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摘 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经济改革发展中的不断完善,要求企业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内部审计作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自我约束监督机制,在新形势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点。及时发现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对于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增值型审计;管理审计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217-03
引言
内部审计是企业实现自我监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管理活动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适当性和合法性,从而强化内部控制、改善风险管理、完善组织治理结构,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我国内部审计起步晚,仍处于起步阶段,内部审计职能仍停留在监督和评价方面,未向咨询、鉴证服务方面拓展‘大多数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审计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审计人员素质也无法满足新时期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审计方法传统落后。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因此新时期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和解决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以节约审计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一、新时期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
(一) 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科学
由于内部审计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与企业经济利益不能直接通过产品收益体现出来,加上内部审计有时候与企业自身利益冲突,导致有些企业的管理者要么不重视内部审计,要么将内部审计功能侧重于监督导向,将内部审计监督作用与会计的监督混淆,导致在人员培训、业务范围拓展、经费拨付等方面对内部审计支持作用有限。目前,许多企业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被大大折扣,将内部审计偏重于监督作用。而且我国并没有赋予内部审计机构相应的处罚权,因此不具有权威性,内部审计机构与被监督者处于同一利益链条,缺乏独立性,导致企业不能积极主动开展内部审计,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形同虚设。
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方面,国外的内部审计机构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由单位的审计委员会负责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独立、自主、客观地进行审计监查工作。新时期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形式从根本上制约了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权威性和客观性。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按照领导模式区分主要有三种不同组织形式:第一种是内部审计机构由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直接领导;第二种是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各职能部门平行,由本企业的总会计师领导;第三种是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或者合并于企业的财会部门,由财会部门主管领导。第一种内部审计机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或监督机构领导的情况,其独立性最强;第二、三种独立性较差。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往往是第三种,即作为财政部门下的一个分支或与财政部门平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权威性、客观性和独立性,从而也就无法有效实施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监督、运行、管理等方面中的作用。此外,虽然第三种相对来说独立性强,但是如果将内部审计机构置于其领导之下,经理人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的约束,往往会出于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做出对企业不利的行为,而内部审计机构又由经理负责,这必然会导致内部审计失去独立性,也就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问题,损害企业整体利益。
(二)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内部审计正处于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内部审计转变的过渡阶段,主要表现为审计手段由传统手工操作向计算机技术转变,由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以内部控制、经营管理审计为主,内部审计工作的技术性、综合性、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审计部门又是企业的核心部门之一,审计工作效率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内部审计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大多是由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转入的,可能还会兼职其他岗位,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缺乏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有些人员甚至不具备内部审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内部审计人员中拥有专业职称的人很少,专业人员配备比例低,难以有效地开展“专项审计”、“管理审计”等工作。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的素质水平不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现阶段审计行业和审计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内部审计范围过于狭窄
新时期,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局限于财务审计,以损益的真实、完整性为标准,主要着眼于对财务数据、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相关数据和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的监督审查,没有涉及到企业运营和管理领域。财务审计依赖于对现有数据资料的分析,属于事后审计,直接制约了内部审计的成效。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内部审计应该扩围,尤其是对企业治理结构、风险管理方面,体现审计增值型的服务。而西方国家内部审计范围广泛且深入。以美国为例,美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不再局限于财务审计,而是扩大到企业所有业务机能和内部控制制度,如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管理审计、经营审计、投资效益审计等。内部审计从实际业务的鉴证深化到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审计观念更偏重于建设观念,“绿色”审计、社会责任审计也逐渐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
(四)内部审计技术方法有待提高
我国内部审计方法一般都采用经验抽样法和定性分析方法,只有少数大企业采用定量分析法。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较为简单、落后,不具有针对性,无法保证能够审计到高风险的领域,从而造成资源分配不当、效率低。在技术方面,虽然有针对特定审计项目开发的软件支撑,但是缺乏一整套系统性的审计软件,受软件审计经验、开发时间长、市场容量狭窄等方面限制,加大了审计软件的开发难度。在审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只占19.72%,加上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应用计算机技术水平低,导致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未得到充分挖掘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审计成效。此外,风险审计水平不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内部审计加强风险基础审计,将审计风险指标贯穿于企业整个运营流程,全面控制审计风险。
二、新时期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措施
(一)充分强调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必须规范其运营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内部审计产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在保护资产安全、改善管理、降低生产成本、评价鉴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内部审计是对企业各核心机构、核心职能的审查和监管,能够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是企业健全自我监控自我约束机制、保障所有者权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需要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配备总审计师或审计长,充分发挥其监管能力,提高审计效益。我国《审计法》及《审计署》也明确规定了企业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受本单位主要负责人领导,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因此,企业应重塑内部审计的地位,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与此同时,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有利于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在具体设置中,要遵循独立性原则、权威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在独立性方面,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有权出席、参加企业高层管理活动或会议,直接对有足够权力的领导人负责;并且要依据需要设立审计委员会,监督内部审计局机构履行职责的情况。在权威性方面,给予内部审计机构较高的组织地位和设置低位,内部审计机构也可借助法律力量如《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来保证其权威性。在经济性方面,要强调增值型内部审计观念,通过内部审计在研究开发、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等方面的监督,助力企业经济效率、管理效率的提高。内部审计部门还应该努力做出成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强化与内部审计协会、企业内部高级管理者和董事会的沟通交流,增强内部审计的自律性,更好地把审计成果为企业提供辅助性服务。此外,还可以通过审计部门岗位轮换制、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也可实施“外包制”的内部审计,即聘请或聘任其他企业或专业审计机构的专家人员参与企业内部审查、评估等,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能,保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建设一批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是实现现代企业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突破的关键。在选聘内部审计人员时,根据企业不同内部审计岗位要求,应该有意识地选择有管理经验、具备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的人员,以完善内部审计人员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针对现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专业配置方面,内部审计队伍中不应只着眼于配备财务人员,还要配备专业经济师进行企业管理和掌控,配备质量控制工程师和具备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等,从而优化队伍内部专业配置。企业还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开设企业管理、计算机技术、内部控制、风险基础审计等课程,在审计中积极运用数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分析,加速审计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和反馈,提高时效性。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定期绩效评估,从业务操作、技术水平、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将员工的优缺点汇总整理,在后续教育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对于考核成绩优秀的人员,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管理,使他们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兢兢业业,树立崇高的敬业精神。
(三) 拓展内部审计范围
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条件的不断变化,企业的经营方式、运作机制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需要内部审计基于企业自身情况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调控。内部审计空间范围不应仅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还应扩展到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经济合同、经济效益审计、新产品技术开发与改造审计、经济责任和离任审计、人力资源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环境审计等方面,加强企业科学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合理运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时间范围来看,内部审计不应仅局限于进行事后审计,还应扩展到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强调信息和预测,监督企业战略计划实施情况,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措施,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此外,新时期应将管理审计作为内部审计发展的重心,根据科学定量和定性分析,审查各职能部门管理控制制度的履行状况、组织目标和管理质量的存在性、有效应、适当性。管理审计要将重点放在问题产生原因、改进和影响方面,拓展内部审计监督、服务职能。管理审计应着眼于企业整体效能的提高,从根本上改进组织结构、优化企业整体机构,充分挖掘企业潜力,促进管理效益的实现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提高内部审计方法、手段的科学化
在审计方法上,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先将被审计对象按照风险高低进行排序,再按照统计抽样方法确定审计内容,通过审查分析,得出客观的审计结论。在内部审计过程中首先要通过先进的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综合运用经济学、法律、运筹学、数学等一系列的现代分析、决策方法,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审计,通过合理的审计软件和计算机审计程序,从审计接口直接下载、读取被审计单位信息和数据,从经营管理、风险、决策等方面对经营活动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和审风险,实现内部审计服务于企业经营的目标。同时,借鉴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在对企业内部审计技术评价方面,通过设立统一的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从而综合评价技术水平,不断改进审计技术。此外,企业应该引进“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即AO系统)和科学的审计管理系统,彻底摆脱内部审计传统手工操作,将项目计划,内、外勤管理,经费安排,人员培训等管理信息纳入审计管理系统,促进审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以信息化、技术化带动效率化。
三、结论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在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活动效益水平、保障资金安全完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要求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丰富审计内涵、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强化审计机构独立性、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促进现代企业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管理控制、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作用,辅助和服务企业管理,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 袁梅花.试析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的有益探索[J].会计师,2013,(6).
[责任编辑 仲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