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域文化与学前舞蹈教学的融合

2015-04-02 03:14
山东社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舞蹈专业文化

袁 茵

(冀中职业学院,河北定州073000)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以及高校的扩招都推动了舞蹈教学的发展,同时,相关研究与创新也在不断推进。舞蹈教学作为蓬勃发展的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作用也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符合学前教学的专业特点,舞蹈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这就要求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具备敢于突破创新的精神,将舞蹈教学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在推进教学改革的前提下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而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地域文化与学前舞蹈教学的和谐统一,是当前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学前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传统而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高校学前教育而言,其关于舞蹈方面的课程设置、教学与社会性的文艺团体有很大的区别,高校教学有其鲜明的特色,在教授舞蹈实践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教育,因此,高校学前舞蹈教学具有综合性。当前,高校虽然已经认识到了学前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和价值,但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学前舞蹈教学主要包括幼儿舞蹈编创、民族民间舞、基础性舞蹈训练以及幼儿舞蹈等四个主要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不同年代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愈发明显,显然统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难以掌握真正的专业技能,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影响深远。

(二)教学中注重学生技能的提升,忽视学生专业思维的培养

社会的进步与时代发展,对学前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这也是当前的主流教学理念。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要求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成为掌握唱歌、舞蹈、绘画以及表演等多项技能的综合型人才。舞蹈教学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教授幼儿舞蹈的能力,还能够对舞蹈活动以及歌舞进行编排。但是当前,高校的学前舞蹈教学单纯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舞蹈技能的考核比例也很高,从而造成了对学生舞蹈专业思维的忽视。学生只学习到了技能而没有形成全面的专业思维,就难以真正体会到舞蹈作品的内核,造成其作品缺乏表现力。除此之外,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之下,学生对于地域文化的认知也长期得不到提升,间接地影响到了地域文化中的舞蹈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对于地域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

(三)教学方法上存在显著的模仿性,创新性不足

高校学前舞蹈专业的教学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固守经验导致教学的模仿性过于显著,创新性不足。从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来看,有些学生在学校的时候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综合素养都很高,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只学到了舞蹈技能,却缺乏创新思维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的封闭式教学环境也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环境适应以及教学等多方面的能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失。学生只能够死板地根据老师的教学来进行讲授,模仿性显著,缺乏自身的特点和创新,并忽视了对舞蹈以及音乐深层次内涵的探索。笔者认为,学前舞蹈教学是一个经验累积、厚积薄发的过程,因此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更多创新与展示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的设计培养起学生的观察、创作、表达以及指导等综合能力,才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学生鉴赏能力有待提升

艺术的教学也应当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而当前相关的内容教学在高校学前舞蹈教学中却是薄弱环节所在,部分教师与学生认为文化的学习没有舞蹈专业技能的学习重要,所以无论是课时分配还是精力投入都不足。高校的舞蹈教师自身所具备的的舞蹈文化理论知识本身便不够扎实,导致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辅以生动的案例,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只会增加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反感情绪。学前舞蹈教学与地域文化的融合,需要学生掌握地域舞蹈文化的流派,产生、发展、变革以及创新等,才能实现完美的融合。当前的教学方式与课程设计都增加了融合的难度,而学生没有掌握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就难以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其本身对于舞蹈的鉴赏能力受到限制,难以从整体上对舞蹈作品进行全面的评析与把握。

二、影响当前高校学前舞蹈教学的因素分析

(一)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在高校新课程体制改革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重要的引导者,因此,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对于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决定作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由于尚未得到完全的重视,因此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为了节省教学成本,引进的专业舞蹈教师非常有限,甚至某些高校存在音乐教师代教舞蹈课程的现象。这样的教学资源配置给学前舞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难以教授给学生实用的专业技能,也难以给学生输送专业前沿知识,造成学生的专业敏感度下降,这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非常不利。

(二)高校对于学前舞蹈专业的教学设置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学前教育的市场化程度在逐渐加深,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多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行两年半制在校学习加半年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设置缩短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专业课程的安排非常紧凑,对于学生而言,课业压力大的情况下还能够细心钻研专业知识对他们的要求很高。舞蹈学习只是学前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很多其他的课程,那么学生用于舞蹈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就非常有限。学生本身的舞蹈功底又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教学采用的传统方式必然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当前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课程设置就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学生本身的认知与感受能力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其自身的基础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舞蹈主要是通过人的肢体语言传达一个理念与思想的艺术化的表达方式,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其表演水平的主要体现就是动作的规范性。区别于其他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有部分学生是普通高中生进入学校学习,所以他们在舞蹈基础上的参差不齐决定了教师的教学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难以取得整体性的提高。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时间非常有限,教学起步晚使得教学经验的累积有限,那么在招生方面就难以设立一个统一的为社会公认的标准,而完善的学科体系的形成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学前教育之前可能并未有任何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基础,薄弱性与低起点都影响到了教学的开展。

(四)高校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学目标的确立对于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很多高校并没有确立起完善的学前教育教学目标,导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出现随意安排的情况。学生自身基础的薄弱性与高校学科建设的缺陷都成为教学水平提升的障碍。高校在进行学前教育教学目标设立时,多数会参考比较成型的幼师教学目标,造成教学层次的降低以及教学概念与范畴的混乱。由于学前教育学生的未来就业的主要方向就是幼师,所以学校的招生工作就显得较为粗糙,门槛儿也降低了很多。学校没有确立起长远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目标,短期内的教学水平也不可能取得大的进步。

三、学前舞蹈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时代性与地域性有机结合的原则

地域性是民族性的集中体现,而基于地域性的舞蹈教学要注重体现出当地的民族特色,教师通过舞蹈动作的编排与相关音乐的选择之间的配合,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学生在综合学习舞蹈与音乐的前提下,能够切实了解到地域文化的属性与内涵。对于舞蹈动作而言,既要体现出地域性,符合当地居民的审美情趣,又要体现出舞蹈的时代性,与时俱进。而在舞蹈动作的编制上不能够太过复杂,学前教学的教学对象是幼儿,所以其舞蹈动作不能太过复杂。除此之外要注意的是舞蹈素材的选择要注重风格,通过时代性的加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设置的多样性原则

当前的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的地域文化以民族舞蹈的形式与之融合,而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置中应该坚持多样性的基本原则,以本民族的舞蹈内容与舞蹈文化为主,辅以其他民族的舞蹈,从而形成优势互补并且给学生构建一个多样化的个性化的发展平台。对于部分地区而言,少数民族较为聚居,为了更好地传承地域文化,必须在当地的地域文化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为教学内容,在深入了解当地民族文化风俗以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基础上,领略地域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起更高层次的审美情趣,也成为传承与创新地域文化的使者。

(三)教学的包容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要遵循包容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开放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不受限于传统的教学素材,通过地域文化素材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教学空间,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学生能够在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基础上增强对舞蹈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时也要坚持包容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能够在其中获取更多的创新机会与可能,丰富的教学素材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而能够实现教学的改革创新。

四、推动地域文化与学前舞蹈教学融合的重要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与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融合首先需要在课堂中引入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能够直观地教授学生当地的特色文化以及与舞蹈密切相关的内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非常重要,而创新性地引进地域文化,能够给学生以新鲜的观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当地的民间舞蹈艺人给学生授课,可以当面传授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舞蹈教学

舞蹈教学的形式对于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课外教学的课时与比例应该适当增加。因此,高校应该组织学生在当地进行采风,通过搜集、观察以及了解地域文化,架起学生与地域文化交流的桥梁。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资源也应该呈现出丰富性,通过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与民间舞蹈艺人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体会到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

(三)提升对传统地域文化的认知,进行传承与创新

通过对学生课堂内外的教学与引导,可以增强学生对地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带领学生走出去之后,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学生采风的成果,对搜集回来的材料进行整理以及钻研,在要求学生开阔自身眼界以及增强文化审美与领悟力的基础上,做好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除此之外,文化传承的实质是扬弃,只有吸收精华摒弃糟粕,并且赋予地域文化精华以时代精神,才能最终实现地域文化的发展,也推动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改革。

猜你喜欢
舞蹈专业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谁远谁近?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