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 璐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也可以称之为“视听”艺术。它创造出以视觉为主的视听形象,主要通过影视画面呈现给观众。影视画面通常离不开角色人物,人物形象则通过人物造型设计而塑造,人物造型又与色彩密不可分,这就使人物造型的色彩一跃而进入到影视作品的视觉中。影视服装和影视化妆同是人物造型的重要手段,服装设计师和化妆造型师可以运用各自的造型方法和创作技巧,结合色彩的研究与应用,共同完成一部影视作品的人物造型设计。
色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生存的世界原本就是以色彩斑斓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的。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具有先声夺人的视觉冲击力。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引并抓住观者的注意力,起到传达、记忆信息的作用。电影经历了从黑白影像到彩色影像的发展过程,自彩色影片问世以来,色彩逐渐成为影视画面语言的重要视觉元素,在影视造型领域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影视作品的层出不穷已使图像、影像无处不在,影视色彩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自彩色电影诞生之日起,影片色彩的主要作用就是真实的再现客观世界,再现影片所拍摄的环境、人物形象等,就如同照相机一样完全真实地还原现实。色彩在影片中的这一作用,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所运用,特别是在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中,这种情况称之为客观色彩造型。在这类作品中服装和化妆作为影视人物造型的重要手段,其服装色彩、化妆色彩通常真实的还原当时社会生活的本来色调,客观的表现影视人物形象。
影视人物造型的色彩搭配多以同类色、临近色等协调的配色方式为主,对比色的搭配则需要设计师有较强的色彩搭配技巧和别具匠心的审美眼光。通常,补色对比被认为是最为鲜明的色彩结构,在所有色彩对比中,补色对比同冷暖对比一样,在画面中形成非常明显而有力的结构作用。补色对比虽然被观众所熟知,但从色彩搭配的角度考虑,补色之间的搭配是冲突最大,也最难协调的一对色彩组合。但是,如果搭配合理却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突出剧中的角色,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记忆。
影片《秋菊打官司》中女主人公秋菊出场时那身“红配绿”的经典装扮,就是对比色在影视人物造型中的成功运用。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其实那件所谓的红色上衣并非是单一的红色,而是红底上带有黑格纹图案的。黑色格纹的运用调和了红色上衣与绿色头巾的强烈冲突,给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同时符合我国传统农村妇女着装的审美特点。既使演员融于农村集市的人群中,又鲜明醒目,突出主角地位,成功塑造出我国北方农村妇女的鲜活形象。由此可见,在影视色彩造型中,可以利用黑、白、灰等“消色”搭配鲜艳色,起到调和互补色的作用。此外,还要注意整体统一,控制好色彩的色量、面积、位置、明度、纯度等。例如,秋菊的整体人物造型,从头到脚依次设计成绿色头巾、红黑格纹上衣、黑色裤子和大红色棉鞋。大面积的红色衣服搭配小面积的绿色头巾,再以黑色穿插点缀,从色彩面积、色量、位置、彩色与消色搭配等方面合理运用,遵循:“对比中见调和”的配色原则。
人对色彩的感受往往由联想产生,是由具体的色彩而联想到与之相关联的新结果。是人类大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人类与动物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色彩的联想与个人的习惯、个性、心理及客观区域、民族、年龄、性别、文化、经济等有密切联系,并随时尚而变化。但从整体上看,人的色彩联想以视觉联想为主。视觉联想是由类似、对比、因果等关系组成的。
20世纪末德国导演汤姆·泰克沃用平行三段式的叙述方式,成功的将“生命—艺术—电影”作为一场竞赛游戏,拍摄出《疾走罗拉》这部经典的当代影片。影片中鲜明的色彩运用和灵活多样的镜头剪接,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剧中女主人公罗拉那一团火红色的头发,已经成为角色标志性的符号,使观众过目难忘。此处,头发的红色,使人联想到罗拉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的性格特点,也符合这个时代年轻人追求自我、张扬个性的审美特征。而从另一个方面联想,红色又有冲动、暴力、血腥的消极意义,体现出罗拉性格中冲动、暴躁的一面。蓝色的背心则使观众联想到蓝天、湖泊,刚好是罗拉天真、烂漫、单纯性格的真实写照。而长裤的荧光绿色又是电玩时代的代表色彩,充满着时代气息。
色彩的象征性,是由联想并经过概念的转换后形成的思维方式。它是以最大程度的概括性和表现力,表现思想、感情的色彩艺术创造。色彩的象征性,会因为不同的地域、国度、种族、宗教以及地区性的风俗习惯而存在差异,即使同一色彩因为各种外在因素的制约,也会被客观地赋予截然不同的象征意义,传达出特定的表情和语言。象征性的色彩,有些在世界范围内通用,有些则具有地区性差异。以“黄色”为例,中西方对同一色彩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认识。欧美人认为黄色有嫉妒、厌恶、野心、痛苦、欲望、权力主义等的意思,而在东方则是皇家帝王之色,是阳光世界的特征,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一些知名电影导演善于用色彩这一重要的造型元素来讲故事,通过对画面形象色彩的设计、色彩之间的搭配、色彩的提炼与概括,渲染、烘托出影片主题所需要的情绪基调和画面氛围,获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曾经创造我国影片票房记录的电影《英雄》,就是运用变化的色彩叙事的典型作品。影片巧妙地利用色彩来区分影片的段落章节,残剑、飞雪等主要人物的服装色彩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在此,影片中人物造型的色彩已经融合影片的思想内涵,具有与人物命运相对称、在造型上相对位的表现功能,升华了影片人物造型的主题。
影视人物造型的色彩与影片的总体色彩基调并非永远协调统一。根据影片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影片中的不同人物,特别是主要角色在不同的情境中会呈现出不同的情绪。这些情绪与影片的总体情绪有时一致,有时相悖,影视人物造型设计师可以运用与影片色彩基调形成鲜明对比的“重点色”来表现这种情绪。
由此可见,要使画面中色彩的强调显得自然,可以通过剧中人物的服饰来营造重点色。剧中人物在特定情境下,可以依据情绪的特殊要求,穿上一件特殊颜色的服装。但这种特殊的服饰色彩,既要与周围环境、背景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差,又要注意与周围其他人物服饰色彩有所区别,使观众的视觉注意力能很快集中到这个主要人物身上,引起观众足够的视觉注意。同时,也要注意这一色彩与这个人物以前的服饰色彩形成相继对比,使人感到与以前的服饰在色彩上的不同,从而形成情绪上的对比。
综上所述,色彩在影视人物造型设计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追求影片色彩的美感将成为一种趋势。未来的影视艺术创作者们依然要运用色彩这一造型手段,为其作品赋予特定的情感与内涵。色彩的运用,需要每一位造型设计师潜心专研,以便更好的指导影视艺术创作,从而塑造出更多经典的银幕形象。
[1]邵长波.《电视色彩创作技巧》.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133.
[2]吕志昌.《影视美术设计》.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16.
[3]高雄杰著,刘立滨主编.《影视画面造型》.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