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荣 (内蒙古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老年患者口腔缺损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问题,并且很多老年人伴随有各种内科疾病,机体也在逐渐衰退,为此对于修复的要求比较高[1]。当前常见的修复方法为采用自体皮片移植或邻位黏膜瓣转移,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股前外侧皮瓣(ALTF)是位于股前外侧区的一种利用股动脉的旋股外侧动脉(LCFA)降支发出的股外侧肌皮动脉穿支作为轴形血管的游离皮瓣[2]。其具有血供丰富、皮瓣面积大、血管蒂长等优点。笔者具体探讨了老年患者口腔修复中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 年8 月~2013 年12 月在我院进行手术诊治的口腔缺损患者45 例。纳入标准:年龄≥60 岁;符合口腔缺损的诊断标准;缺损部位包括舌、颊部、口底、腭部、唇部等;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25 例,女20 例,年龄最小27 岁,最大76 岁,平均(48.56±2.19)岁;病程最短3 d,最长3 个月,平均(17.34±3.19)d;病因:外伤23 例,肿瘤所致10 例,其他12 例;合并疾病:糖尿病11 例,高血压15 例。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都采用股前外侧自体皮瓣移植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标出髂前上棘点和髌骨外上缘点,在缺损部位切口设计为梭形。在股前外侧皮瓣制备,切开皮瓣内侧缘,继续切口达肌筋膜浅面,向内侧拉开股直肌,找到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确认皮瓣的第一肌皮穿支。切开皮瓣外侧切口,并从外侧游离皮瓣与内侧切口向中间汇合,再沿降支由远向近侧游离到达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合理供区血管蒂长度并于近端分离并做好标记备用。在皮瓣移植中,皮瓣游离完整后用NaCl 溶液纱布覆盖皮瓣,受区血管解剖好再断蒂。断蒂后以肝素盐水混合液从动脉灌注排除组织瓣中积血,将组织瓣移植至受区表面,确保各位置相贴。所有患者术后积极预防感染,抗血管痉挛、和抗凝血,负压引流,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1.3 疗效标准:在术后3 个月进行判定:显效:移植组织完全成活;有效:移植组织成活面积大于缺损面积90%;无效:无达到上述标准。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3 个月进行观察,39 例显效,5 例有效,1 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8%。在并发症中,发生下肢功能障碍1 例,术区瘢痕2 例,感觉障碍1 例,疼痛2 例,发生率为13.3%,经过对症处理后都明显好转。
口腔缺损是指由于疾病或外伤等引起的器官畸形和组织缺损,其中疾病主要为肿瘤[3]。口腔系统参与咀嚼、吞咽、语言功能,同时又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端,对维持机体的生理、心理健康和参与社会具有重要的基础。一些患者因担心这些畸形和缺损,对手术治疗心存忧虑,自信心不足,也采取相对保守的治疗方式,导致预后效果不好[4]。
老年口腔缺损患者的修复原则为早期修复、尽可能恢复生理功能、尽可能恢复面部的正常外形。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软组织移植主要是自体组织移植,包括远位的游离皮瓣移植、游离皮片移植、局部带蒂皮瓣移植等。随着对该皮瓣的解剖学和临床应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股前外侧皮瓣得到了广泛应用[5]。其具有血管蒂长、血管口径粗、可切取面积较大、应用形式丰富、皮瓣柔软、可塑性良好等优点。本文术后3 个月进行观察,39 例显效,5 例有效,1 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8%。
在并发症中,常见的并发症为血肿、疼痛,而瘢痕在非暴露部位,患者一般都能接受。下肢功能障碍有肌肉无力、疲劳、跛行等,可限制膝关节的活动,运动时出现障碍和疼痛。并且术后部分患者的股前外侧供区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感觉麻木[6]。本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经过对症处理后都明显好转。
总之,老年患者口腔修复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的能取得很好的预后效果,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1] Sinha UK,Saadat D,Doherty CM,et al.Use of All term implants to prevent fray syndrome after parotidectomy[J].Arch Facial Plast Surg,2013,5(2):109.
[2] 朱新红,吴水培,俞立新,等.带感觉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足皮肤缺损[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8):753.
[3] 苏凤丽,娄清玲.常见老年口腔修复问题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学,2012,6(9):112.
[4] 潘小波.老年口腔修复现状[J].广西医学,2010,28(3):323.
[5] 李建虎,孙沫逸,张 圃,等.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J].现代肿瘤医学,2007,11(2):163.
[6] 许亚军,寿奎水,芮永军,等.600 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的临床应用经验[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3,21(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