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道高考题的审视与思考

2015-04-01 02:56赵东宇
地理教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绿水生产性本题

题目

(2014•全国课标卷Ⅱ)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7.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答案】6.A 7.C

解析

一、感性认识

部分老师认为高考试题应该“主题鲜明,注重基础,图象丰富,构思精巧,倡导运用”。“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该题组没有地理图表,就失去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加上试题得分率比较低(特别是第7小题),直接影响到试题的甑别和筛选功能。然而更多的老师比较认可该题组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即考生对所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组的设计从自然到人文,大胆舍弃常见的图表,用新的学科术语为主线来建构试题,情境清新,衔接自然,注重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的考查。

第一,情境新颖,彰显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试题以全新的概念来建构试题情境,设问角度也比较新颖,打破了常规使用区域示意图去考查区域环境特征的传统方法;要正确解答本题组,不仅需要考生仔细审读题干,理解“绿水”“生产性绿水”“非生产性绿水”三个地理新术语,还需要考生调动不同流域环境特征和水循环的环节等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试题分析、判断中去,特别是人类的不同活动方式对于生产性绿水和非生产性绿水的影响,彰显地理学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试题设计彰显地理特色。命题不仅着眼于学科理论,而且贴近生产生活,从自然到人文,最后把落点放在人地关系上,很好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理念——可持续发展,试题的设计巧妙引导考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考生需要将获取的地理信息与相关的知识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逻辑联系,由于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如不同流域的降水量与蒸发量、影响水循环的要素等,加上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思维品质,所以有浓郁的学科特色。

第三,注重地理素养考查,凸显学科思维能力。试题取材不拘泥于教科书,要求考生关注地理学科发展和地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不同选项组合起来系统考查考生对“各种地理技能的功能、方法和要领的掌握程度”“运用地理技能的合理程度、熟练程度”以及“应用地理技能解决地理问题的准确程度”,有效甑别考生学科能力水平。本题组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考查知识的方式由直接变为间接,立足考生地理学科素养,强化知识的变式与运用,试题无须纠结新术语的由来,只需要准确解读其与学科主干知识的逻辑联系,不仅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命题思考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其对考试公平性的要求,需要命题专家对试题所涉及的学科理论、教学理论和测量理论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力争在遵循测量规律的同时,着力达到检测目标,准确评价考生构建在主干知识基础之上的思维品质和基本技能。试题的命制思路遵循

(下转第31页)

猜你喜欢
绿水生产性本题
赶着青山和绿水
青荷盖绿水 芙蓉披红鲜 历代文学作品中的荷花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为了天蓝地绿水清
今天是几月几日
绿水绕家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