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利 李静
摘 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第三方支付等诸多新概念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互联网对金融行业也开始逐步渗透,涌现出众多的互联网金融方式,如以阿里贷款为代表的电商金融,以Lending Club为代表的 P2P人人贷、以Kickstarter 为代表的众筹模式、以Bitcoin 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等。基于此,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背景、运用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浅谈,并对如何控制风险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P2P;众筹模式;互联网货币;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201-02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但与传统直接融资模式相比,互联网融资模式具有信息量大、交易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林采宜(2012)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时代的一种金融模式。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现代信息科技进行的金融活动,具有融资、支付和交易中介等功能,是一种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精神相融合的一种新兴的产业。
二、互联网金融出现的背景
电子商务成交量巨大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中国 B2B 电子商务交易额达 6.25万亿元,占2012GDP总量的12.3%;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 205亿元,占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7%。巨大的电子商务成交量蕴涵着广阔的互联网金融前景。
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就是中小微企业一般很难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也很难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获得融资,因此,民间借贷成了中小微企业的无奈选择,这主要是受国家扶持政策不到位,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约束以及民间融资比例高,风险大,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制约。根据阿里巴巴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入驻天猫的卖家超过6万,淘宝卖家超过700万,阿里巴巴B2B平台的中国企业商铺达800万。在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企业中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依靠互联网金融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是非常有开创性和实效性的。
互联网金融交易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不具有实体网点,能大量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互联网能利用大数据,边际成本很低。相关统计显示,网络银行与其他形式的金融机构相比较在降低交易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如单笔金融交易成本在传统柜台网点、电话银行、ATM机和网络银行服务成本分别为1.07、0.54、0.27、0.01美元。另外,互联网金融能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提高效率。一般线下贷款 从审批到放款要几个工作日甚至更多,而对于线上的互联网金融,从申请到获批 不受工作日等时间限制,最快只要几分钟。
图1 各个渠道金融机构交易成本
信息共享、降低风险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使得风险可控性增强。在一些互联网平台的交易体系设计中不仅可以很容易地获得交易双方的各类信息,而且还能将众多交易主题的资金流置于其监控之下 。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这极大地降低了风险控制成本。同时,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能将电商平台外的数据加以筛选标准化,降低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的运用与发展
目前,社会上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运用与发展主要在以下6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1.第三方支付
所谓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信誉比较好、保障能力比较强的第三方独立机构与银行达成协议,由它去向银行的顾客收取款项,如比较传统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联。而现在,基于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主要是以支付宝为代表,它依赖于互联网的销售,就像支付宝依赖于淘宝一样,它们是捆绑在一起的,在淘宝上购物的顾客必须通过支付宝进行交易。从事互联网支付的企业目前已达到97家,发展很迅速。尤其是交易的笔数更是占到了总体交易指令的40%。第三方支付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接近互联网金融的一个运用。
2.P2P(人人贷)
P2P最符合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国内称之为人人贷。而人人贷并不是直接介入一个贷款或一个借款活动,而是搭建了一个借贷的平台。借贷双方只需在平台上发布各自的信息,自主的选择项目,不需要在线下进行会面,也不需要担保出现。通过P2P这个形式,平台帮你进行评估,协议管理,赔款等。但是,平台本身并不是一个担保方,而是通过收取相应的服务费来获取收益。P2P模式发展到高峰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最主要的代表就是Lending Club,它是美国目前最大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坚持了P2P的纯中介撮合性,坚持不吸储、不担保、不放贷。由于中国缺少美国完善的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因此,需要借款人提供担保,这样,在中国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一些小型的信贷公司。另外,由于中国在风险控制(尤其是信用风险)方面的缺陷,P2P在中国的发展还很缓慢。
3.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指它向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提供贷款,提供一些预付款的支付、存货的融资服务等。而这也正是传统的银行不愿意去做的方面,因为传统的金融如果想发放一笔贷款就必须组织人力去审核借款企业,它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很高贷款量却不高。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电商而言,由于电商下面拥有大量关于交易的信息,因此,在互联网上的小贷系统就可以很清晰地把它在供应链上的一串商家的数据整理出来,进行评估,成本很低。最重要的是数据是真实的,而这些数据对银行来说却是无价之宝。
4.基金理财
所谓基金理财就是在互联网上出售理财产品,使顾客获取货币基金的投资收益。基于互联网金融的理财产品的一个特点就是专业性低,相对来说简单,起投的数额比较低。因为在互联网上购买基金的人一般不是专业的投资客。比如,余额宝就是线上买的一种货币基金,是用马云的阿里巴巴信用来置换传统的公募基金的信用,由于用户基数比较大,基于互联网的基金理财发展前景很广阔。
5.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简单点说就是大众能够筹钱,群众能够筹钱,能够进行投资方面的一个团购。对于互联网上很感兴趣的项目,如果资金不够,可以通过众筹的形式将小的投资人的钱聚集起来,投资感兴趣的项目。最早推出众筹模式的是一个美国的公司Kickstarter,成立于2009年。它巧妙地绕过传统的投资渠道,成立了一个面对公众的公众募集小额资金的平台,通过该网站,可以进行公众集资以及为募集方提供创意项目所需的资金,如电影、音乐、舞台剧等。在我国,由于受到法律的一些限制,如非法集资,导致众筹模式在中国不能很好的展开,虽然国内已有十多家企业开始进入这一领域,但都不怎么成功。只有相应的制度发生改变,才会促进众筹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6.互联网货币
互联网货币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个产物,即互联网也能发行货币,这是互联网发展的顶级状态。如2009年发行的比特币,顾客可以用比特币买东西。这样一种形态不仅是对现有商业银行、传统的金融机构进行挑战,而是对整个的货币体系形成挑战,特别是对央行的制度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当然,互联网金融要走到这一步,现在来看,时机还不成熟。但理论上来说完全有可能。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资源的配置更加有效、信息的不对称性更加减弱,也加强了我们普通大众的金融意识,丰富了投资者的融资渠道。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不断深化金融产品的创新,出现更多满足中小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另外,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促进了我们国家整个金融系统的发展。
四、传统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反击
正当双11狂欢,天猫理财产品总成交额达8.27亿元之际,银行也打响了反击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枪。近日,民生银行宣布将携手民生加银汇添富两家基金公司共同推出一款新型电子银行卡,届时可将活期储蓄与货币收益挂钩,预计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
面对互联网金融公司业务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向,转变发展观念,积极调整战略。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深度整合互联网技术与银行核心业务,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渠道,提高业务水平,适应互联网金融模式给传统金融格局带来的冲击,获得新发展。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在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为股东创造价值。
五、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
互联网金融本身是一个创新,既然是创新,那么就会存在风险。对互联网金融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风险的掌控。
互联网金融业务几乎全部在网上完成,交易对象不明确、交易过程透明度低都加剧了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业务对金融风险具有放大效应,必须加强风险防范与管理。
1.构建互联网金融安全体系
改进互联网金融的运行环境,增强计算机的防攻击、防病毒能力。加强数据管理,防止交易过程中的不法行为。大力开发互联网加密技术、秘钥管理技术,降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技术风险,保护国家金融安全。
2.健全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的内部控制,完善业务操作流程。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避免客户因不了解互联网金融的服务而做出逆向选择。
3.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实施灵活的市场准入监管,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扶持力度。完善监管体系,与有较高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的国家或机构合作,学习对方先进的技术。
结语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元年。在2013年12月20日由东方财富网主办、复旦大学EMBA为学术支持单位的“2013东方财富—互联网金融发展高峰论坛”上,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颠覆了传统金融的经营模式,但也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许多正能量的提速和多样化的影响。金融从业者应该结合互联网优势,主动开展业务创新,高度关注用户体验,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融合在一起,达到创新共赢的良好业态,更好地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海龙.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3,(8).
[2] 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金融实务,2013,(5).
[3] 牛锡明.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环节薄弱[J].新浪财经,2013,(6).
[4] 杨群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及防范研究[J].业务管理,2013,(7).
[责任编辑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