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明
(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近年来,许多大学在网上推出了自己的开放式课程。基于网络的大学开放式课程作为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其迅速发展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世界各高校开展共享教育资源的同时,我校也借助“求索学堂”推出自己的开放式课程,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其发挥的效用并不显著。本文以三峡大学“求索学堂”为例,通过在师生间发放问卷和访问等形式展开调查研究,探究高校开放式课程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及“求索学堂”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
开放式课程是指以提纲、课堂笔记、作业及考试等呈现出的课程方式。典型的开放式课程不提供学位、学分、认证或者是与教师接触的机会,而是以开放授权的方式,提供素材给予全世界的教育者以及学习者改编和使用。
中国的开放式课程是在2003年,由国际工程科技基金会、MIT与北京交通大学在北京举办“MIT开放式课件国际论坛”期间启动的。论坛会议结束后,与会成员对MIT的开放式课程都表现出高度兴趣,所以由北京交通大学等12所大学联合呈报中国教育部,希望能成立中国的开放式课程单位。教育部核准后,即正式开始中国开放式课程的运作。
中国的开放式课程以教育部指定的“开放式教育资源协会”直接整合各校以及国内外的资源,其宗旨为“促进国际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在引进优良国外课程时,同时将优良的国内课程网络化,并推向国际,亦即构建国内外教育资源交流的平台。主要方式为引进优良国外课程,同时也将优良的国内课程网络化,并经评选、竞赛后选择优良者成为“国家精品课程”,这是我国开放式课程的主要特色。
三峡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6月29日合并成立,是湖北省“十五”、“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大学。目前,学校已成为水电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一定社会声誉的综合性大学。为了顺应时代潮流以及实现教育资源开放的要求,并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三峡大学斥巨资打造求索学堂。该平台为全省所有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平台,对全省师生免费开放,同时供各精品课程负责人申报、管理和更新自己的课程资源之用。于2011年7月向全校师生开放,进入试运行阶段。校内任课教师与校本部的学生可以在求索学堂开展网络教学与交互活动。如教师可以建立课程网站、备课、上传教学资料、建设习题库等。校内其它用户与校外公众可以访问求索学堂的公开资源。
为探究高校开放式课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特针对求索学堂的开放式课程使用情况在师生间展开调查和访问,收集相关意见或建议,探究开放式课程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力争寻求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
针对老师和学生设计两份问卷,针对全校18个学院老师及大一到大四学生,共准备100份教师问卷和800份学生问卷,分别随机分发到各个学院不同专业师生手里进行调查,内容涉及人员上网内容及其对“求索学堂”开放式课程的了解及使用频繁度,并征求相关意见或建议。
本次调查将从各个学院课程中随机选取部分课程,观察其网站建设情况,得出求索学堂的开放式课程建设整体大致情况,同时,通过统计,将点击量较多及较少的课程网站建设情况进行对比,探究其中问题所在。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其中教师问卷100份,学生问卷8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887份,其中有效教师问卷96份,学生问卷791份。
经过统计,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中,20~30岁的青年教师7名,占7.3%,31~45岁的中年教师80名,占83.3%,45岁以上的教师9名,占9.4%。曾登陆过各类开放式课程网站的教师85名,占88.5%,说明大部分教师均对开放式课程有所了解并使用。其中,网易、新浪公开课为大家常登陆的网站。登陆这些开放式课程网站,名校名师课程及人文社科内容较受欢迎。
被问到关于求索学堂的使用情况时,经常登陆求索学堂的教师占11.5%,大部分教师只是偶尔登陆求索学堂,占77%。较多数教师均认为求索学堂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共享,对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有一定帮助,其登陆求索学堂是为了辅导答疑或其他目的。少部分教师认为求索学堂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毫无帮助。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中,当被问及很少使用求索学堂的原因时,其作用有限,平台使用操作复杂,工作繁忙所致均成为主要原因。大部分教师均认为提高平台技术手段、优化平台功能、简化操作、加强培训是眼下重中之重。
而参与调查问卷的学生当中,只有53%的学生曾登陆过各类开放式课程网站,关注的内容也主要集中在感兴趣的课外知识与名校名师课程上。当被问及关于求索学堂的使用情况时,知道并使用过求索学堂的有345人,占43.6%,知道但从未使用过的有294人,占37.2%,完全不知道求索学堂的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9.2%。使用过求索学堂的人当中,大多数人是为了看课件或参考课后题答案及历年试卷。大多数同学认为求索学堂中的开放式课程内容对学习有一定帮助,但由于对开放式课程毫无了解,不知道从什么途径进入等问题,因而很少甚至从未登陆过各类开放式课程网站。
通过实际问卷及访问等形式调查可以发现,我校在开放式课程建设中,由于求索学堂课程内容不够完善,宣传力度不到位,技术支持仍未达到一定水平等原因导致该平台并未得到有效地使用。因此,学校首先应从技术层面入手,加大资金投入,争取能够简化平台操作,美化操作界面,同时提高平台的数据安全性,让教师能够放心地把教学资料上传。
其次,平台的技术及操作问题解决后,应采用各种方式,鼓励教师将更多有效的教学资源上传,丰富课程网站内容。只有内容丰富了,才会吸引更多师生使用。针对教师教学工作繁忙,没有较多时间整理教学资源这一问题,可以借鉴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的组织架构,派专人负责技术,由学生勤工俭学等方式协助教师进行资料整理及上传。
除此之外,关于求索学堂的宣传也应加强,大多数学生是通过老师介绍得知求索学堂,我们的教师就应做好引导工作,在丰富课程网站内容的同时可通过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关注网站公告栏等方式促进学生登陆求索学堂并发现其益处。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开展关于求索学堂页面设计大赛等活动提高大家对求索学堂的关注度。
[1] 翁朱华.开放教育资源:实现全民教育的有效手段-2007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常设校长会议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7(4).
[2] 罗琳霞,丁新.英国开放大学“开放学习”项目评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7(4).
[3] Stephen downes.Models for Sustainable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J].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learning Objects,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