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改革探析

2015-04-02 03:14刘竞涛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生产力国家改革

刘竞涛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改革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一方面改革可以促进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使其优越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更好的发挥;另一方面改革可以凝聚和调动促进社会发展的诸多积极因素,为生产力的发展增添活力。

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进程与思考

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看法应该是怎样的呢?按照马恩的设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应该建立在经济文化(特别是生产力)比较发达的国家基础上。20世纪的历史是,列宁创新发展出“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多国胜利”的科学结论;但我们不能否认的一点,包括苏联、中国在内的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几乎都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再有,第二国际理论家考茨基对列宁领导的革命颇有微词,并恶毒攻击十月革命,提出了早产论:“如果还想继续用比喻来说明的话,那么这种做法更是我们想起一个怀孕妇女,她疯狂万分的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且引起早产”。

对于考茨基来说,他的错误混淆了教条主义地理解了革命,革命既需要客观条件,也需要主观条件;但他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落后”的问题,也还是值得重视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在制度建立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这个核心问题。

我们必须在这样的现实基础上,来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问题,讨论如下三个问题: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是优于资本主义的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这种优越性首先体现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上。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面对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从自身实际的生产力水平出发,通过改革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成为各国首要任务。同样,直接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领袖毛泽东对此也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任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来看一下改革探索: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缔造者,也是社会主义改革的第一个探索者,1918年夏天到1920年底的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为了战胜内外敌人,提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这个政策对危机时期战胜敌人渡过难关发挥了作用,但新生政权想把它作为国家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措施,这样引发了普遍的严重不满。

在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方面,列宁在随后的探索中,高度重视发展经济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性,重视对资本主义因素的引入,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可以等于“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总和=社会主义”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位拓荒者油然产生敬意,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革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有能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

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有能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来自于经典作家的科学构想,更来自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

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所谓“新思维”,也就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在名义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完善发展之下,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力向;此外,放弃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权,放任西方敌对势力的演变和颠覆等,这些所谓的改革都是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这种改革完全是一种社会制度的倒退,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背叛,直接造成了政权的颠覆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教训极为深刻,也从反面警示和教育了我们。由此我们得出,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但绝不是“改旗易帜”。

(三)改革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复兴的必然要求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一球两制”的时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仍然存在着激烈的比较、竞争关系。如何在这样的夹缝中求的生存,如何在发展中赢得比较性的优势,这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从古巴、越南、老挝、朝鲜等国家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改革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只有改革才能为社会主义运动展现光明的未来前景。越南自1986年12月制定了“全面革新的路线”,通过“革新开放”,越南经济和民生问题大大改善,经济实现十多年的7%增长,中叶建成“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老挝实行全面革新开放,20多年来,逐步革新农村和农业经营模式,并在今年进入到市场经济轨道;古巴发展多重所有制经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这些改革举措从总体上看,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国家都气到了作用。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历程和巨大成就既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注入了活力,也为社会主义国家选择改革、坚持改革树立了典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作用

改革曾经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和人民事业,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是我们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历史性决策,改革开放35年,中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首先是大大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人民的劳动热情,释放了企业家的活力,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从1979年到2012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8%,创造了经济奇迹;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和机械制造国;科学技术上神州系列载人技术发射成功(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海底探测接连告捷;文化体育方面接连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军事上辽宁号航空母舰正式列编,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全军上下正在强军目标指引下阔步前行!

其次,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浪潮席卷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苏东巨变。一时间,“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甚嚣尘上,社会主义制度还能存在多久、中国的社会主义大旗还能举多久成了举世瞩目的问题。美国学者福山甚至抛出“历史终结论”为资本主义聒噪。

再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伟大的实践必然造就伟大的理论。因此,改革胜举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不断开辟新境界。35年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引我们的航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不断完善发展。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自18大以来,更是接连提出“中国梦”、“社会主义500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新理论新认识,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断开辟新境界。这一切都与改革实践紧密相关。

总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猜你喜欢
生产力国家改革
改革之路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改革备忘
把国家“租”出去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改革创新(二)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