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岚+宋金龙+殷翠+田淑君
摘要:目的:了解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吸烟行为形成影响因素,为开展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的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00名不同专业高职高专学生的吸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问卷490份,有效应答率98.8%。结论:应加强控烟工作的宣教力度,开展丰富多样的控烟活动,完善“无烟校园”建设,让学生自觉远离烟草危害。
关键词:高职高专 学生 吸烟 影响因素
近年来,我国吸烟人数日益增加,且有低龄化趋势。本课题组于2014年12月-2015年1月期间对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三峡大学科技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就高职高专学生的吸烟情况进行了初步了解,对其吸烟行为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三峡大学科技学院部分高职高专学生500人,医学相关专业一年级171人,二年级105人,其中男生44人,女生232人;非医学相关专业一年级90人,二年级124人,其中男生214人,女生10人。
1.2 方法。以班级为单位,请被调查者填写吸烟调查问卷,问卷参考国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题型为单项选择题。
1.3 判定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吸烟标准:每周吸烟至少1次,时间长达3个月以上判断为吸烟,平均每周少于1次为偶尔吸烟,从未吸过烟者为不吸烟[1]。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Excel进行数据的录入和统计计算。
2 结果
2.1 不同专业高职学生男女生吸烟状况不同。专业调查人数、性别比例及吸烟率数据见表1。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中的吸烟比例为9.06%(25/276),占有效调查总人数的比例为5.10%(25/490);非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中的吸烟比例为34.42%(95/214),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为19.39%(95/490)。非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中的吸烟比例明显高于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中的吸烟比例,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x2=81.36,P<0.01)。
2.2 吸烟习惯形成阶段。不同吸烟者吸烟习惯形成阶段见表2。可以看出58.33%的吸烟者吸烟习惯的形成主要在高中阶段,29.17%的吸烟者吸烟习惯的形成主要在初中或之前。
2.3 吸烟者平均每天吸烟数量。从表3可以看出吸烟的同学中有80%平均每天吸烟不超过5支,有11.67%同学吸烟平均每天超过20支以上。
2.4 什么原因开始吸烟。从表4可以看出“受他人影响”、“模仿”、“喜欢吸烟的那种感觉”、“受到挫折”是吸烟者吸烟的主要诱因。
2.5 何种状况下最容易吸烟。吸烟者吸烟时的状况见表5。可以看出在心情不好或烦恼郁闷时最容易吸烟,其他主要为“身体疲惫时提神”、“无聊时”。
2.6 受挫时是否会想到吸烟以消除烦恼。有45.00%的吸烟者会想到吸烟,只有17.50%的吸烟者不会想到用吸烟方式来消除烦恼。
2.7 被调查者所处吸烟环境来源于周围朋友的最多,占33.27%;其次为公共场合的陌生人,占21.43%;来自于家人的占12.04%;还有30.20%的同学没有长期接触吸烟环境。
2.8 被调查者对吸烟者吸烟原因的看法。被调查者认为吸烟者吸烟原因与朋友劝导有关的最多,占37.14%;其次为家庭影响,占16.94%;来自于电视媒体影响的占11.02%;还有34.90%的同学因自身不吸烟,没有发表观点。
2.9 家人及朋友中有吸烟习惯的人数。有22.45%同学的家人及朋友中有吸烟习惯的人数超过10个以上,24.69%同学的家人及朋友中有吸烟习惯的人数在6-10个之间,52.86%同学的家人及朋友中有吸烟习惯的人数在5个以下。
2.10 被调查者对吸烟行为的看法。从对吸烟的看法中可以看出59.59%的被调查者认为“吸烟有害健康”,也有15.92%的同学认为“吸烟是个人权利,别人不应干涉”,还有11.02%的同学认为“递烟有利于搞好人际关系”。
3 结论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应担负起控烟宣传教育的责任,全面落实控烟的相关法律政策,不断加强控烟工作的宣教力度,开展丰富多样的控烟活动,切实完善“无烟校园”的建设,让同学们真正意识到吸烟的危害性,自觉远离烟草。
参考文献:
[1]蔡琳娜,宋力,王绍汉.五城市大学生吸烟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5(2):132-133.
[2]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年)[J].慢性病学杂志,2013,14(3):161-168.
[3]雷春萍.重庆市某医药院校学生吸烟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