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本科人才的跨学科培养研究

2015-04-02 08:39:56贺道远
关键词:跨学科交叉学科

曹 典,贺道远

(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化的体育人才将更受社会青睐。多元化的体育人才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大学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应该创新体育教育理念、优化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育人才选拔方式,建立和完善能培养具备多学科知识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体育人才的跨学科培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跨学科是指一门以学科交叉现象为研究对象、学科交叉理论与方法为基本研究内容的科学。跨学科有时也指多学科、学科交叉、学科融合等,即学科之间的联系、互动[1,2]。跨学科研究对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学的学科属性

体育学因其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决定了与其他一级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跨学科或学科交叉融合是体育学科的本质属性。

1.体育学的学科基础

体育学的学科基础是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体育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体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主体是人,所关注的对象是运动中的人或人的运动。体育科学不仅要研究体育运动中人的生物过程,还要研究人的社会过程和心理过程,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思维属性的统一[3]。首先,人的身体是一个自然物,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人的体质是一个自然现象,所以体育学属于自然科学。其次,体育科学研究的中心是怎样从身体方面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身体的训练,思想的培养,心理的磨练,所以体育学科属于教育科学;另外,体育活动主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过程,是一种社会人文现象,因此体育学科也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体育学科是建立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多维度学科体系,形成了综合性跨学科的体育学科。

2.体育学跨学科的具体体现

按照目前我国现行学科分类,将体育学科确定为教育学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其下设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四个二级学科,这四个二级学科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关学科都存在着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

运动人体科学的学科交叉融合。运动人体科学的学科内容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营养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医学等多门人体科学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与临床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一级学科形成了交叉融合。

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交叉融合。体育教育训练学主要是对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和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习。主要的相关学科有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该学科主要研究现代运动项目及军事训练的相关规律,其学科内容涉及教育学、哲学、军事等。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科交叉融合。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角度来研究体育现象,其学科研究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哲学等。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竞技体育制度,学校体育领域,人群体育,体育产业领域,体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等领域。

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交叉融合。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对象为民族体育活动现象和规律,研究内容包括民族传统体育与当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关系,既包含了史学、经济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学科,也包含生命科学、教育学,物理学。

二、体育人才跨学科培养的路经

1.跨学科课程建设是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

社会需要决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培养模式,核心是课程。高素质、强能力、应用性的复合型体育人才是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也是大学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4]。这就决定了其培养方式在课程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中要遵循体育学的跨学科特征,以跨学科思维,重构目前体育本科教学课程,是目前体育本科教学改革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课程的建设与学生未来的发展、学校的教学质量关系重大。

课程的建设涉及课程的价值、目标、内容、类型等多个方面的选择。我国高等院校体育学本科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开设两类体育专业课程,一类是专业理论课程(通常称理论课),一类为专业技术课(通常称术课)。至今,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专业技术课教学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但对于专业理论课的整体教学研究目前被关注甚少,教学体系和内容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与高校体育专业重技能轻理论的倾向有关。学者们普遍认为,要扭转这一局面,目前应该进行有效的理论课教学,强化专业理论课程在体育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综合性大学,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充分利用其多学科优势,特别是生命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科学的学科优势,以跨学科视角,加强学科交叉和融合,重构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体系,这应是体育专业人才跨学科培养的重要内容和可行之处。

2.体育本科课程跨学科建设的价值

课程是时代的产物,它综合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状况。跨学科课程建设价值主要体现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促进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育本科理论课程的跨学科建设,其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为:

第一,全面提高体育理论课的整体教学水平。体育专业学生理论课不如技术课受到学生和老师的重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理论课教学水平对于提高体育课教学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夯实学生的体育理论基础。体育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体育教学要尊重体育学科的属性特征,进行教学设计和计划。通过拓宽体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内容,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视野。

第三,深化学科知识内容,有利于学生今后在理论研究等科研领域的培养和发展。

第四,探索体育专业学生培养的新途径。目前体育专业学生培养完全在体育学院内培养,应将适当改革此种培养模式,形成为以体育学院为主体其他学科学院部分参与的培养模式。

3.跨学科课程建设的原则

跨学科课程建设应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主要表现为:

目标性原则:在设置课程时根据体育跨学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人才内涵和人才规格,结合学校特色,据此设置课程。

系统性原则:体育跨学科课程建设的原则是指在跨学科建设中要以系统科学的理论做指导。

整体性原则:全面地设置跨学科课程,使体育跨学科课程整体化,综合化,最优化。

创新性原则:一是开设一门新的跨学科课程,在课程内容上进行创新;二是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三是以学生就业和社会的需求来设定课程内容[5]。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在进行跨学科课程设置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结合体育学科的特色,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同时也要学习运动理论知识。

学科交叉原则:在建设体育跨学科课程中,应集合各个母学科最为核心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融合。这样既符合体育跨学科的特点,综合多个学科的核心知识,利于培养体育跨学科优秀人才[6]。

4.体育本科课程跨学科建设的方法

体育跨学科课程建设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分析论证、课程生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更新六个步骤。提出问题是指在建设体育跨学科课程前开发式地提出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创新课程的要求。分析论证是指针对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分析和论证,验证其可行性。课程生成是指包括课程创立的理念思想、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教材等的形成。课程实施是指将生成的课程运用到实际教育学进行实施,并进行检验。课程评价是指通过定量或者定性的方法对新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课程更新是指通过前几个步骤,通过课程评价的反馈,对课程进行更新调整[7]。

5.跨学科课程建设的难点

第一,体育跨学科课程的教师队伍培养。跨学科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很广,不单单仅限于某个学科,而是多个学科知识的融合,那么这样对老师能力要求会更高。但是,现有体育教师队伍特别是理论教师队伍人数少,知识储备有限,因此实施跨学科课程建设很困难。应有计划地进行人才培养,将现有的教师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其理论知识储备,完善其跨学科理论体系,努力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青年老师进行跨学科研究,推动跨学科课程的教、学、研的发展。

第二,跨学科课程的组织实施。跨学科课程如何组织实施是关键。体育这门应用学科是建立在广泛的人文和自然科学基础上,基于多个学科的相互作用相互关联、专业系统整合形成了其教学系统。理应需要多学科院系的共同努力实施,但目前仅仅由理论课程教学力量最薄弱的体育学院本身去承担有点力不从心。今后关键在于加强多学科参与建设体育方向的跨学科课程建设,不断推进教学思维、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的创新过程。

[1] 陈 婵,邹晓东.跨学科的本质内涵与意义探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2):104-107.

[2] 赵晓春.跨学科研究与科研创新能力建设[D].合肥:中国科技大学,2007:35-36.

[3] 杨雪芹.学科交叉视野下我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25-26.

[4] 周庆春.浅析体育人才的分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7):116-118.

[5] 杨文轩,陈 琦.全民健身与体育课程建设[J].体育学刊,1995(2):6-9.

[6] 陈 欣.从跨文化交际能力视角探索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课程设置[J].外语界,2012(5):73-77.

[7] 刘 斌.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学科课程建设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9:35-36.

猜你喜欢
跨学科交叉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32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超学科”来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知识产权(2016年4期)2016-12-01 06:57:47
连一连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