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敏 王军英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054001)
以河北省为样本,从经济结构角度对影响碳排放的可能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重雾霾地区减少碳排放的政策建议。这一研究对于次发达地区破解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困境,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碳排放强度衡量的是每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变化取决于每单位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量以及每单位产出所需要的能源消耗量。进一步地,每单位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取决于各类能源碳排放系数和能源的消费结构。每单位产出所需要的能源消耗量取决于能源的使用效率以及社会生产结构。具体影响分析如下:
(一)碳排放系数。是指每一种能源燃烧过程中单位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数量。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对四类能源产品碳排放系数的测算,煤炭是0.7476t/tce,石油是0.5825 t/tce,天然气是0.4435 t/tce,电力0 t/tce。根据IPCC的假定,一般在使用过程中,认为某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是不变的。因此,在不变的碳排放系数假定下,每单位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变化只取决于能源的消费结构变化了。
(二)能源消费结构。指能源总消费量中各类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在上述四类能源中,煤炭的碳排放系数最高,但由于较低的开采成本,在经济生产能源消耗中的比重最大,尤其是在煤炭资源丰富的河北省,这是造成该地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能源使用效率。指每单位具体产品生产所消耗的能源数量,主要取决于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指一定时期内,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能源产品的数量与同期内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的比率。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能源的加工转换效率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煤炭使用方面,对于减少碳排放十分有益。
(四)社会生产结构。指经济增长的经济类型结构问题,不同经济类型的能源消耗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第一层次的经济结构是三次产业结构,第二层次是工业内部的轻重结构,第三层次是同一产业内部的要素密集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即宏观经济体系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三次产业结构中,按照能源消耗强度排序,分别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近年来,中国碳排放量飞速增长与第二产业的迅猛增长不无关系,巨大的碳排放主要来自第二产业。工业的轻重结构,即工业部门内部轻、重工业的比例结构。重工业是以指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基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主要生产资料;轻工业指以提供生活消费品为主的工业,通常指纺织业、加工业。相比重工业,轻工业的能源消耗强度要低得多。重工业比重较大正是河北省重雾霾地区的共同特征。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资本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机械设备,资本的使用往往伴随着能源的大量消耗。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自动化制造的加剧,资本设备替代人工已成为趋势,这也成为碳排放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基于上文的分析思路,本部分以河北省为样本对影响重雾霾地区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验证。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样本量,本文采集了2007-2012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于面板数据的估计主要包括混合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由于部分样本数据的缺失成为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最大限度减少自由度损失,且考虑本模型设定目的是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因而选择混合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在模型中,主要考察能源使用效率、产业结构、工业的轻重结构、工业的要素密集度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变化对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弹性,故对变量进行了对数化处理,设定模型如下:
LCit=α0+α1LTit+α2LESit+α3LISit+α4LLISit+α5LASit+εit
具体变量设定如下:碳排放强度(LC):等于碳排放量与GDP之比。碳排放量根据各类能源消费量乘以相应的“碳排放系数”计算得出。能源使用效率(LT):选择《河北经济年鉴》中“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条目下的“总效率”指标。能源结构(LES):以能源消费量中的煤炭消费量所占比重来测度能源结构。能源总消费量通过“各类能源折标准煤系数”对“有关行业各类能源消费量”加权求和得出。二产比重(LIS):鉴于河北省仍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发展阶段,本文以第二产业占比即第二产业增加值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衡量三次产业结构。工业的轻重结构(LLIS):以轻工业总产值与工业总产值之比表示。工业的要素密集度结构(LAS):以工业中的固定资产总值与从业人数比表示。所有原始数据均来自河北省各市统计年鉴和《河北经济年鉴》。
借助STATA分析软件,得到回归估计结果如表1。就模型整体而言,调整后的R2为0.6233,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基本反映了河北省碳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对降低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能源使用效率(LT)的估计结果为-5.2701,且在10%水平下显著,说明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能够显著地降低碳排放强度。相比已有研究将技术进步作为影响因素考察对减少碳排放的影响,使用“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更加直接。
(2)能源结构优化对于河北省减少碳排放的影响不明显。估计结果显示,能源结构(LES)的P>|t|值为0.641,即能源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
(3)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对于降低碳排放强度效果显著。结果显示产业结构(LIS)的回归系数为5.6748,且在5%水平上,表明经济总量中第二产业比重变化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地正向作用。
(4)工业轻型化对减少碳排放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模型估计结果显示轻重工业结构(LLIS)对碳排放的回归估计系数为-0.8096,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工业总量中轻工业比重每上升1%,单位碳排放量将下降0.8096%。就河北省而言,具有明显重工业特征的工业发展模式,使得地区环境压力与日俱增。
(5)资本深化的工业发展趋势对于减少碳排放十分不利。模型估计结果显示要素禀赋结构(LAS)对碳排放的回归估计系数为0.5235,且在10%水平上显著,表明工业中人均资本装备每增加1%,单位碳排放量上升0.5235%。随着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资本替代劳动的趋势不可逆转,资本密集度不断提升成为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阻力。
研究表明河北省碳排放强度变化主要受产业结构、工业的轻重结构、工业要素禀赋结构以及能源使用效率的影响,能源结构对碳排放强度影响不显著。
这一研究结论对于河北雾霾治理对策制定提供了参考。首先,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仍是河北省碳排放强度居高不小的主要因素,但是考虑到河北经济的发展阶段,第二产业仍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动力,“退二进三”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要慎行;第二,可以通过鼓励轻工业、抑制重工业的“避重就轻”的第二产业发展思路,既可以保增长又可以减少碳排放;第三,在短期内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难度较大的背景下,可以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尤其是燃煤效率来降低碳排放强度;第四,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等方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减缓资本深化的进程,以此减少对能源的依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