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东亚区域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前景

2015-04-02 05:04□陈
关键词:区域化东亚进程

□陈 宇



试论东亚区域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前景

□陈 宇

东亚区域化进程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表现,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阻碍因素,这些因素种类很多,涉及到政治,文化和经济等诸多方面,总体来看,东亚的区域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其进程却是逐渐的、缓慢的,且东亚的政治一体化的前景模糊,整个东亚的区域化发展是受制于全球化发展进程要求的。

全球化;东亚区域化;影响因素;前景

东亚关系的发展以及区域化进程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表现,其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多数人认为东亚的区域化进程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其未来内在的关系会有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东亚区域化的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许多障碍因素,它们对东亚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碍作用。本文试图分析目前的这些因素,从而对未来东亚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可能性做出一定的分析和判断。

一、东亚关系发展的动力因素分析

(一)全球化的影响

全球化是目前人类社会所出现的普遍现象,目前这一进程正在席卷全球,就其范围来讲,全球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内容。一般我们所说的全球化,主要是指“商品,劳务与资本的国际交流飞速发展的过程”。[1]P44而就其实质而言,这场全球化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张的延续”[2]P156,对于这一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150年前就已经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的非常深刻:“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3]P276。实际上,今天所说的全球化实际上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现今科技发展条件下对生产力发展适应力的一次体现,是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对于整个世

界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的一次巨大冲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国经济依存度的扩大,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的趋势。正如前世界贸易总干事鲁杰罗才指出:“人类社会发展除了全球化以外没有别的选择,”要“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

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区域化的进程。从整体来看,区域化是全球化的组成部分,是其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全球化更多地表现为区域化。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其他国家及国家集团的竞争压力,许多国家都求助于地区集团来增强自己国家的竞争力。例如欧盟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在经济关系乃至于政治关系的发展,都走在了区域化发展的前列。而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的发展以至于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都是以区域化的发展对于全球化过程的回应。由此,从国家自我发展的角度来讲,区域化是国家应对全球化进程的一种积极态度的反映。就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的二者关系而言,“区域化是通向全球化的阶梯,是全球化漫漫征途中的中继站,区域化与全球化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本质上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同步进行的”[1]P1。从当今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来看,区域化的进程无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高于全球化的程度。这一现象正好印证了俞正梁先生的上述论述。正是区域化的进程,大大推进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在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下,东亚区域化获得了很快的发展。不仅以前的东盟由六国变成了十国,扩大了规模(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先后于1995年、1997年、以及1999年加入东盟),而在1997年,又首次进行了东盟与中日韩三国的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从而逐渐形成了10+3会晤机制。近几年,东盟与中、日、韩等三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都有所加强和发展。总体来看,东亚的区域化发展顺应了世界潮流的表现,发展的势头也比较好,未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联系的加强,其合作前景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关注。但是目前,摆在东亚各国目前的障碍仍然不少,它们影响着东亚的区域化进程,时不时地成为阻碍东亚一体化进程的绊脚石。东亚区域化要想发展,必须要解决和克服这些问题与矛盾。

(二)东亚文化的相似性

东亚同属于儒家文化的范围,历史上东亚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制,使得整个东亚文化圈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东亚的韩国,日本都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东南亚的国家新加坡,马拉西亚,越南等也同样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新加坡,在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共融和创新方面,为东亚现代化的发展做出了表率。同时,历史上的文化交融与经济联系,使得东南亚拥有大量的华人,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很大,这对于传播中华儒家文化和连接东亚各国之间的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是连接中国和东亚各国重要的文化纽带。

东亚文化的相似性带给这些国家民众的类似的行为方式,这一方面在发生经济联系的时候,也会有更多的默契和更高效率的经济联系发生,另一方面可以造成心理上的亲近感,这些因素都很有利于东亚的区域合作。正如有学者所说:“20世纪90年代末的“东亚危机”又引起了更多的争论和思考。危机中,东亚模式的否定声音增强,但东亚国家和地区的迅速复苏又使肯定声音超过了否定声音。无论从历史还是地缘上来说,东亚是个整体性的文化区域,亚洲的价值观外延过大,但东亚的价值观是成立的,东亚一是和内聚力也是存在的。”[1]P184

(三)东亚经济发展的互补性

21世纪的开局10年,东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东亚各国的经济增长率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3]P90东亚有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有新兴经济体,还有后发展国家。东亚拥有劳动力价格优势,许多国家正在向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过渡,而早期的先行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他们正在进行国家之间经济行业的更新换代和结构的升级阶段,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发展,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亚洲四小龙的产业升级换代,现在中国的产业升级换代也需要东南亚的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来替代。这使得东亚各国的经济有很大的互补性。东亚的地理位置接近,交通航运便利,相互的资源,市场,人力可以很好地综合利用,这都为和欧盟乃至于北美的经济贸易自由区的竞争提供很好的合作基础。

(四)来自区域外的竞争压力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许多地区都兴起了区域化的进程,欧盟的一体化进程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很大影响,但是谁都知道,起未来还将会进一步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也都在发展。这些国家在市场准入,资源合作等方面纷纷给予成员国优惠,使得本地区的国家都获得实惠。如果前面的原因是东亚国家发展地区合作关系的内因的话,其它地区的区域化合作则给了东亚的合作以外部的压力,为了发展本国的经济,增强和其它区域组织的竞争,东亚各国也在加强合作,意气能够应对来自其它地区发展的竞争压力。

二、影响东亚区域化进程的制衡因素分析

正如前文所述一样,东亚的合作虽然在逐步发展,但是影响东亚区域化发展的因素也很多,综合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区域化的动力是否充足的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论述过区域化是一种世界性的必然趋势,东亚合作可以说是世界区域化合作浪潮中的一个体现。东亚的区域合作发展是全球化的要求,现实的要求是欧盟与美洲自由贸易区竞争压力使然。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背景下,区域化本身作为一个趋势能在多大程度上为东亚的合作提供动力,还有一定的变数。因为即便在目前全球化是未来世界发展的趋势,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在区域化的合作过程中,区域化的发展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都会发展,各国之间还有跨区域的合作,各个区域之间也在相互地发生联系,如现在的APEC会议和定期召开的亚欧会议,这些都会给区域化的发展带来影响,如果目前抽象地下定论说全球化一定要到区域化发展完全后才会到来,还为时过早。区域化到底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区域化进程与跨区域国家间合作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在实践中的发展还有很多的可能性,因此,全球化导致的区域化的发展到底给东亚的合作带来什么样的推进动力,现在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第二,东亚国家间的领土争端。领土问题涉及到国家生存的重大核心利益,在这一问题上争端国家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放弃。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在中国的南沙群岛领土问题上存在争端。虽然在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行为准则》,这对化解东盟国家存在的“中国威胁论”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这一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为东盟与中国未来关系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虽然目前中国与东盟发展关系总体势头良好,但就此问题的猜忌和疑虑仍然是存在的。现在在南沙领土的问题上中国与东盟相关国家各执一词,尤其是和菲律宾的黄岩岛事件的发生和越南的岛争,背后又有美国的参与,解决起来难度很大。这对中国和东盟关系的发展影响很大。每次的中国和东盟会议都会受到相关国家的干扰。可以说,南沙领土问题是未来东亚合作的重点和难点。南沙领土争端问题解决好了,可以使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更为顺畅,并有助于双边关系跃上一个新台阶,解决不好或者策略是当,会使现在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关系的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

此外,中日的钓鱼岛争端,日韩的竹岛之争,菲律宾和马拉西亚的领土争端问题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东亚合作的因素。

第三,东盟与中日韩三国的合作方式问题。东亚10+3合作(即东盟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的会议)自1995年东盟国家首脑曼谷会议首次提出倡议之后,10+3合作虽然开始的时间不长,但其发展的速度是非常迅速的。然而,在东盟与中日韩合作的方式问题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东盟各国对中、日、韩合作的方式目前尚未有定论。目前10+3的合作方式中10+1仍为核心内容。前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就明确表示,希望保持10+3模式,因为东盟都是中小国家,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与中、日、韩竞争。东盟本着“利用打过相互制衡”的原则,一直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家里贸易或经济安排,力图在东亚经济合作中扮演主要角色,但东盟凭借自身的力量很难成为东亚经济合作的轴心;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力日益增长,但目前离成为区域轴心国的实力尚有差距,日本自“雁行模式”衰落以来,经济长期低迷,也无力扮演东亚轴心国的角色,因而目前尚未形成明确的区域合作轴心。[1]P32东盟各国与中、日、韩三国到底以何种方式进行合作这不仅涉及到东盟与中、日、韩相互取得信任的问题,说到底是涉及到东亚合作由谁来主导的问题。本质上是东亚诸国之间最终以何种方式来合作才能最大化合理地配置东亚各国的资源和力量,以及进行利益的分配。这一问题解决的探索与模式的形成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第四,美国的影响因素。美国对东亚的影响非常巨大,从冷战时期的《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到冷战后的《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加上美国本身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无与伦比地位,美国对东亚的影响极其巨大。美国对东亚的合作,向来持一种反对的态度,从八十年代反对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的“东亚经济论坛”到97年金融危机中阻止日本建立“亚洲货币基金”,其目的的都是为了保持它在东亚的霸权地位,防止东亚在经济贸易、货币金融、安全保障等方面出现与之竞争的强大集团。在美国参与东亚一体化事前,东亚的一体化呈现不平衡力量格局,中国无论在国家综合实力,还是在地狱,人口规模上都明显高于其他东亚过一体化成员国。美国成为东亚一体化进程的一个参与方后,想中国一方倾斜的不平衡力量格局被打破,东亚一体化中,中美互相制衡的力量格局显露端倪。[5]P52

今后美国对东亚合作持什么态度及其东亚国家会以什么方式迎接这种态度,这都将影响未来东亚的区域合作。

第五,东亚各国之间共同体意识问题。区域化的合作需要区域化各成员国建立共同的区域意识。这里的共同意识的淡薄不是说文化的差异性,而是指国家和国家对于同属东亚经济共同体的意识。然而东亚各国之间的东亚的共同意识比较淡薄,而且这里的淡薄主要是与欧洲国家之间的认同相比较,与建立区域共同体的要求差距还很大。东亚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以中国为核心的“朝贡体系”,在此地域中,儒家文化也进行了较广的传播,这为现今东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因素。但是,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以及各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政策与措施的不同,东亚各国间在经济、政治、文化、风俗等诸多方面已经产生了很大差异,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对东亚的侵略,给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使得东亚内部的亲和力丧失。同时,在五十六十年代美国由于和中国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对新中国大肆污蔑,在东亚和东南亚建立对中国的月牙形包围,使得东亚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对中国怀有种种的猜疑和误解。

东亚共同意识的缺失对于东亚的联合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首先,东亚各国的之间从官员到一般的民众,在处理与其它东亚国家或与其他东亚国家内部的人们的关系时,因为缺乏普遍的认同感,不会有主动的心理偏好,这使得东亚的区域合作丧失很多良好的机会。这对东亚的国家与人们之间的经济、政治合作缺少正面推动效果。其次,近代历史上日本对于东亚的侵略以及上文所述的各种历史原因,使东亚各国之间缺乏相互的认同与信任,国与国之间的百姓之间也有隔膜,根据建构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这很容易使东亚各国间产生离心力,因为善意的互动才会促进国与国之间关系友好的建构。事实上,直到今天,东亚共同体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还是很少的。本地区多边合作的整体水平比较低,远没有形成一个地区共同体所需要的共有行为规范和地区认同。[1]P44在这样的东亚共同意识状况下,对于东亚区域内进行经济政治活动的领导人及其一般民众都有影响。认同和信任的缺失使东亚各国间很难产生良性的互动,这会造成东亚各国主动与东亚之外的国家发展关系,以寻求安全感,这无疑对东亚地区的合作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种的文化隔膜使得东亚各国之间的共同体意识相对淡薄,再次联合困难重重。

第六,东亚的二战历史问题。主要是指日本和东亚及东南亚其它国家的历史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中日和中韩历史问题。半个多世纪以前的那场中日战争给两国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争的阴影直到今天还深深地压在两国人民的心中,而日本政府对于那场战争的态度则使中国及其他东亚国家对其难以信任。这一历史问题,已经是摆在中日两国发展关系的一个现实性的障碍。

早在七十年代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时,中国领导人周恩来就提出了解决历史问题的原则,即“前世不忘,后世之师”。这一原则也为日方所认可,但自八十年代以来,日方政府官员屡屡发出否认侵略战争的言论,中曾根康弘更是率先参拜靖国神社。九十年代以来日本政治逐渐右倾化,在对待历史问题时日本官方虽然承认日本对中国历史上是“侵略”的,但其一些日本政府的官员甚至是首相,其做法屡屡与其口头申明自相矛盾,自中曾根以来,已有多位日本内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且一些日本政府内的高官,也屡屡放出否认历史的言论,目前的日本安倍政府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屡屡放出否定二战历史的言论,这种态度使中国及其他受过其侵略的亚洲国家无法放心。总之,主要是日本政府的态度使这一历史问题始终未予彻底解决。日本政府对历史问题态度的实质,是日本的侵略史观及其种族意识以及对于其地理资源狭少的恐怖性心态,它害怕中国的强大,害怕重新处于一种依附与无权的地位,正是这种心态使得它对于中国的崛起与强大存在着抵触心理。

中日矛盾的解决和关系的改善,是很难在短期内完成的,而对于东亚地区的合作,中日任何一方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中日要参与东亚地区的合作,两国关系就必须有很大改善。两国在历史问题及历史遗留问题(钓鱼岛问题)的争端,对东亚合作将会产生现实性的障碍。北大学者张锡镇认为,“中日之间的不谅解与不合作造成了东亚地区合作的核心国家主导作用的严重缺失,这就是东亚地区一体化进展如此艰难的症结所在”[1]P84

此外,日韩以及日本和东亚及东南亚的其它国家也都存在二战历史观的统一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也都对东亚的合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对东亚区域化前景的分析

从全球化的趋势和在东亚影响全球化的因素分析,我们可以对东亚的区域化前景和发展特点作出一定的分析和判断:

首先,东亚的合作是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的,因此东亚的区域化会进一步发展。东亚的合作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和东亚的实际情况的。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纷纷依据地缘优势组建集团,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全球竞,正如前文所论述的,这是各国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而进行的自然的国家间的关系调整,是人类历史必然的发展趋势。从东亚自身的特点来说,东亚各国在资源与生产结构方面亦有着较强的互补性,并且地理位置接近,内部又有着东盟这个组织及其10+3合作方式,这些都为东亚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东亚的共同意识虽然欠缺,但是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的接近程度较之东亚外国家的差距还是为近,因为历史上的东亚融合已为我们流下了许多共同的东西,这些都为东亚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面对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趋势和浪潮,面对欧盟和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竞争,东亚各国会进一步地接近,这是顺应全球化世界潮流要求的表现。

其次,东亚的区域化发展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东亚内部促使其合作的障碍有很多,且外部还有很多阻碍因素,因此,在东亚一体化的过程中,必然有许多的斗争和竞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和克服外部障碍,是一个相当长期的任务,而且,区域化的发展还受到全球化进程的影响,这些都决定着东亚的区域化合作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发展过程。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东亚的合作发展受到外部力量的影响很大。东亚的合作动力最主要的就是全球化,但是由于上文所说的东亚各国间的矛盾,所以未来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东亚各国间的矛盾以及国力之间巨大的差异性,使得其它的大国诸如美国的影响很容易进入到该地区。美国是世界上政治经济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正如欧洲的合作美国的影响很大一样,东亚的合作能否有一定的成效,也要看美国的影响力和到底它要发挥如何的作用。尽管美国的加入使东亚一体化的力量格局趋于平衡,但其带有的很强的应对中国实力上升的色彩和将东亚一体化消解入亚太地区一体化的意图,使东亚局势更加复杂和不确定。[6]P54

再次,经济合作潜力巨大,政治合作前景模糊。面对全球化和区域化浪潮,且东亚各国在经济上互补性又很强,因此在经济上东亚的合作潜力非常巨大,目前各国在这一方面的合作正在加强。然而较之欧盟的合作,东亚在政治上进行合作的外界压力并不是很强,欧洲的合作一方面是因为长期的合作使西欧各国明白了共赢的道理,另一方面,面对美、日经济上的压力和俄罗斯在政治、军事和地理上的压力,西欧各国的领导人都倾向于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东亚各国更强调一种自主的渐进式的合作,且由于东亚各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及文化意识领域等诸多方面尚存在很大的差异,以及历史形成的诸多矛盾都需要一步步地区解决,要想形成像欧盟那样政治上紧密的合作关系,现在还很难看到这一目标的出现。[1]P82

最后,东亚区域合作发展受制于全球化的发展,因此,东亚一体化的发展取决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化与区域化是世界潮流,区域化是全球化发展的体现,东亚区域合作发展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合作,要看全球化的发展层次及发展要求。东亚的区域化合作应该与全球化的发展并行。而全球化的发展,要受到大国关系的影响,也受到民族国家独立发展的要求,同时也受全球文化发展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及发展要求,东亚的区域化合作也会发展,并且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全球化并行发展,东亚的区域化最终会形成与东亚情况相适合且又符合全球化潮流的东亚合作发展模式。

[1][俄] 莫谢伊.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过程[J].王兴权.北京.国外社会科学,2002,(2).

[2]刘玉安 全球化、区域化与国家主义[J].文史哲 ,2002,(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俞正梁 .区域化、区域政治与区域治理[J].国际观察,2001,(6) .

[5]孟凡东等. 价值与意识: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认识[J],理论月刊,2012,(7).

[6]竺彩华.东亚经济合作何去何从. [J].外交评论,2012,(1).

[7]彭支伟.东亚经济合作的现状、趋势和展望[J].经济问题探索,2012,(3).

[8]顾静.美国多边主义东亚新政策剖析[J].东南亚研究,2011,(6) .

[9]张小明.东亚共同体建设:历史模式与秩序观念[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1).

[10]陈廷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困境与出路 [J].东南亚研究,2012,(2).

[11]顾静.美国多边主义东亚新政策剖析 [J].东南亚研究,2011,(6).

[12]陈廷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困境与出路 [J].东南亚研究,2012,(2).

2015-03-10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甘肃 兰州,730101

陈 宇(1972- ),男,甘肃人,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思政部教师,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F

A

1008-8091(2015)03-0082-05

猜你喜欢
区域化东亚进程
强化区域化管理 聚焦信息化建设
城燃企业区域化管理模式下技术创新体系搭建
阿尔金山西部区域化探数据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第7 届东亚焊接技术论坛(7th EAST- WJ)在杭州落幕
学霸“三小只”
职工代表区域化协作管理的实践探索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