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高话务区FDD—LTE覆盖方式分析

2015-04-02 02:12谢卫浩张文彭海涛
移动通信 2014年24期
关键词:话务宿舍楼用户数

谢卫浩++张文++彭海涛

1 背景

根据网络发展趋势,电信运营商关注校园高话务区(以学生宿舍区为代表)的FDD-LTE覆盖预案,为今后的校园网络建设作准备。

背景是根据3G话务的经验,正常教学日21:00~23:00,学生宿舍区用户高度密集且数据业务话务量大,容易引发系统话务负荷重、资源瓶颈拥塞的问题,需要制定区别于大网的特殊覆盖组网方式。

某省会城市典型的高校宿舍区环境如图1所示。多层宿舍楼一般为5~6层高,长度为40~80米,楼间距为15~35米,有较多的“口”字型或“一”字型楼宇。

2 3种类型小区定义

为描述方便,按覆盖面积的大小,将宿舍区涉及的小区类型分为宏小区、微小区和微微小区。

2.1 宏小区

(1)基本定义

即现网的常规室外基站小区,天线高度高于建筑物天面,覆盖半径数百米。宏站的信号源为RRU或传统宏基站。

可以通过扇区裂化或站址裂化进行扩容,详见第5节。

(2)容量特征

蜂窝组网的室外宏小区考虑商用、邻区加载情况,小区下行平均吞吐量为35Mbps左右,每小区可承载的RRC连接用户数均大于100个(不考虑商务License),如果按100个连接用户计算,宏小区每用户RRC连接态下行平均速率可达350kbps左右;因为RRC连接态由用户下载数据时间和无数据下载等待休眠时间这2部分组成,所以用户感受速率会明显高于连接态平均速率。根据3G话务数据分析经验,上述速率水平能够满足高校学生用户的使用且有足够裕量。

一个宏小区可覆盖十几栋到几十栋宿舍楼。

2.2 微小区

(1)基本定义

含灯杆站、点射站和室内DAS等几种形式,覆盖半径从几十米到100米。

灯杆站、点射站也称为室外微小区,要求天线和目标寝室窗户之间视距可达。如果是灯杆站,信号源适合使用瓦级微站(例如中兴的8912产品),覆盖范围相对较大,覆盖半径介于几十米到100米之间,1个灯杆站可覆盖1栋或者几栋宿舍楼的视距直达面;如果是附着于建筑物的点射站,信源可选瓦级微站或百毫瓦级Pico(例如中兴的8102产品),使用Pico时信源应放置于楼内,通过较短馈线外接小定向天线覆盖对面楼宇,覆盖距离较近(例如20~40米),详见第5节。

使用DAS时,可认为室内微小区,几层楼共用1个RRU或者每层楼独用1个RRU,不建议在同一楼层进行小区分裂。

(2)容量特征

由于室外微小区传播环境为视距直达、距离较近,小区平均吞吐量略高于宏小区,估计为40Mbps左右,每小区可承载的RRC连接用户数均不低于100个(不考虑商务License),按100个计算,室外微小区每用户RRC连接态下行平均速率可达400kbps。

室内DAS小区的下行平均吞吐量约为50~60Mbps(单通道室分),每小区可承载的RRC连接用户数均不低于100个(不考虑商务License),按100个计算,室内小区每用户RRC连接态下行平均速率可达500~600kbps,容量承载能力优于室外微小区。

对于灯杆站、点射站方式,每栋宿舍楼由2~4个小区进行覆盖,进一步增加小区数量的潜力较小;用DAS方式,信号源可裂化为每层楼1个小区,则1栋宿舍楼最多可由5~6个小区覆盖,扩容潜力最大且分裂实施简便。

2.3 微微小区

(1)基本定义

包括pRRU同楼层小区裂化部署(例如中兴的Q-Cell产品)和Pico室内分布式部署这2种方式。

该方式适用于极端容量需求场景,即话务量超大、超密集或者视频等大流量业务非常集中的宿舍楼,预计出现这种需求的概率较小。

(2)容量特征

pRRU或Pico的单小区容量承载能力与室内微小区(DAS)近似,参见上文所述。

Pico在宿舍楼内分布式部署时,由于宿舍内寝室隔墙较多,每个Pico的覆盖半径仅有10米左右,每层楼均需要部署3~5个Pico,则1栋楼就需要18~30个,每个Pico都是独立小区容量,这种方式具备最大的网络容量承载能力。如果pRRU在宿舍楼内分布式部署,视其分裂还是共小区方式,其容量承载能力介于Pico分布式和DAS方式之间。

3 网络覆盖的层次

3.1 基本结构

当宏小区裂化不能满足宿舍区容量需求时,网络覆盖通常会部署2层:“宏小区”+“微小区”(见图2)或者“宏小区”+“微微小区”。

图2 宏微2层覆盖组网示意图

宏小区是基础,主要解决面上(道路、地面)的覆盖,而且能兼顾小部分的话务负荷,由微小区或微微小区承担主要话务负荷。

在同一区域,“微小区”和“微微小区”这2种类型原则上不重叠存在,只会选择其中一类进行实施,而且实施时会成片推广。究竟是选择“微小区”还是“微微小区”,主要基于每栋宿舍楼的用户容量实际需求,需求量特别大的则可能会用到“微微小区”,大多数情况下“微小区”就能够满足要求。

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室内微小区(DAS)和微微小区可以并存,例如:宿舍楼一部分楼层用DAS,另一部分楼层用微微小区。

3.2 干扰协调和控制

(1)宏微之间

为控制宏微小区之间的干扰,可采用以下方式之一:

◆微小区或微微小区均使用2.1GHz频段,与宏小区(1.8GHz)异频,可配置宏→微为A4异频切换,例如:微小区RSRP>-105dBm时切换到2.1G,微→宏为A5异频切换;微小区RSRP<-110dBm、宏小区RSRP>-105dBm时才切换到1.8G,这样有利于UE快速且稳定驻留在微小区,由微小区承担主要话务。

◆如果微小区处于宏小区信号较弱的区域,则相互影响较小,宏微可以同频。

(2)宏小区裂化

由于宏站天线需放置于教学楼或宿舍楼天面,天线挂高通常为25~35米,难以降低,校园属于普通城区环境,为了避免小区间的重叠切换区比例过大影响下行信噪比,校园内站间距不宜低于400米,同时配合较大下倾角(含电下倾)、合适的天线朝向、充分利用建筑物阻隔。例如: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老校区的现网拓扑,站间距主要为400~650米,通过进一步分裂、缩小站间距来增加宏小区数量的潜力不大。

(3)微小区之间

主要指室外微小区之间的干扰控制。尽量利用建筑物的遮挡,使室外微小区之间视距不可达,因为微小区的天线通常低于建筑物天面,实现这个要求难度低于宏小区情形;视距可达的微小区之间,应充分利用天线波瓣角、天线朝向来降低小区之间的重叠区。

(4)微微小区之间

注意不同的pRRU超级小区之间或Pico之间的距离、点位设置,尽量避免寝室内到相邻无线节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墙体穿透损耗相等,在房间内形成切换区,避免无线节点之间有奇数个房间,应充分利用房间间隔、墙体穿透损耗特点,令任一个寝室内到相邻无线节点的空间路径均有明显差异,减少房间内切换区面积,例如无线节点之间有偶数个房间。

4 部署分析步骤

4.1 基本步骤

高校宿舍区覆盖部署方式的分析和建设步骤可参考图3所示。

具体说明如下:

(1)“每栋宿舍所需FDD-LTE小区数”小于1个时,则可以多栋相邻的宿舍楼共享1个小区,根据片区小区数量需求缺口的大小,选择宏小区裂化方式或者部署室外微小区方式。例如:如果需求的小区总数是现网宏小区的2倍左右,则宏小区裂化方式可基本满足;如果需求的小区总数是现网宏小区的3倍以上,则建议选择微小区方式。

(2)“所需FDD-LTE小区数”为1~6个时,则建议选用微小区模式。

(3)“所需FDD-LTE小区数”大于6个时,则可考虑采用微微小区模式。

每种模式还可细分为几种分支,具体选择哪个分支取决于校园当地环境、现有条件和投资规模等多种因素,参见第5节。例如:已有宿舍楼建有2G/3G的DAS系统,那么LTE应优先采用这种方式,通常只需合路共享即可省事省力。

4.2 容量预算方法

建议以RRC连接用户数而不是吞吐量来评估宿舍区所需的小区数量,因为根据3G的经验,校园的小区吞吐量不是话务的瓶颈。

估算宿舍楼(或片区)所需小区数量=取整(忙时FDD-LTE连接用户数(RRC连接态)/每小区正常承载用户数) (1)

其中,忙时FDD-LTE连接用户数(RRC连接态)=学生数量*电信用户渗透率*FDD-LTE用户渗透率*忙时激活连接比例。假设校园区域的每小区RRC连接用户数上限为100个,小区正常负荷承载为70%,则对应70个用户。

举例:针对某栋宿舍楼,学生宿舍的常见平面布局是中间为走廊,两边为大致对称的寝室,宿舍楼尺寸为长(60~80米)*宽(15~20米),寝室的常见尺寸为宽(3~4米)*深(6~7米)。那么,宿舍楼每层约有30~45个寝室,每个寝室按平均5个学生居住来算,每层楼约有150~225个学生,1栋楼按5~6层计算,则每栋楼有学生750~ 1 350人。取1栋楼典型值1 000人,参照上文计算方法,LTE业务发展初期FDD-LTE用户渗透率为50%,中后期为80%,则1栋楼所需的小区数为:

(1)LTE业务发展初期:

INT(1000*50%*50%*25%/70)=1

(2)LTE业务发展中后期:

INT(1000*50%*80%*25%/70)=2

4.3 实施策略

由于用户规模是逐步增长的,超前一次性建成的话可能令网络资源长时间冗余闲置,按现状动态滚动规划设计的话,有可能前期的设计与后期需求形成矛盾,因此建议按LTE发展中后期的目标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5 校园常用覆盖方式介绍和对比

5.1 宏小区裂化—劈裂天线应用

该方式的容量可比传统组网方式提升50%~80%,在3G已有小规模的应用。其特点是要将常规的65度水平波瓣角天线替换为2*33度的劈裂天线,基站小区设备数量翻倍。

优点是扇区分裂对容量提升有明显作用,实施简便、改造成本较低(更换天线、增加基站设备);缺点是容量分裂的地理定位不够精确,基站必须靠近话务密集区,否则效果不明显。

5.2 宏小区裂化—站址裂化

基本思路是缩小宏小区的覆盖面积,增加基站密度,通过降低天线挂高、加大下倾角、降低下行发射功率等措施配套实现。该方式改变了宏小区拓扑,通常能提升1~2倍容量,进一步提升难度较大。

该方式操作的难度、工作量和成本都比上文的劈裂天线分裂方式更大,而优点是地理定位精确、扩容效果较好。

5.3 室外微小区—立杆站

把无线信号源和天线放置于校园灯杆、监控杆或电力杆上,天线挂高5~10米,低于建筑物天面高度,视距覆盖邻近的宿舍楼。这是深度覆盖的一种常用方式,无线信号源通常采用瓦级微站。

如果立杆站(微站)和室外宏站之间同频组网,则立杆站应选择在宏站覆盖相对较弱的地方;如果宏微异频组网,则条件可以大幅放宽。

5.4 室外微小区—“微站/Pico+室外定向小天线”

也称为点射站,信号源可采用瓦级微站或百毫瓦级Pico,本文将重点介绍成本较低的信号源——百毫瓦级Pico。

由于学生宿舍楼间距较小(20~40米),以视距直达为主,当只覆盖对面楼宇正面的寝室时,室内纵深较小,可采用Pico信号源+定向天线的方式。

链路预算计算表明:Pico下行最大发射功率125mW,采用10dBi增益_水平波瓣角65度_垂直波瓣角28度的小板状天线(该天线已商用),馈线跳线插损0.5dB,阴影衰落裕量8dB,2.1GHz频段,室外视距传播环境下,经过建筑物穿透损耗20dB到达室内RSRP≥-100dBm的覆盖半径可达40~50米。

举例:如果楼间距为30米,Pico安装于楼梯通道内,天线安装于外墙上,则覆盖对面楼宇的立面面积较大(宽38米*高15米),可覆盖几十个寝室,如图4所示。

各宿舍楼之间采用对打,某高校局部的覆盖组网示例如图5所示。

由此可见,覆盖每栋宿舍楼只需2~4个Pico信号源即可,且施工简便。

5.5 室内微小区—DAS

即传统室分方式,2G、3G网络在高校宿舍已有规模应用。

5.6 微微小区—室内Pico分布式

在学生宿舍内走廊天花,间隔一段距离放置1个Pico(例如中兴的8102,又称室内毫瓦级站)。

优点是无需铺设馈线,以网线替代,施工简便;缺点是受寝室墙体间隔较多的影响,每个Pico的覆盖范围有限,需要部署的数量较多。

5.7 微微小区—室内pRRU分布式

与室内Pico分布式部署类似,只是把Pico替换为pRRU。

增加的优点是产品更美观,而且pRRU之间可合并为超级小区,也可分裂,配置更灵活;缺点是需要部署的pBridge、pRRU数量较多,设备投资成本要高一些。

5.8 各种覆盖方式的对比

为便于理解,从运营商关注的几个维度对上述多种覆盖方式进行了对比,具体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 谢卫浩,杨太星,余良志. CDMA校园区域业务模型及扩容优化方法[J]. 移动通信, 2011(11): 28-32.

[2] 王有为,徐志宇,夏国忠. WCDMA特殊场景覆盖规划与优化[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3] 王云中. LTE无线网络特殊场景规划[EB/OL]. (2013-10-25). http://www.zte.com.cn/cndata/magazine/zte_technologies/2013/10_2013/magazine/201310/t20131025_410897.html.

[4] 常晓丹,申昌湖. TD-LTE深度覆盖解决方案[EB/OL]. (2012-06-12). http://tech.c114.net/164/a696459.html.

[5] 韩营. 中兴通讯:高密度LTE站点方案打造精品网络[EB/OL]. (2013-09-12). http://www.ccidcom.com/html/chanpinjishu/wuxiantongxin/4G/LTE/201309/12-207147.html.

猜你喜欢
话务宿舍楼用户数
浅析电信话务控制
中国人民大学一宿舍楼起火:已扑灭 楼内无学生居住
“互联网+”高速公路客户服务话务平台研究
基于VBS实现BRAS在线用户数的自动提取
高校宿舍楼夜间蓄热通风性能实验研究
2016年6月电话用户分省情况
2013年12月电话用户分省情况
2013年4月电话用户分省情况
话务统计分析在网络运行中的重要性
IP话务理论及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