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汪洋
(衡南县云集镇农机站,湖南 衡南421100)
育秧是水稻栽培的重要环节,秧苗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水稻的长势,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因此做好育秧工作是水稻获得高产的关键。
(1)育秧材料的准备。育秧前的准备工作对于整个育秧工作的开展、以及秧苗质量有重大影响,因此在育秧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机插秧技术最常见的育苗方法是塑盘育秧,因此塑料软盘是目前最常见的育秧工具,塑料软盘的规格一般是长40cm、宽30cm。除了塑料软盘外,我们在育秧之前需要准备“床土”,即培育秧苗所使用的较特殊土壤,它的特殊之处表现在质量要求更高。床土中应当不含有任何砾石和污染性成分,且土质疏松,湿度适中,只有对床土严格筛选才能培育出高质量的秧苗。具体来说,我们在准备床土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床土应当尽可能松软和平整,达到无污染、无毒害的状态。床土经过严格筛选,一般不存在大块的砾石,对秧苗的生长非常有利。其次,对于碱性土壤,要做相应的中和处理,碱性土壤对农作物的根部有破坏作用,对秧苗的破坏更严重,因此要提前进行消毒。第三,施肥的关键阶段是秧苗的生长阶段,因此要在床土中加入适量的肥料,保证秧苗生长所需营养成分。最后,壮秧剂对于促进秧苗茁壮成长有显著作用,为提高秧苗质量,可以在床土中加入适量壮秧剂。其使用方法是加入床土中并进行充分的搅拌,方法简单,效果明显,是育秧的重要环节。准备床土时,不仅要关注床土的质量,还要注意床土的数量。一般来说,2250kg/hm2是较为合适的床土数量。除塑料软盘和床土外,我们还需要准备薄膜、竹竿和稻草等。
(2)苗床制作。制作苗床也是栽培秧苗的关键环节,对苗床地点的选择要十分谨慎。对苗床的要求可以分为以下4个方面:①苗床应当具有优越的地形地势条件。地形必须平坦,地势较高,且位于阳面,便于采光。②对苗床土质也有一定的要求,尽量不使用受污染土地作为苗床,以免影响秧苗质量。一些杂草丛生的土地也不适宜作为苗床,杂草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影响秧苗的生长。③为满足秧苗对水分的需要,苗床要选择便于灌溉和排水的地方,既要方便灌溉,还要在需要排水时能够及时排出。④制作苗床要提前进行,一般在播种的半个月前完成,使苗床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固定,减少工作人员对苗床的破坏。最后,还要对选好的苗床进行围埂,围埂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要保障围埂的质量。
(3)播种。在播种前一天,要对床土做适当处理。首先要将床土湿润,然后将多余的水排出,使床土在播种时保持较湿润的状态。铺土要严格,盘内底土要均匀,底土厚1.5~2.0cm。均匀播种,一般杂交稻芽谷播量为80~100g/盘,常规粳稻为120~150g/盘。播种完成后,将土均匀撒在盘内,将稻种完全覆盖。紧接着,再次进行灌溉,充分湿润营养土。然后将塑料软盘整齐摆放在秧板上,将它们紧密排列起来,保证塑料软盘的底部与秧板充分接触。盖好薄膜,并使用竹竿将薄膜架空,防治秧苗腐烂,在薄膜的上方铺上一层稻草,起到保护秧苗的作用。
(4)秧田管理。前期充足的准备工作有利于提高秧苗的质量,对秧田的管理是保证高出苗率的重要前提,其作用也不可忽视。如果秧田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将功亏一篑。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和经验总结,我们得到了几点关于秧田管理的注意事项:首先,保温保湿是提高出苗率的重要手段。稻种生长为秧苗,必须经历高温高湿的作用,其原理类似于温室大棚,保持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还要注意对水量的控制,水稻喜水,但过多的水分会导致秧苗腐烂死亡,因此要严格控制水量。其次,薄膜覆盖时间不宜过长。水稻不是温室大棚中的作物,因此不能长期覆盖薄膜。我们可以在空气温度和湿度适中时揭开薄膜,使秧苗与空气接触。例如晴天的傍晚,温度合适,小雨有利于补充秧苗的水分,此时可以揭开薄膜。但仍要注意揭开薄膜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温度过高对农作物造成伤害。第三,水是农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因素,尤其对于水稻来说,它的作用更加显著。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水可能促进秧苗的生长,也可能阻碍秧苗的生长,关键在于如何掌控用水量和用水时间。基本方法是:当秧苗缺水时,要及时补水,当土壤充分吸收水分时,要将多余的水及时排出,保持土壤的湿润。灌溉所用水应保证清洁,防止受到污染的水毒害秧苗。最后,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病虫害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农业部门要加大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秧田期病虫主要有纹枯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等,前期做好防止工作,一旦发现这些病虫害,要及时喷洒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早发现,早解决”,将病虫害的危害降到最低。机插秧技术下栽培的水稻秧苗与人工培育的秧苗一样,都可能出现病虫害的现象。其治理的方法也是相同的,通过向稻田喷洒适量农药,减轻病虫害对稻田的影响。
(1)大田准备。机插秧相对于人插秧来说,速度较快,但不够灵活多变,所以在插秧前要做好大田的准备工作。大田的田面应平整,没有高低起伏和坑坑洼洼的现象,还要松软适中,不能过硬,以免影响机器插秧的质量。还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提前做好排水工作,减少淤泥面积,保持田面的平整。
(2)机插。机插秧技术最核心的环节在于机插环节,它也是考验机插秧技术效果的最关键因素。机插的基本步骤是:上机并将秧苗放在框内,调整株距和取秧量,然后开始插秧。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将秧苗平放,减少秧苗移动的次数,防治秧苗被破坏,影响插秧效果。还要注意要将株距调至合适位置,以防秧苗过于稠密或过于稀疏,一般120万~180万根/hm2为宜。
(1)水浆管理。水稻的种植不同于其他农作物,它对于水分多少的要求较为苛刻。众所周知,水稻一般生长在我国南方,华北平原多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较少种植水稻。主要原因就在于华北平原水量不足,小麦和玉米可以在旱地中生长,一般的水稻则不可以。除了要求水量充足外,水稻在生长不同阶段对于水量多少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在机插秧完成后,应当尽快灌溉农田,以防秧苗缺水而死。在秧苗的生长初期,农田中不可缺水,但是水量也不能太多,在防治秧苗晒死的同时还要避免秧苗被水淹死,要将水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在水稻分蘖阶段,要适当减少农田中水量,使水稻的分蘖顺利完成。在水稻的成熟期,应当注意排水的时间,不因水分缺失造成减产。
(2)施肥。肥料是农作物生长的动力,正确的施肥方法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施肥不当,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还有可能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对于机插秧栽培的秧苗,前期施肥一定要充足,即把施肥的重点时期放在在秧苗生长的初级阶段。前期施肥有利于秧苗扎根,对中后期的生长也有很大帮助作用。另外,在肥料种类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使用有机肥,减少化学成分对土壤结构的破坏。
(3)化学除草。杂草的生长会夺取农作物生长所需养分、水分、阳光等,稻田中杂草会影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由此可见,除草工作十分必要。传统使用的人工除草的方法,工作效率低,浪费大量人力资源。现代多采用化学除草的方法,通过对农田喷洒除草农药铲除杂草,效果好、效率高。除草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农药,以免对水稻造成影响。
(4)病虫害防治。稻田中的病虫害,尤其是临近收获季节的病虫害,对水稻产量有重大影响,因此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可否认,机插秧的栽培技术对于提高秧苗质量、促进秧苗茁壮成长等有显著作用,但从种植效果来看,目前大部分机插秧技术下培育的水稻对防治病虫害没有明显效果。通常情况下,水稻常见的纹枯病、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在机插秧栽培技术下同样存在。除了农户的个人防治方法外,还要根据当地农业部门提供的病虫害预报和销售的药剂配方,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