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八飞
挥一挥手不带走德意志的云彩
——八飞说老爱之十
冯八飞
冯八飞,对外经贸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柏林洪堡大学博士后、洪堡大学语言与语言学系博导、德国语言研究院国际科学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认知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曾出版《沉浮莱茵河》《永远的白玫瑰》《大师的小样》等作品。
上一回说到爱因斯坦一夜成名,周游德国一战死敌英、美、法等国,全世界掀起爱因斯坦热,而最热的国家,毫无疑问应当是德国。应当是。看官须知,当时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不遗余力攻击爱因斯坦。
这个国家就是德国。
相对论摆在那儿,诺贝尔奖也摆在那儿,爱因斯坦明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天才,然而,德国政府还是把他赶出了德国。
这个故事够不够离奇?
前面说过,在诺贝尔奖评选中,反对爱因斯坦的主力军,除了瑞典的乌普萨拉学派,就是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莱纳德与斯塔克。已获奖的德国科学家反对德国科学家获诺贝尔奖,乍一听很荒谬,其实乃人之常情:上下班高峰坐公车,上了车的都希望马上关门,车下的都上不来才好呢。莱纳德他俩虽是顶尖物理学家,但心理跟坐公车的白领一样。这俩物理高手知道自己跟爱因斯坦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爱因斯坦出手,他们就没得玩儿了。
不过,如果他俩反爱因斯坦仅仅出于同行嫉妒,那只是个人道德问题。事实上这事儿并没有这么简单。他俩反爱因斯坦,不是看爱因斯坦满脑袋的卷发不顺眼,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重大的现实政治利益。
爱因斯坦是犹太人。
要知道,从历史上看,基督教跟犹太人一直是死对头。
这事儿说来更离奇。北京人都知道“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在基督教那边就是“先有犹太教,后有基督教”。基督教最早是犹太教的一个小教派,就像禅宗是佛教一个教派。耶稣和他的12门徒,其实都是犹太教徒。
好吧,那为什么基督教徒会视犹太教徒为死敌呢?
此事要从头说起。看官须知,三千多年前,犹太教首先出现在巴勒斯坦。犹太教相信将来有一天救世主(弥赛亚)会降临世界拯救苦难的犹太人。后来其中的一个小教派基督教宣布,弥赛亚已经降临人世,他就是耶稣,尊称“基督”,所以,他们这个教后称基督教。咱们老听说“耶稣基督”,所以很多人误认为耶稣姓“基督”,其实“基督”只是一个称号,就像“母夜叉孙二娘”中的那个“母夜叉”并非孙二娘姓名的一部分。“基督”这个字本意为“受膏者”,在基督教中意为“救世主”,“耶稣基督”的意思就是“救世主耶稣已经降临”。欧仁·鲍狄埃在《国际歌》中宣布“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那个“救世主”,指的就是耶稣。
刚开始信仰基督教的都是以色列的穷人,早期基督教骨干都是犹太人,拜上帝的形式也跟犹太教差不多,后来犹太人起义反抗占领巴勒斯坦的罗马帝国军队,基督教徒还曾与犹太教徒并肩血战。但渐渐地富人加入基督教,有钱的人说话都管用,所以他们慢慢取得基督教领导权。有钱人一般都不激进,基督教因此开始变得温柔,提出“爱仇敌”、“骂不还口,死不威胁”等口号,罗马统治者觉得这个东西好啊,有利于自己的统治,于是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惟一合法宗教,废除一切其他宗教,关闭所有其他神庙,禁止所有异教活动,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相当于西汉董仲舒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教成为中国国教。基督教成为国教后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宣布任何民族都可以加入基督教,基督教就此走上它世界伟大宗教的光辉道路。与此同时,犹太教却仍只允许犹太人参加,信众越来越少,影响力日渐衰微。
伟大的宗教都是准备拯救世界的,但为了拯救世界,它通常都得先把别的宗教干掉。为争夺宗教领导权,得到罗马帝国支持的基督教徒开始打击犹太教,他们把犹太人的《圣经》称为《旧约》,而将基督教徒后来新加上的那部分称为《新约》,意思是当初上帝与犹太人订约选择犹太人为“上帝的选民”,那算旧的约定,现在上帝又跟基督徒订了新约,等于上帝已经放弃犹太人,现在只带基督徒玩儿了。《圣经·新约》中有很多地方攻击犹太人,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指责犹太人出卖耶稣,遂成万世基督徒仇恨犹太人之来源。《新约》说耶稣原为犹太教徒,却不按犹太教传统布道,招致正统犹太人仇恨。他进入圣城耶路撒冷宣讲福音时被叛徒犹大出卖,由犹太祭司捉拿审问,遭到侮辱和毒打。为置耶稣于死地,犹太教那些当官儿的就把他捆起来交给罗马总督彼拉多,要求彼拉多把耶稣钉上十字架,彼拉多怕犹太人因此事暴乱,于是在众人面前用水洗手,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当吧”。犹太人回答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彼拉多于是只好下令将耶稣钉上十字架(马太福音·27章24节)。
此即基督教对犹太人的原始仇恨,深入血液,和基因。
其实根据现代西方学者研究,这些说法基本上都算讲故事。即使真有耶稣这个人,那他生下来时犹太人早是罗马帝国殖民地臣民,哪有审判耶稣的权力?罗马总督彼拉多是个残暴的统治者,经常不经审判就滥杀无辜,犹太人根本不可能强迫他去杀耶稣。顺便说一句,根据基督教传说,彼拉多后来被该撒撤职调回欧洲,隐退瑞士一座山峰,到老年时总看见自己手上有血,一下雪就跑出门不停用雪洗手,然后说“干净了,干净了”,进屋后几分钟又跑出来说:“还有血。还有血”,再用雪洗手,如此反复不停。此人后来在维也纳自焚。这座山峰就叫彼拉多峰,在瑞士卢塞恩湖边,至今仍叫此名。
随着对犹太人迫害的加剧,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禁止犹太人担任公务员和士兵,犹太人渐成基督教国家不可接触的贱民。因此,基督教敌视犹太人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根源,不是咱们这些无神论者在旁边说几句公理就能劝和的。从这个角度上说起来,德国这些基督徒物理学家批判犹太人爱因斯坦,在基督教德国而言,其实还要算继承传统文化。1919年爱丁顿证实广义相对论,普朗克等非常高兴,但在德国物理学界他们算一小撮,主流都反爱因斯坦,并在1920年正式浮出水面。
那么,这一年出了什么事儿呢?
导火索还在爱因斯坦身上。他一辈子都认为最根本的社会公平就是穷孩子也有机会上大学。这事儿他不是在报纸上说说就算了,他有具体行动,而且从自己做起:他公开宣布,欢迎没在洪堡大学注册的人来听他的课。
作为天生同情弱势群体的大学生,一定无条件支持爱因斯坦吧?
恰恰相反。爱因斯坦的声明激起洪堡大学学生的强烈抗议。因为学生注册时是要缴费的,没注册的人来蹭课,等于占注册学生的便宜。于是,1920年2月洪堡大学学生在演讲会中当众质问爱因斯坦,且态度十分恶劣,爱因斯坦气得当场离开课堂。这次对抗持续数天并登上柏林报纸头条,演变成轰动一时的“学生骚乱”。
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学生一“骚乱”,校方就麻爪,洪堡大学校方于是赶紧宣布禁止校外人士免费听课。
学生有担忧其实可以理解,谁愿意被人占便宜呢?但他们态度这么恶劣,却是另有原因。看官须知,当时来洪堡大学蹭课的多为东欧犹太穷人,如果没人暗中赞许学生的行为,他们不会态度如此恶劣。支持学生的力量不仅来自占洪堡大学多数的基督教教职员工,而且还来自慕尼黑。挑头儿的那个人名叫阿道夫·希特勒。就在这个月,希特勒在慕尼黑组建“纳粹党”,这个党全称“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一般翻译为“德意志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即其缩写“Nazi”的音译。其实这个翻译大有问题,就是把“nation⁃al”这个词译成“国家”。德语中这个词意为“民族的”,“国家”应为另外一个词“Staat”。但当时德国基本上只有一个民族——德意志族,因此他们说“Nation”(民族)时基本等于“国家”。如果忠于原文,其实应翻译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这不是一个翻译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政治问题,所谓“民族社会主义”,就是希特勒的这个“社会主义”只属于“德意志民族”,而非德国国内的所有居民。
所以,翻译为“国家社会主义”,是不对的。
一战德国战败,德国人普遍认为德国是被犹太人出卖了,就是说犹太人出卖耶稣后又出卖了德国人,旧仇未报,再添新恨。他们在这双重仇恨中迅速聚集在希特勒的纳粹党旗下。1923年11月,爱因斯坦刚获诺贝尔奖,希特勒即在慕尼黑发动啤酒馆政变企图推翻魏玛共和国,事败被判入狱5年。这个刑期听起来很严重,有了刑事案底,以后公务员都当不成了,其实已是主审法官超级轻判。按魏玛共和国法律,阴谋推翻政府应判死刑。如果当时希特勒被判死刑,也许世界能躲过二战浩劫?
不仅法官,监狱所在的巴伐利亚州政府也向着希特勒,仅关了8个月便将他释放,说他表现良好。其实希特勒在狱中写下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第一章,通篇煽动对犹太人的仇恨,种下纳粹灭绝犹太人的精神种子。
看官须知,一战战败,德国马克大幅贬值,经济萧条,而法英等战胜国却坚持索要巨额战争赔款,德国民众深恶痛绝。屋漏偏遇连阴雨,几年后全球爆发30年代金融大危机,失业率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政府只好拼命加印钞票,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民众存款一夜回零,经济一片混乱,城乡满目凋零,德国人万众一心呼唤政治强人降临。因此,希特勒这个恶魔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也是时代的产物。只不过,他是一个特别疯狂的畸形产物。当时主审法官和巴伐利亚监狱轻纵希特勒,也不是偶然的,也是那个时代的需要。
在那个时间,在那个德国,希特勒不可能被判死刑。
希特勒这个“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个社会主义只属于德意志民族,不属于犹太人。实际上该党主要纲领之一就是反犹,而且反犹也是这个党改名后迅速获得广大德国人支持的主要原因之一。反犹当然首先要反世界上最著名的犹太人爱因斯坦,于是德国那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莱纳德和斯塔克及时地跳将出来,宣布相对论是“犹太人的科学”。德国当时已是欧洲科学强国,科学家其实都明白科学跟政治没多大关系,但是,很快,德国科学家就以爱因斯坦划线分成两派,而大部分反爱因斯坦。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作为德国科学重镇,洪堡大学的大部分科学家也都反爱因斯坦,以至于爱因斯坦这时在洪堡大学已不能跟德国同事讨论政治问题。
所以,洪堡大学学生公开反爱因斯坦不是偶然的,他们背后站着这些老师。还有希特勒。
德国人反爱因斯坦,那德国犹太人对爱因斯坦态度又怎么样呢?
奇怪的是,很多德国犹太人也反爱因斯坦。当时德国犹太人跟美国犹太人一样也分成两派,一派反所有的反犹主义者,而另一派却枪口对内,认为首先应当反犹太富人,因为犹太富人反对建立以色列。例如美国犹太富人的代表布兰代斯就反对建立以色列。爱因斯坦天生支持穷人,当然也支持犹太穷人。所以,德国犹太富人基本上都不支持他。
相映成趣的是,在德国遭到猛烈攻击的爱因斯坦,世界声誉却日见高涨。1929年爱因斯坦满50岁,无数贺卡、贺信和电报雪片般从世界各地飞来,全世界给他寄的礼物据说装了一火车皮,还专门在柏林组织祝寿大会。爱因斯坦不胜其烦,最后躲到柏林西南郊区波茨坦附近的小村卡普特,拒绝出席。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柏林人的热情——祝寿大会照常举行!
爱因斯坦为什么要到卡普特这个小村去呢?
这里也有两个有意思的小故事。
第一个是这栋木屋本身。本来这是朋友们送爱因斯坦的生日礼物。他们策划完了之后认为柏林市政府理当顺水推舟建幢房子送给爱因斯坦,谁知市政府却说产权不好处理。实际上是因为德国反犹浪潮高涨,此事可能给市政府惹来麻烦。
爱因斯坦一怒之下自己在卡普特买块地皮建了栋度夏木屋。
第二个是这栋木屋的电话。
爱因斯坦到卡普特就是为了躲清静,因此他坚持不装电话。可他还当着威廉皇帝科学院院长呢,院里有急事得能找着领导签字啊!经过长期斗争,最后达成默契:有急事找他就打电话给爱因斯坦的邻居、陶匠沃尔夫,然后沃尔夫再叫爱因斯坦去接电话。刚开始沃尔夫就是扯着破锣嗓子喊,可距离较远,大声喊叫实在费力,而且沃尔夫又不是帕瓦罗蒂,声音这么难听,喊得时间长了,邻居也有意见,于是爱因斯坦太太罗爱莎灵机一动,送给沃尔夫一个小鼓,让他击鼓为号。可这一来问题更多了:因为也有找爱因斯坦家其他人的电话啊。如果去错了人,走回来再叫,不仅费劲,也浪费电话费:那儿可算长途。
那这每次击鼓,到底应当让爱因斯坦家谁去接电话呢?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经过长期革命实践,沃尔夫与爱因斯坦家人终于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击鼓密码体系,爱因斯坦家每个人都有相应的鼓声暗号,比如“长而高的一声”就是“爱因斯坦本人接电话”,如果短促有力的好几声儿,就是“阿姨来就行啦”。
在世界密码史上,这绝对是最有特色的一套密码系统。
卡普特木屋并非豪宅,但访客却“豪”翻天,堪称往来皆鸿儒,谈笑无白丁,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作家亨利希·曼和女作家安娜·西格斯、德国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和鲁迅十分欣赏的版画家珂勒惠支等。193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印度诗人泰戈尔曾专程到卡普特拜访爱因斯坦,长谈两次,由罗爱莎小女儿玛戈特的丈夫记录。根据记录,泰戈尔是“具有思想家头脑的诗人”,爱因斯坦是“具有诗人头脑的思想家”,而他俩的聚会是“两颗巨星的对话”。
爱因斯坦非常喜欢卡普特,因为这儿没人知道这个目光和头发同样散乱的老头儿多有名。
而且,他们也不在乎他多有名。
爱因斯坦坐在卡普特木屋里沉思辽阔的宇宙到底有没有边,可柏林的希特勒已经把德国搞得混乱无边。1932年兴登堡在选举中连任德国总统,并任命希特勒为政府总理,因纳粹党在选举中得票第一。兴登堡在德国声誉很高,所以希特勒上台后暂时不敢乱说乱动,但承诺终结凡尔赛和约,改善经济,而这正是德国人当时最关心的两个问题。
按事实说话,希特勒上台之后确实也给德国人办了几件实事。举个例子,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就是做那个广告“Volkswagen,das Auto”的公司。这个广告貌不惊人,其实很惊人,它的含义是“只有大众汽车才是真正的汽车”,翻译成唐诗就是“一览众车小”。可很多人不知道大众汽车公司是希特勒下令创建的,因为他承诺让每个德国家庭都有自己的车。“Volkswa⁃gen”,直译就是“人民的汽车”。
因此,那时的希特勒,民调超高。
当时欧洲的950万犹太人有近50万在德国,德国是欧洲犹太人最多的国家,在纳粹宣传下,在基督教传统教育下,德国穷人都认为犹太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赚走了他们的钱。1934年兴登堡去世,同时希特勒《我的奋斗》出版大卖,人气爆棚,纳粹这块刚开始没人重视的乌云,翻身兴风作浪。
德国对犹太人的敌视,其实十几年之前就已见端倪。早在1922年6月,魏玛共和国外交部长拉特劳在柏林被两个法西斯分子暗杀。他是爱因斯坦的朋友,也是犹太人,爱因斯坦马上取消所有公众活动,写了一篇文气冲天的悼文。拉特劳是爱因斯坦的政界守护者,他被杀后,德国物理学界对爱因斯坦的迫害开始升温。“外行领导内行”经常被批评为坏的政治,其实“内行领导内行”更坏,因为内行更知道怎样置你于死地。最恨爱因斯坦的并不是德国老百姓,而是德国物理学家。要打倒爱因斯坦,最彻底的方法莫过于打倒相对论。从爱丁顿证实广义相对论之后,德国物理学界便开始恶毒攻击相对论,这种攻击到最后已经跟物理学没什么关系了。莱纳德他们率领一大帮德国科学家组成神圣同盟,公开称相对论为“犹太物理学”,甚至是“布尔什维克物理学”。他们呼吁建立“德意志物理学”,而且开始对爱因斯坦进行人身攻击。
看官须知,这莱纳德原是匈牙利人,当年在匈牙利就是个种族主义者,只不过那时他认为匈牙利人是全世界最高尚的种族,因此只说匈牙利语。他所住的那个省有很多地名来自德语,他坚决反对使用这些德语地名,因此,那时他是反德国的。后来不知怎么一弄加入了德国籍,马上就不反德国了,但却变成了一个更狂热的反犹种族主义分子。这莱纳德反爱因斯坦还有专业背景,他极端崇拜实验,天生仇恨属于理论物理学的相对论与量子论。他是德国正式加入纳粹党的第一个著名科学家,他最著名的话是“像人类其他所有创造一样,科学也取决于种族和血统”。
经常有些人大剌剌地宣称“科学没有国界”。我怀疑这些人的心智停留在幼儿园中班。科学当然没有国界,但承载科学的科学家,当然有国界。而且,通常这国界还挺明显。
在莱纳德之流强力动员下,德国质疑相对论的声浪渐高,爱因斯坦却毫不示弱。在1920年9月德国自然科学家大会上,爱因斯坦以一当百,与莱纳德率领的德国物理学界激烈交锋,大会不欢而散。随着纳粹离政权愈来愈近,莱纳德也越来越猖狂。历史证明,恶人处心积虑想整死你之时,正是你在他们头顶之上三千米自由行走之日。莱纳德他们汗流满面拼命想把爱因斯坦批倒批臭,却迎面挨了来自北欧一个冰冷的大耳光:1922年爱因斯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莱纳德差点当场气疯,他对爱因斯坦的追杀随之迹近疯狂,1930年德国甚至出版了一本专著,题目就是《100位教授证明爱因斯坦错了》,爱因斯坦听说后说:“要这么多干吗?只要能证明我错了,一位就够了。”
此时柏林天空已经乌云密布,纳粹的邪恶势力已经笼罩德国全国。
出名就是得罪人,暴得大名就是得罪所有人。爱因斯坦突然出这么大名,严重得罪莱纳德跟斯塔克。他们忙活好几年,实在无法在理论上打倒爱因斯坦,所以只剩下一条路:借助纳粹强权。1932年,在那个伟大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莱纳德率领之下,德国国内对爱因斯坦犹太身份的质疑甚嚣尘上。爱因斯坦针锋相对于8月底在卡普特木屋写下了“我的信仰声明”。这是一篇掷地有声的历史雄文,值得全世界每一个知识分子自勉,我这里只翻译几个片段:
“我向来重视作为个体的人并极端仇恨暴力与党同伐异……我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和平主义者与反军国主义者,拒绝任何种族主义……我向来认为社会地位和财富带来的特权不公平并且败坏道德,过分夸张的个人崇拜同样如此……我认同民主理想,虽然我深知民主国家的痼疾……国家这个共同体的重要目标就是保护社会正义和个人财产。”
Do you understand?国家存在的首要意义并非在于管理人民,而是保护人民的个人财产,即每一个人民,与其钱包、首饰、房产,之类。
记得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一个人对公安局长说:您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人民,所以您应当为我服务。
猜猜公安局长的回答是什么?
他说:我是为人民服务的。你不是人民。
其实,我们就是人民。
只有我们才是人民!
1932年底爱因斯坦携太太罗爱莎离卡普特赴美讲学,本计划第二年3月返回柏林,可来自德国的消息让他在美国度过了生命中最为寒冷的冬天。爱因斯坦离开柏林1个多月,共和国总统兴登堡元帅就把共和国出卖给希特勒,希特勒被委任为总理,纳粹的“革命”开始了:焚书、抄家、把犹太人与共产党人送进集中营、拷打、暗杀。街道上纳粹冲锋队列阵而过,长统皮靴整齐的跺地声摇动房屋,数不清的大会和火炬游行,主题都是“反犹”。爱因斯坦家门前的大街上出现匿名大字报,悬赏5万帝国马克要爱因斯坦颈上人头。
1933年3月爱因斯坦从美国返回比利时,登船前他对《纽约世界电讯报》记者说:“只要我可以选择,我就要生活在政治自由、宽容和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德国目前不具备这些条件!”
此前181年,有个美国人为了证明闪电并非上帝发怒而不惜以身试雷。
这个人是富兰克林。
爱因斯坦与富兰克林相得益彰。富兰克林说过:“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这个富兰克林参与起草了美国最伟大的两个文件——《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
您不认识富兰克林?其实您多半见过他:100美元钞票上,印的就是他。
离开美国前爱因斯坦去纽约面见德国总领事。后者是爱因斯坦的老熟人,但见面之后相当尴尬。总领事说爱因斯坦在《纽约世界电讯报》的发言在柏林引起很大震动,劝他赶快回德国把事情说清楚。这时总领事秘书有事出门,总领事立刻压低声音劝爱因斯坦千万别回德国。原来,这个秘书是纳粹安排在总领馆的特务。
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上,爱因斯坦积极参加船上义演音乐会为德国犹太人募捐,可无线电里传来更加汹涌的不祥消息:爱因斯坦在柏林的银行账户被纳粹查没,故乡乌尔姆的爱因斯坦大街被改名,卡普特木屋被纳粹冲锋队查抄……
纳粹横流,方现爱因斯坦本色。爱因斯坦拍案而起,在汹涌的大西洋上向德国法西斯宣战!他宣布退出普鲁士科学院,誓言永不踏上德国土地一步。
客轮到达比利时安特卫普港,爱因斯坦第一时间赶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当面把德国外交部签发的护照奉还德国驻比利时大使,正式放弃德国国籍,辞去一切职务,与德国割袍断义!
37年前,17岁的爱因斯坦厌恶德国僵化的军事化教育体制而放弃德国国籍,今天,他再次告别德国,我不知道他有没有挥衣袖,但他确实没带走德意志哪怕一片云彩。他再次成为无国籍的世界浪子。而且,他从此再未寻求过恢复德国国籍。从法律上说,德国从这一天起失去了自己最伟大的科学之子。
而且,德国从此再也没有赢回他。
直到宇宙末日。
如愿把爱因斯坦逐出德国,莱纳德终于正式当上希特勒的物理学顾问,但他仍未停止对爱因斯坦的攻击。他被纳粹委派,接任爱因斯坦留下的威廉皇帝物理研究院院长职务。他在就任演说中宣称:“我希望研究院成为科学界反亚细亚精神的堡垒。我们元首正将其逐出政治和政治经济学——在那里它叫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明白,德国人拒绝成为犹太人精神传人。”在下第一次看见这段话时都不敢相信它们出自一位科学家之手。莱纳德写下这些来自地狱的文字并非仅仅因为信仰纳粹。他获诺贝尔奖在爱因斯坦之前,而且强烈反对犹太人爱因斯坦获奖,结果现在爱因斯坦不仅获奖,而且一夜之间红遍全球,名气超过他一千公里有余,他能不嫉妒乎?
可是,同样身为物理学家,同样身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普朗克就为爱因斯坦高兴。
这就是普朗克与莱纳德的差别。
在诺贝尔奖获得者那个层次上,大家的聪明才智相差并不会很大,可确实有非常伟大的获奖者与非常猥琐的获奖者,其间的差别来自于人格。把莱纳德这段话与爱因斯坦“我的信仰声明”对照,你能相信它们同样出自诺贝尔获奖者之手吗?我在查资料时见到一封莱纳德邀请爱因斯坦去演讲的信,写于爱因斯坦成名早期,其言辞之谦恭、礼貌之周到,让我认为它出自另一个莱纳德之手。等我终于弄清这是同一个莱纳德时,我对诺贝尔奖残留的最后一点尊敬荡然无存。一般而言,获得诺奖的科学家都是地球上的顶级科学家。
顶级科学家是这样的么?
不过,也许顶级科学家本身就这样儿。顶级科学家仍然是人不是神。而“人”这个物种,天生充满各种缺点。
诺贝尔委员会真的不应该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
看看他们评出了什么样的获奖者!
莱纳德攻击爱因斯坦,既不是学术讨论,也不是政治斗争的需要。
那就是政治斗争!
爱因斯坦是纳粹的眼中钉。他实在太优秀了,有他在,“犹太人是劣等种族”的谎言连小学生都骗不过。更要命的是,爱因斯坦的巨大威望让他在德国和世界拥有远超过纳粹宣传所能影响的听众,而他坚定反战、反暴政、爱自由、爱和平的言论,没一个合纳粹的胃口。
爱因斯坦不再仅仅是个科学家,他具有巨大的政治影响。
纳粹榻旁,岂容爱因斯坦酣睡?
当然要赶尽杀绝。
希特勒成功地赶走了爱因斯坦,然而这个成功却直接导致了他失去了原子弹,也输掉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世界的大幸,却是希特勒的大不幸。更为不幸的是,德国人民从此失去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半个世纪后还不得不与瑞士、以色列和美国去争夺纪念这个德意志伟大儿子的权利。
有很多文章和著作把纳粹横行的原因归结为德国人民受了希特勒的骗。其实不确。希特勒当然是骗。但必须承认,当时的德国人民也很愿意被骗。如果希特勒是周瑜,当时的德国人民即黄盖。每个执政党最终都必须代表当时人民的需要,否则就会无情地被人民淘汰。纳粹确实代表了当时德国人对一个强大德国的殷切向往。希特勒并不是挥着板斧从梁山上杀下来夺取政权的。他是在全民选举中获胜当上总理的。当时投票率远远超过半数,并且不存在大规模贿选和舞弊。总而言之,希特勒是民主上台的。他上台后宣言“德意志从此觉醒了!”让一战战败、饱受战胜国欺压凌辱的广大德国人民普遍热泪盈眶。
纳粹当然是恶魔。纳粹当然是主犯加首犯。但是,每一个投票给纳粹的德国人,每一个行过纳粹礼的德国人,每一个为纳粹战争节节胜利而振臂欢呼的德国人,每一个因为德军占领巴黎而心花怒放的德国人,每一个为希特勒那句“德意志从此觉醒了”而热泪盈眶的德国人,都同样对历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们,都是责无旁贷的纳粹暴政的沉默的协从犯。
总有一天,我们每一个人都终将无可回避地面对自己心中的纽伦堡审判。
因为,我们也曾助纣为虐!
而且,我们自己知道。就算我们瞒过了世界所有的人。
爱因斯坦不仅深知这一切,而且他利用一切机会宣言之。1944年法西斯德国面临彻底崩溃,爱因斯坦发表著名谈话说:“德国人作为世界一个民族,必须对这些大屠杀负责,并且,德国民族必须受到惩罚,如果世上还有正义,如果各国还有集体责任感。站在纳粹党背后的是德国人,希特勒已经在自传和演说中阐明了他的可耻意图,但德国人仍然投了他的票。德国人是唯一没有做过任何认真抵抗来保护无辜受害者的民族。”
鞭辟入里。
1935年8月,爱因斯坦在美国与美国作家巴特勒特对话,记录于1938年8月发表在《观察画报》。当时巴特勒特问爱因斯坦:“你在同纳粹政府的争论中已经作出真正的牺牲并离开德国。你会不会再次采取同样的步骤?”爱因斯坦回答道:“我没有牺牲。我仅仅做了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做的事……我们应该在重大争论上立场坚定。我认为我的行动没什么值得称赞的;当时实在是没有别的路可走。”
两年前,他宣布他只愿意“生活在政治自由、宽容和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他不是哗众取宠争当“公共知识分子”。
这是他的信仰。
爱因斯坦从此再没回过德国。
宣布放弃德国国籍后,爱因斯坦隐居比利时奥斯坦德附近的海滨小镇勒科克。比利时王后伊丽莎白是爱因斯坦的好友,因此比利时政府竭尽全力保护爱因斯坦,禁止勒科克居民向任何人透露爱因斯坦的行踪。当时爱因斯坦已名列希特勒通缉学者黑名单首位,而这个黑名单上的人已屡遭纳粹特务袭击。德国还出版一本画册《希特勒制度之敌》,第一页就是爱因斯坦,第一条罪状就是相对论,最后用大字标注:“尚待绞死。”罗爱莎因此非常担心爱因斯坦的安全。1933年9月初,比利时宣布爱因斯坦乘私人游艇前往南美,其实他暗度陈仓去了英国,在诺福克下船后秘密住进一位英国贵族领地的僻静大圆木房子里,周围有武装骑兵巡逻。为了避免引人注意,这个巡逻队由女兵组成。
以前的研究通常认为爱因斯坦是仓促离开德国的,其实不确。现有回忆文章证明,1932年12月6日爱因斯坦离开卡普特赴美时曾告诉罗爱莎:“我们这次离开前你可要再好好看它一眼!”罗爱莎问:“为什么?”爱因斯坦说:“这辈子你再也见不到它了。”
一语成谶,罗爱莎此后于普林斯顿去世,再也未能见到卡普特木屋。
希特勒上台,兑现了自己的选举诺言,让爱因斯坦远走天涯。
那么,这个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天才会走到天边的哪个国家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2015年1月1日十二稿毕于北京天堂书房)
责任编辑 洪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