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技异化的内涵、根源及对策

2015-04-02 08:39:56
关键词:异化科学技术马克思

乔 虹

(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 200093)

科技异化问题的产生和人与科技关系发展的过程是紧密关联的。科技伴随着人的需要的产生而产生,是为人服务,满足人需要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就其本质而言,科技只能是人的创造物,是相对于主体人的客体,是不可能完全独立于人类而存在的。在我国关于科技异化的问题存在很多争议,一部分科技乐观主义者夸大了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积极作用,陷入了对科技盲目崇拜的泥淖。而科技悲观主义者则认为科技是导致社会难题的“万恶之源”。在他们的视野里,“人变成了哑巴,只有科学在讲话”[1]。通过学习哲学我们知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世界,正视问题,积极思考,善于实践。

一、科技异化的内涵分析

科学技术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但其异化现象却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人类要想消除异化带来的惶恐和不安,首先必须正视异化。

1.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

马克思在他的经典著作中肯定了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但也指出了科学技术的恶的方面。“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贫困。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就已经对科技异化思想进行过阐述。

马克思认为异化就是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而这种客体又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来反对主体。他从劳动异化理论出发,分析了物的异化、劳动的异化、类本质的异化和人的自我异化四个方面,从而引申出科技异化学说。科技异化一方面表现为人的主体地位的不断丧失,在机器大工业时代工人逐渐机器化,成为机器的奴隶,在劳动中工人获得的不是幸福和快乐,而是痛苦和摧残。另一方面表现在人类不断应用高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大自然也对人类无节制的行为给予报复。马克思还分析了科技异化的根源在于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和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进而提出通过变革社会制度和提高人类认识水平两种途径解决科技异化的问题。马克思的科技异化思想对于当代发展这一理论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2.我国当代学术界的科技异化思想

我国当代学术界所使用的“科技异化”概念是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引申和发展。异化的概念既不同于对象化和外化的概念,也不等于物化的概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异化了的概念,“劳动所产生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4]可见,异化不能等同于对象化、物化以及外化。异化是对象化的产物不符合人的目的或反人的目的,是实践的负的方面,表现的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敌对状态的社会关系。

国内学者对科技异化问题的思考有的强调科技的人文价值或政治价值,有的强调科技文明的代价,有的强调科技与人文的融合等等。尽管他们的视角不同,但都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启示。本文采用的是由吉林大学出版的《科技哲思》一书中李桂花对科技异化的定义:“所谓科技异化,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过、塑造过和实践过的对象物,或者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实践主体和科技主体的本质力量及其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了压抑、束缚、报复和否定主体的本质力量,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异己性力量。它不但不是‘为我’的,反而是‘反我’的。”[5]科技的高度发展不是使人越来越自由,使人们越来越自主的进行生产活动,而是使得科技与人类自身对立起来,成为控制人、压抑人的一种手段。当然我们也必须将科技异化和科技价值、科技的负面效应、科技代价等等概念相区分。

二、科技异化的根源分析

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时代的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6]可见,科技异化问题在近现代以来的凸显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仅仅认识到异化理论的内涵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寻找并把握异化的根源。

1.人类自身的主体根源

首先是人类认识的有限性。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7]人们了解客观世界,把握自然规律不仅受到自身认识能力的限制,也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因此,人类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一下子穷尽所有,同样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也是这个道理。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从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逐渐接近真理的过程。所以,人类在运用科技促使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忽视科技不合理的运用在未来世界发挥的负面效应,以至于主体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不得不承担科技的副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自然的极度破坏。由于人类主观估计的局限和错误,必然使科技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不能做到一定有益于人类的长期发展。

其次是人们对于利益的过度追求。人类的任何行为和活动都是受其意识支配和利益驱动的。只要人类社会还不能称其为“自由人的联合体”,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就时刻存在。利益的矛盾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国家交往、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得不受到利益矛盾的支配。运用科学技术和解决利益矛盾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在当代无论是国家间的全面竞争还是人际关系的利益矛盾,人们普遍认为,只有运用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提高自我的认识能力,才能最终解决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体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在错误价值观的指导下,人们一味地把运用科技追求利益最大化视为唯一目标,难免会滥用或者误用科学技术,科技的负面影响就被人类忽视,科技异化的现象就很难避免。

2.文化价值的观念根源

首先是个人主义的存在。个人主义价值观是相对于集体主义价值观而言的,个人主义主张一切为了个人,一切服务于个人,只讲个人利益,不讲集体和国家利益。通俗讲就是只顾自己而不考虑别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集体的利益。在这种扭曲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引领下,人们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和幸福,自然不会考虑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的问题,主动规避其负面价值,不自觉地把科技推向超前发展,使科技日益摆脱人类的控制走向了科技异化的深渊。

其次是享乐主义的盛行。21世纪是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消费观念也随之有了极大转变,急功近利、贪图享乐的现象随处可见。享乐主义者们在被创造的虚假需求的环境中无止境地追求物质利益,满足自我的物质需求,往往把社会外部力量强加给他们的虚假需求看做是自身真正的需要。这种贪婪欲望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势必会导致滥用科技、浪费资源、环境恶化的现象。人们只顾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运用科技对现实资源的高度消耗和传统的发展模式影响了人类后代的发展,常常会出现人类意想不到的结果,科技异化的现象助长了享乐主义的气焰,科技也成为其帮凶。

3.社会发展的客观根源

首先,资本主义制度为科技异化的产生提供了适合的土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生带来了劳动的异化,机器成为控制工人的主人,就像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描述的异化状态一样,人们失去自由成为单纯获得利益的工具,人与人的关系也恶化为“物化”的利益关系。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于机器的运用使得机器产生了异质的性质,“因为机器就其本身来说缩短劳动时间,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延长工作日;因为机器本身减轻劳动,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提高劳动强度;因为机器本身是人对自然力的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人受自然力奴役。”[8]因此,就资本主义的本质力量而言,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不可能消除异化以及异化带来的种种现象。

其次,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为科技异化的产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分析科技异化的根本原因,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科学技术,而是应该考虑科技被人类错误利用以及导致的严重结果。人类从农业文明过渡到现代文明,对于科学技术追求的脚步从未停止,对科技的依赖度也与日俱增,人类借助科技来促进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并不断满足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极大需求。科技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然而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科技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人体机能的各种变化以及社会道德败坏等等现象也再一次证明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科技异化的现象也愈来愈严重。

三、科技异化的对策分析

科技是由人类创造的,因此它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将来都不可能不依靠科技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寻求真理的科技活动对人类的贡献和价值这一问题,伴随着科技日益扩大的规模和日益增强的作用也尖锐地提到人们的面前。科技可以促进人的发展,但是不应该使人不再成其为人。只有将科技人化,使科技不再是统治人的一种异己力量,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在肯定科技积极作用的同时,联系人的本质来看待科技,根据客观规律采取积极行动,才能最终消除科技异化,实现科技人化,才能使人的本质得以保存。

根据马克思“科技异化”思想的引申和发展,我们重新思考消解科技异化的措施和方法。在这里提出科技人化的概念,希望运用科技人化的思路解决科技异化的问题。科技人化主要是指科技向着人文化和人性化的道路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克服科技无视和敌视人的状态,最终使得科技的发展完全基于人的发展,以人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科技真正达到对于人性的复归,使科技真正成为人的科技。

第一,提高人类自身价值观念的认识,有利于重塑科技异化的价值理性。

科技的异化程度与人们对科技的认识水平呈负相关性,人们认识水平越高,科技异化就会越少。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公众的素质教育,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让公众充分了解科学技术的实质,提高其科学技术的认识水平,发展公众主体的素质,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科学如同艺术一样是属人性的,体现人的意志是为人类服务的一项事业。只有真正认识到人应该处于对科技的支配地位,科技才能真正地发挥它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服务于全人类的崇高事业。然而,现在社会上仍存在一部分坚持科技工具理性的人,他们过度强调科技的工具性,完全忽视科技的价值理性。

科技的工具理性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他们夸大科技的作用和效果,强调从科技本身寻找科技异化的根源,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科技的革命力量。而科技的价值理性是指科技是人的科技,是主体力量的外化,是促进人自身发展的手段,科技的应用必须满足人的需要,体现人的价值和本质。科学技术不是万能的,警示我们要理性、慎重、合理运用科技,把科技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整合起来,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建立科技发展的有效机制,使科技成为造福人类的科技,实现科技人化的终极价值目标。

第二,建立合理的评价和约束机制,有利于救治科技异化的急症。

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了对人类的种种威胁,正如前边论述的观点,科技异化的解决真正要考虑人类运用科技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否认科技。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同样需要继续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在科学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上,我们需要对科学技术进行客观地评价,我们需要多一点辩证的思维,不仅要看到科技的正面效应,也要警惕科技的负面影响并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当然也不能因为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而全面否定科技的价值。人作为活动的主体,人之所想、人之所做、人之最高目标都是为了人,人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所以对科技的合理评价,不能从科技本身出发,只能从人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这样才能彰显人的价值和地位。

要想克服科技异化救治科技异化的急症,我们不仅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更要关注科技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想办法合理引导科技自身的科学发展。由于人类自身认识范围的有限性和掌握经验的局限性,我们只能循序渐进的研究并逐步加深对科技的认识。因此,加强科技立法,制定正确政策,优化监督机制,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支配科学技术,减少和消除科技的破坏性运用,这将成为科技人化的关键所在。科技人化为我们的未来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提供了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引导科技发展的正确策略,也是我们当今时代所能做出的最好解答。科技人化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从根本上有利于提高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走出科技异化的困境。

就如何解决科技异化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结合资本主义体制提出要通过社会革命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因为“当前科技异化的存在是暂时的,而等到了劳动共和国里面,科学才能起到它的真正的作用”[9]。只有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们才能以人为中心发展科技实现自身全面自由的发展,成为自身的主人,成为科技的主人,成为真正的人,才能自由地利用科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坚持以“为人服务”的理念,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三个方面,为未来人类发展规划了正确的发展路径[10]。以人为核心凸显了人的主体地位,要求科技的应用要以满足人的根本利益为宗旨,使任何科技活动都能够体现人的目的和意识,使得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同步前进。科学发展要求科技的发展不仅要服务于经济事业,体现科技的经济功能,而且要与政治、文化事业的发展协调一致共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只要我们以可持续的发展观指导科技,以人的合理需要为限度,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科技观,从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指导自己的行为,构建和谐世界,我们就能逐渐走出科技异化的困境。

科技在尽情释放它无穷魅力的同时也让人类深深感受到了科技异化所带来的种种迷茫和困惑。消除科技异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首先需要对科技异化的概念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在不断探索消解科技异化方法的过程中使科技从科学领域,走向人文领域,走进我们的心灵,实现科技的人化,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真正解放以及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

[1]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179.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6.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5.

[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2.

[5] 李桂花.科技异化与科技人化[J].哲学研究,2004(1):25.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89-290.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7-338.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83-484.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600.

[10]陈翠芳.科学发展观与走出科技异化[J].湖北社会科学,2005(6):24-26.

猜你喜欢
异化科学技术马克思
《晋控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同煤科技(2024年1期)2024-05-12 15:11:52
《晋能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同煤科技(2023年5期)2023-11-29 05:35:40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