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