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摘 要:珠海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率先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和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的发展意见。产业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有利于政府今后制定和实施经济结构发展政策措施,对于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珠海;结构转型;政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5-0042-03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所引发的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是深刻的,其作用与影响是任何区域所无法回避和抗拒的。
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特色产业体系的思想指导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珠海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率先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珠海和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的发展意见。产业结构作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调整也已成为珠海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根本性措施。
一、珠海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珠海市的经济发展,根据其发展特点可以分为三个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至邓小平南巡。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经济迅速起步,逐步形成自有的工业体系。第二阶段是邓小平南巡到21世纪之初。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发展处于徘徊状态,相对于珠三角区域其他地市,珠海市由于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持,发展乏力。第三阶段是新世纪以来,珠海市完善相关产业支撑体系,加强与周边地区合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表1中数据和图1的变动趋势,本文主要对第二阶段以来珠海市产业结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
(一)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份额从1995年的5.92%下降到2010年的2.68%
这种变动的过程与珠海本身的定位及发展特点相关。珠海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定位为经济特区后,主要方向即往工业化方向发展。在发展的第二阶段,珠海市已经基本进入工业化社会,因此第一产业比重占据较小比重,并且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推进,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一直保持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不太大,约3个百分点左右。随着经济的增长,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越来越小,目前,农业占珠海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约1/50,这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GDP的份额下降的规律相符。
(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略微上升
从1995—2010年上升了3%左右,呈缓速增长趋势,但总体发展变化不大,一直占有GDP份额的一半的水平。特别是1995—2000年发展较为稳定,在50%左右波动。说明进入工业社会后,珠海市的经济发展反而进入停滞不前的状态,处于经济发展徘徊期,工业发展缺乏持续增长能力。这是由于这一阶段,珠海市在继续推进轻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提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珠海市虽然较早完成了进入工业化社会的任务,但并没有遵循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而是跳过重工业化产业发展直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果在区域合作较好的情况下,珠海市这一选择是合理的,但珠三角地区整体仍以轻工业为主进行发展,没有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支撑环境,珠海市自身也没有具备这种条件。因此,这种选择使得珠海市传统工业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踌躇不前。但新世纪以来,第二产业表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这是由于在《珠海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纲要指导下,在建成珠港口西岸交通枢纽城市及高校人才聚集地的形成的前提下,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第三产业总体发展趋势较为稳定
从1995—2010年,基本都在保持40%和45%间波动。珠海市的第三产业主要由六大行业构成:批发零售和餐饮业、运输邮电仓储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珠海市第三产业呈现门类齐全、各业并举、服务多元化、全方位的格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在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不管处于哪一阶段,一直较为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第三产业发展良好,但在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总体来说,三次产业变动的总体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二、三产业占经济发展的主体位置,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均发展较为稳定。
由上分析可以得到珠海的产业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有所改善,较早就进入工业化时代,并按照经济发展的规律,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但与其他的发达国家的发达地区相比,这一比例随经济发展变化不大,提升后劲不足。据世界发展报告1995年测算,大多数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都在50%以上,第二产业的比重都相对较低,保持在20%—40%的水平。因此,珠海市在产业结构中仍然存在着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有待继续提高的结构偏差。
二、珠海市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根据工业化理论,在进入到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后,第二产业比重表明工业发展水平,一般情况下,第二产业比重越高,表明工业化水平越高。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珠海市开始进入工业化阶段。由第二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珠海市的产业结构趋于工业化程度更高,主要是第一产业比重基本达到后工业化时期,但第二产业比重却一直高居不下,与此相对应的是第三产业比重却长期徘徊不前,这与后工业化时期的产业结构要求不同。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按后工业化前期规律,产业结构中的第三产业比重应该开始逐步上升时,珠海第三产业比重却异常的出现波动性下降。如果前面对珠海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判断正确,那么,这一时期珠海的产业结构变动频率应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而这种低迷状态只能反应珠海在前一时期的产业结构变动是一种产业结构异化状态下产生的,违背产业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可以判断,珠海的产业结构表现出一种不健康的状态,表现在其经济发展上则是一种欠稳定状态。
(二)产业结构失衡
产业结构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质量,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依次升级调整。钱纳里等人对工业化进程的描述,揭示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如果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与一般规律不相符的现象,就表明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存在不一致,最终将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珠海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出现第一次产业比重下降过快,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情况,这说明珠海产业结构变动的不合理。珠海市在设市之初工业基础薄弱,但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迅速上升到50%以上,但是珠海并没有发展重化工业,轻工业的发展也并不迅速,因此,这种产业结构上的情况反映了珠海自身产业结构的畸型格局。
三、珠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及建议
(一)深化和促进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珠海市作为经济特区之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尤其是现代农业和海洋产业。
现代农业以珠海台湾农民创业园、斗门北部生态农业园和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水产科技研发、农业生态旅游,加快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都市型、外向型、生态旅游型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珠三角外向型水产品物流基地、城郊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试验区、亚太地区著名的滨海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城市。海洋经济重点发展东部海洋产业集聚带、西部临港产业集聚带和六大海岛群组成的海岛经济功能区,推进建设现代临港工业集群、物流中心、滨海旅游功能区、新型“海洋牧场”、“数字海洋”工程,打造具有领先水平的蓝色产业带和科学发展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万山区加快发展海岛旅游、海洋科技和现代渔业,创建国家级综合海洋开发试验区。大步提高海洋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规模庞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海洋强市标准。
(二)调整和提高重点产业的发展
1.以珠三角区域重化促进珠海产业结构优化
珠三角区域产业重化转型是必然取向。广东对于产业布局主要依托现存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展开,珠海在珠三角区域较具有较高优势的产业集中在航空博览业、临港工业和生物制药等,这也是珠海未来产业结构优化的选择。
2.发挥临港优势、促进临港产业发展
珠三角区域发展和利用水平较高的港口主要集中广州、深圳和香港的珠江口东岸,包括珠海在内的珠江西岸港口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主要原因在于前期的发展主要围绕香港这一国际桥头堡开展。随着珠三角区域重化产业的发展,珠江口西岸港口将迎来发展的契机。珠海高栏港是珠江口西岸中具有自然条件并已得到相应开发的不多的港口之一,其临港产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结合广东省石化产业的发展,高栏港将获得飞速发展,建设成为广东省重要的临港化工基地,重点发展环境友好的新型专用化学品和新型材料,并向江门延伸产业链,与粤西地区的石化产业形成产业集聚。
3.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已有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是珠海传统的高新技术产业,应积极利用珠三角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际促进以电子信息为联结的产业提升。结合石化产业的发展,加强石化产业下游产业发展是实现石化产业范畴效应的要求。生物医药是我国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珠海生物医药产业已有一定基础,横琴岛开发及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可以成为珠海发展生物医药的条件。广东现代产业发展布局中,明确提出建设珠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结合横琴岛开发规划,珠海将在生物医药上得到较大发展。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珠海成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关键在产业,而最有条件突出重围成为核心产业的就是现代服务业。在珠中江三市未来的产业发展中珠海的现代服务业呈现明显的优势,珠海应将现代服务业作为决定前途和命运的战略产业来对待。
珠海的众多优势都是发展现代服务业极为有利的条件。“双港”及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优势,以及万山群岛发展深水港的潜在优势,是发展大物流业的有利条件,而物流业发展,又势必带动商贸流通业发展。独具特色的海滨海岛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一流的宜居环境和“最具幸福感城市”品牌以及已独具特色的大学园区,为研发设计等创意创新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条件。根据珠海的现实情况,作为高端服务业的重点项目应该以旅游业、物流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商务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及房地产业七大产业为重点,做大现代服务业产业群。
参考文献:
[1] H·钱纳里,M·赛尔昆.发展的格局[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2] 曾建平.珠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珠海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3] 周达文.对珠海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的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4] 刘志标.珠海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5).
[5] 珠海统计局.珠海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6] 珠海市人民政府.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7] 珠海市统计局.从边陲小镇向核心城市迈进——对珠海建市以来的历史回顾及未来产业选择的调查研究报告[R].2009.
[责任编辑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