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贝贝,肖海峰
(中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FTA框架下中国—新西兰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
王贝贝,肖海峰
(中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利用UN Comtrade数据,基于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修正出口相似度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从结构性、互补性、竞争性和潜力四个方面对1995—2012年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总贸易和分类贸易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产业间贸易趋势越来越凸显;中国和新西兰各类别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农产品出口与新西兰农产品进口、新西兰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的贸易互补性都不强,但自贸区建立后,前者互补性略有加强,后者互补性进一步减弱;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一定竞争,但自贸区建立后竞争激烈程度有所下降;中国和新西兰在很多农产品类别上具有紧密的贸易关系。
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农产品贸易
自1972年建交以来,中国和新西兰双边农产品贸易稳定发展。至2007年,中国是新西兰第五大农产品出口目的市场、第三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市场。2008年4月7日,中国和新西兰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后文简称《协定》),两国政府开始降低贸易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此后双边农产品贸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012年,中国成为新西兰第一大农产品出口目的市场。随着消除关税承诺期临近,中国和新西兰新双边农产品贸易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FTA框架下深入研究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有对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研究,如宣亚南和陈涛(2006)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分析得到中国和新西兰在园艺产品、乳制品及蛋品上以互补性为主,同时两国互补性产品的贸易关系不够紧密[1]。刘李峰和程国强(2006)运用一系列贸易指数测算表明中国与新西兰农产品贸易增长潜力巨大、贸易产品集中度高、产业内贸易程度低、明显互补[2]。二是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建立影响的模拟估计,如李丽等(2008)运用GTAP模型模拟表明自贸区建立后,中国农产品会受到较大冲击但产出水平不会受太大影响[3]。三是中国—新西兰自贸区建立后农产品贸易发展,如邵昱晔和赵蕾(2010)指出自贸区建立后,新西兰农产品出口优势显著,两国农产品贸易结构仍具有较大差异,双边有44种农产品具备明显的互补性[4];王岩和高鹤(2013)的测算表明自贸区建立后,中国—新西兰农产品贸易增长的主要来源是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贡献较小[5]。上述研究没有在更细分的层面系统研究FTA建立后中国—新西兰农产品的贸易发展,因此,本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贸易数据,从贸易结构性、贸易互补性、贸易竞争性和贸易潜力四个方面对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总贸易和分类农产品贸易发展进行研究。
1.农产品界定与数据说明
国际上常用的贸易商品统计分类标准有三种:第一种是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第二种是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第三种是大类经济类别分类(BEC)。考虑到中国海关统计和《协定》文本中均使用HS分类标准,本文对农产品的分类采用HS标准。农产品包括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界定的农产品范围加上水产品,同时参考《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报告》,进一步将农产品分为20大类:谷物、棉麻丝、油籽、植物油、糖料及糖类、饮品类、蔬菜、水果、坚果、花卉、饼粕、干豆(不含大豆)、水产品、畜产品、调味香料、精油、粮食制品、薯类、药材和其他农产品。所有贸易数据均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研究的时间范围为1995—2012年。
2.农产品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被广泛用来分析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结构特征,因此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可以衡量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结构演变。格鲁贝尔和劳埃德(Grubel & Lloyd,1975)提出的G-L指数是国际上比较权威的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指标[6],该指数的表达式为:
(1)
(2)
(3)
式(2)和(3)中,n为农产品类别总数,X和M分别为农产品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表1报告了1995—2012年部分年份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从各类别农产品贸易来看,饮品类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值在绝大多数年份大于0.5,并且在中国—新西兰自贸区建立后呈现上升趋势,产业内贸易水平非常高。油籽、蔬菜和干豆(不含大豆)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值在大多数年份里大于0.5,在中国—新西兰自贸区建立后这三类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有所下降,但近年来产业内贸易指数回升,表现为具有一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水果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值在部分年份里也超过0.5,但自贸区建立后产业内贸易水平下降,近年来表现为倾向于产业间贸易。谷物、植物油、糖料及糖类、药材和其他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值基本都小于0.5,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坚果、花卉、水产品、畜产品和粮食制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值一直都小于0.5,产业内贸易水平非常低,均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调味香料、精油、棉麻丝、饼粕和薯类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值在绝大多数年份里等于0或一直为0,表明这两类农产品基本不存在产业内贸易。总的来看,中国和新西兰的农产品贸易既有产业间贸易又有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是大多数类别农产品的主要贸易方式。
总体来看,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算术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加权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均小于0.5,表明两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贸易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产业内贸易指数总体上都呈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尤其在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产业内贸易指数呈下降趋势,这表明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越来越倾向于农产品的产业间贸易。由比较算术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加权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可以看出,各年份GLIa值均大于GLIw值,意味着在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贸易中,贸易比重大的农产品类别其产业内贸易水平低,贸易比重小的农产品类别其产业内贸易水平高。
资料来源: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数据计算得到。后表同。
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贸易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并存,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贸易发展,有必要测算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之间的互补性。
1.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
巴拉萨(Balassa,1965)提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反映了一国农产品总出口中某类别农产品所占份额相对于世界农产品出口贸易中该类别农产品所占份额的大小[7]。该指数用公式表示为:
(4)
由表2可知,中国出口的蔬菜、水产品和药材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且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值呈增加趋势;干豆(不含大豆)也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2007年以后略有下降;水果和坚果也具有比较优势,在中国—新西兰自贸区建立后,水果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不断增长,而坚果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有所下降。中国出口的糖料及糖类、饮品类、花卉、饼粕、粮食制品和其他农产品不具备比较优势,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值在上升;谷物、棉麻丝、油籽、植物油、畜产品和薯类也不具备比较优势,且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值在不断下降。新西兰出口的畜产品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且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值呈上升趋势。其他农产品均不具有比较优势。结合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结果可见,中国和新西兰主要贸易农产品类别均是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同时两国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也是受到两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差异的影响,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较强。
2.贸易互补性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采用德赖斯代尔(Drysdale,1969)提出的贸易互补性指数来进行分析[8],公式为:
(5)
由表3可知,中国农产品出口和新西兰农产品进口的贸易互补性总体上并不强,但是自贸区建立后,互补性略有加强。从各类别农产品来看,中国出口、新西兰进口的糖料及糖类、蔬菜、水果、坚果、干豆(不含大豆)、水产品、调味香料、粮食制品、药材和其他农产品基本一直具有互补性,其中糖料及糖类、水产品和其他农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在中国—新西兰自贸区建立后呈现上升趋势。中国出口、新西兰进口的油籽、植物油、饼粕和精油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在某些年份大于1,其中油籽和植物油的贸易互补性由强变弱,饼粕和精油的贸易互补性在2007年以后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中国出口、新西兰进口的其余农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一直小于1,缺乏互补性。
FTA建立后,新西兰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的互补性减弱。从各类农产品来看,新西兰出口与中国进口的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其他新西兰出口与中国进口农产品类别的贸易互补性较弱。
中国和新西兰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关系由互补性或竞争性构成,当两国在农产品出口结构上的相似性越高,农产品出口的竞争性就越强。为了研究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出口的竞争性,采用格利克和罗斯(Glick & Rose,1999)提出的修正出口相似度指数对两国在世界市场的出口相似度进行测算[9],该指数的具体公式如下:
(6)
图1显示了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贸易出口相似度指数的变化情况,1995—2012年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的出口相似度指数在50以内,呈下降趋势。这表明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但竞争的激烈程度有所下降。中国和新西兰各类别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不同,农产品出口结构差异不断凸显,同时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在上升。
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贸易是否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可以运用贸易强度指数来反映。根据光岛(Kojima,1964)提出的测算方法[10],该指数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7)
根据表4可知,中国出口到新西兰的棉麻丝、油籽、植物油、糖料及糖类、饮品类、坚果、花卉、水产品、粮食制品和薯类的贸易强度指数较高,表明中国对新西兰在这些农产品上的贸易关系很紧密。并且在中国—新西兰自贸区建立后,棉麻丝、油籽、植物油、饮品类和粮食制品的贸易强度指数呈上升趋势,表明中国在这些农产品的出口上与新西兰的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虽然中国在谷物、蔬菜、畜产品、调味香料、精油和药材类别农产品的贸易强度指数小于1,但是在中国-新西兰自贸区建立后,中国出口到新西兰的这些类别农产品的贸易强度指数在不断上升。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蔬菜、水果、花卉、水产品、畜产品、药材和其他农产品的贸易强度指数也很高,所以新西兰对中国在这些农产品上的贸易关系很密切。在这些贸易强度指数较高的农产品类别中,除花卉外,其他农产品的贸易强度指数在中国—新西兰自贸区建立后表现出上升趋势。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植物油、饮品类、精油和粮食制品的贸易强度指数虽然较小,但是在中国—新西兰自贸区建立后也有所上升。从总体上看,中国和新西兰在很多农产品类别上具有紧密的贸易关系。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双边农产品贸易迎来了新一轮的增长,但是双边农产品贸易总额还不高。依据《协定》,双边农产品贸易环境将越来越开放、自由,贸易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互补性将进一步得到发挥,未来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贸易仍存在一定的增长潜力。
2018广州车展,哈弗品牌以“冠军哈弗 智联新时代”为主题,携旗下H、F多款重磅车型亮相。其中,全新哈弗H6冠军版及哈弗H4智联版正式上市,标志着哈弗品牌全面进入智联新时代。
基于以上研究,主要得到结论如下:一是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贸易表现为产业间贸易,并且在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产业间贸易趋势越来越凸显。从分类农产品贸易来看,既有产业间贸易又有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是大多数类别农产品的主要贸易方式。二是中国和新西兰各类别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存在较大差异,两国主要向对方出口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并且这些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在中国—新西兰自贸区建立后进一步提升。三是中国农产品出口与新西兰农产品进口的贸易互补性不强,但中国—新西兰自贸区建立后,贸易互补性略有加强。新西兰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的贸易互补性也不强,并且在自贸区建立后互补性进一步减弱。四是中国和新西兰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但竞争的激烈程度有所下降。五是中国和新西兰在很多农产品类别上具有紧密的贸易关系,随着《协定》中“零关税”承诺期的推进,两国贸易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互补性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未来两国农产品贸易仍存在一定的增长潜力。
[1]宣亚南,陈涛.中国—新西兰部分农产品贸易竞争与合作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9):48-54.
[2]刘李峰,程国强.中国与澳大利亚、中国与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特征及相似度[J].中国农村经济,2006(9):20-26.
[3]李丽,邵兵家,陈迅.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对双方经济影响的计量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3):49-54.
[4]邵昱晔,赵蕾.中国—新西兰农产品贸易研究[J].世界农业,2010(7):29-32.
[6]GRUBEL H G,LLOYD P J.Intra-industry trade: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M].London:Macmillan Press,1975.
[7]BALASSA B.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J].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Social Studies,1965,33(2):99-123.
[8]DRYSDALE P.Japan,Australia,New Zealand:the prospect for western pacific economic integration[J].Economic Record,1969,45(3):321-342.
[9]GLICK R,ROSE A M.Contagion and trade:why are currency crises regional?[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1999,18(4):603-617.
[10]KOJIMA K.The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mong advanced countries[J].Hitotsubashi Journal of Economics,1964,5(1):16-36.
(责任编辑:宛恬伊)
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New Zealan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FTA
WANG Beibei,XIAO Haife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Based on data from UN Comtrade,this paper analyzes agricultural product general trade and classified trade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New Zealand from perspectives of structure,complementarity,competitiveness and potentiality from 1995 to 2012 by using 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trade complementarity index,export similarity index and trade intensity index.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industry trade trend is strengthening after the sign of FTA; there are huge differences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category between China and New Zealand; the 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and New Zeal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import,New Zeal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and 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 import are both weak,but the former gets stronger after the sign of FTA while the latter gets weaker; there is a certain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New Zeal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in the world market,but the degree of the competition is declining; the agricultural trade ties among many categori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between China and New Zealand is close.
China;New Zealand;Free Trade Agreement;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2014-11-15
农业部和财政部项目“国家现代农业(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CARS-40-20)
王贝贝(1989—),女,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理论与政策、农产品贸易;肖海峰(1964—),男,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市场与政策。
F752.7
A
1008-2700(2015)02-0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