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开远民族杂居区苗族女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5-04-01 09:08李丽娇邓荣龙毕蓝方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开远市女童苗族

李丽娇,邓荣龙,毕蓝方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

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地位。我国对教育事业的探索和投入一直都是重中之重,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仍存在诸多经济、文化、历史问题,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尤为突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011 年,3100 万适龄女童没有入学,其中55%的女童面临永久性失学;全球7.74 亿成人文盲中,有2/3 为女性。美国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说:“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决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也就是说母亲的教育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因而提高女性文化素质势在必行,必须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笔者针对云南省开远市鱼呢坡、阿呢黑、白路坡、麻栗坡、红塘子、龙树坡、乍黑甸、牛塘子等13 个苗族村,以16 岁以下的苗族女童作为抽样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进一步了解开远市苗族女童的教育状况。

一、云南省开远市民族杂居区苗族女童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思想观念也迅速转变,社会性别平等理论被引入我国并被广泛倡导和落实。但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却受制于历史观念、经济发展等的因素,少数民族女童教育仍旧滞后。

(一)云南省开远市苗族教育的基本概况

1. 开远市苗族基本情况。开远市隶属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由于其良好的资源条件和交通区位优势,成为滇东南地区现代工业起步早、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好的民族混居地区。2014 年,开远市GDP 为181.5 亿,民生投入103.3 亿,占75.7%,教育投入37.2 亿,占20.5%。①数据来源开远市政府网《开远市2014 年预决算报告》开远市总面积1946.91 平方公里,人口29.65 万人(2010 年),其中彝、苗、壮、回等少数民族人口16.29 万人,占总人口的60%,苗族户籍人口为22639 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5%,分别居住在65 个纯苗族聚居村和11 个苗、彝混居村,其中有4 个为坝区,其余为山区、半山区。②数据来源红河苗族网.2013耕地面积为33005 亩,水田为1508 亩,主要以旱地作物即玉米、麦、荞为主要经济作物,居住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瓦顶或石棉瓦顶。据乐白道办事处17 个苗族村的相关资料显示,该区共3813 人,其中文盲1583 人,初中以上文化仅有167 人。①数据来源红河苗族网.2011由于文化素质偏低、苗族群众在思想观念、学习和掌握科学致富技能较缓慢,加上开远苗族传统封闭的文化观念和搬迁习惯,导致开远苗族的发展至今仍旧落后于其他民族。

2. 开远市苗族女童教育基本情况。开远市76 个苗族村有35 个村寨建有学校或一师一校教学点,小学在校苗族学生共计3812 人初中在校生为641 人,高中在校生为41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80%,小学、初中、高中辍学率分别为45%、18%、80%,人均教育年限为4 年,具有初中、高中、中专(中师)、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分别为840 人、91 人、55 人、21 人。②数据来源红河苗族网.2013本研究以开远市最大最集中的苗族杂居区羊街乡卧龙谷村委会为重点调查对象,该片区共计12 个自然村,其中5个为苗族村,该村委会地域内设有卧龙谷幼儿园、明德小学、开远十二中。其中明德小学共计656 名学生,苗族儿童312 名,苗族女童为147 名,以明德小学2014 届毕业生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苗族女童总辍学人数高达一半以上,辍学率达12.4%,年均辍学率达1.2%,具体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1:明德小学适龄儿童入学情况汇总表(2014 年)③ “关于云南开远市苗族女童教育问题的调查问卷”spss 数据统计 单位:人

(二)云南省开远市民族杂居区苗族女童教育中的问题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开创性地提出女性教育男女平等,承认男女天赋相同,应赋予女性与男性平等的教育权利,主张对女性实施与男性同样的教育内容,同时提出女童应接受与男童一样的早期教育,并指出男女可以担任同样的社会职务。可见教育权的平等获取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女童教育却存在诸多问题。

1. 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碑格乡是开远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高寒山区,主要有彝、苗两个民族,虽然两个民族在社会经济文化融合发展中有极为相似之处,但是就入学率来看,苗族适龄儿童入学率仅为69.2%,相比同乡彝族适龄儿童入学率的71.2%低了两个百分点,其中苗族女童入学率低于苗族男童3 个百分点,辍学率高出5 个百分点。据调查显示开远市明德小学2008年共有137 名适龄儿童入学(见表1),苗族有66 名,苗族女童有30 名,截至2014 年毕业,苗族女童辍学人数为17 人,超过入学苗族女童的50%,辍学率达到12.4%,比苗族男童辍学率高出近5 个百分点,而其他民族没有辍学现象。此外,在羊街乡、中和营乡、乐白道办事处也存在类似情况。总体数据呈现苗族适龄儿童与其他民族适龄儿童、苗族男童与苗族女童比例严重失衡、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的现象,且呈现苗族女童年级越高,人数越少的“金字塔”形状。

2. 入学年龄大,升学率低。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5 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调查显示,开远市苗族女童入学年龄普遍偏高,部分苗族女童8 岁甚至9岁才入学。2008 年以来,开远市实施教学资源整合,撤并教学点,在山区的教学点被撤并,特别是山区苗族儿童需到坝区或乡镇就学,因而路途较远、走读、寄宿、生活费等成为大龄入学的影响因素之一。

3. 学业成绩差,层次低。首先由于开远市苗族女童九成以上都是以苗族语言为主,只有在与外界接触或是入学以后才学习汉语,这便造成了苗族女童在使用全汉语教学的课堂上听不懂、学不会;其次由于家庭劳作、走读疲倦的原因,苗族女童没有充裕的学习时间,造成厌学;最后受传统观念、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开远市民族杂居区,苗族女童与其他民族学生相比缺乏自信心,对未来缺乏认知,最终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云南省开远市民族杂居区苗族女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2005 年,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 号)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学杂费的减免和补贴,使得每个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阻碍大大减小,但是苗族适龄女童入学率低和辍学率高仍旧居高不下,而阻碍女童获得教育权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

(一)家庭经济影响

古有“桃树开花,苗族搬家”之说。苗族自古就是一个迁徙民族,开远苗族是最晚自贵州、文山、丘北、砚山、蒙自、屏边等地迁入的民族,因而所占有的资源相对较少,少数几个苗族村寨以水稻为主,旱地作物(山区为玉米、麦、荞)成为开远苗族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种植作物。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水资源匮乏等因素导致苗族相对于其他世居民族来讲经济发展较落后。据调查,2014 年开远苗族人均年收入为1780 元,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相差4 倍之多。①关于“云南开远市苗族女童教育问题的调查问卷”spss 数据统计家庭经济落后,对于苗族女童来讲,在无法维持生活条件的前提下,是不可能提供孩子入学费用的。即使开远市政府在教育上投入“餐饮补贴”、“寒衣补贴”等项目,但是政府仍然不可能做到承担所有费用,此外,苗族家庭子女多,有的家庭有四五个孩子,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也希望子女在家能够帮衬家务农活。

(二)传统观念影响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民族,有许多传承的民族精神,例如热情淳朴、勤劳勇敢、群体团结等,但也有许多消极观念至今仍根深蒂固影响着苗族女童的教育。首先,“男尊女卑”思想使得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性,许多家庭认为女子毕竟要嫁出去,过多的经济投资得不到回馈。其次,“早婚早育”在苗族中普遍存在,有的女子在十五六岁就为人妻为人母,有的甚至更小,倘若到20 岁仍未结婚会被同族人视为嫁不出去,加上苗族女童入学晚,所以有的女童小学还没毕业便会辍学回家结婚。再次是“多子多福”观念以及计生知识的匮乏,再加上苗族家庭经济困难,使得苗族家庭子女众多,经济压力过大。

(三)教学环境影响

第一,教学资源不足,民族地区办学条件普遍较差、师资水平不高、信息闭塞,特别是苗族地区经济环境、教学硬件、软件设施都跟不上,必然对苗族女童升学率产生影响。第二,学校教育模式不合理。贫困地区的教育应面向农村、注重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受教育者的就业铺垫出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很多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模式化教学管理,进行“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而忽视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差异和需求。第三,来自各方面的偏见。卧龙谷12 个村是彝、苗、壮、汉等多个民族混居的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家庭背景、语言文化、衣着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他民族对苗族往往存在认知上的偏见,认为苗族在各方面都落后,客观上就将苗族群体边缘化。在这种认知偏见的环境里往往造成苗族女童心理障碍,打击苗族女童交流学习的自信心,并最终导致苗族学生流失率的上升。

(四)自我提升意识淡薄

苗族是一个传统观念、家庭观念强烈的民族,据问卷调查显示81%以上的苗族女童在“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评价上表示很好,只有不到15%的女童认为有些需要改进,而针对“希望自己达到的学历”超过60%的女童认为初中毕业即可,30%认为看情况而定。此外“希望未来从事什么工作”,大部分苗族女童表示迷茫,没有想过。许多苗族女童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落后的地区,性格上较为内向、自卑,缺乏对未来的思考,对职业生涯的规划,甚至出现部分消极思想。因而,在学习上就不会采取积极态度,没有深刻意识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学习可以提升自我能力。

三、解决云南省开远市民族杂居区苗族女童教育中的问题策略

近年来,开远市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大力推进“三农”政策和民生工程的建设,完备教育基础设施,提供农村教育学生补助等措施,使得开远市苗族女童教育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想要彻底解决该问题还必须做到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因地制宜、多管齐下。

(一)强化政府行为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国民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向全体公民提供教育和预防教育不公平的责任,因此政府应该协调社会各界力量,组成一个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的保护网络,关心和救助失学和辍学的女童。首先,地方政府应该通过发展民族旅游业、招商引资、项目投入等方式,大力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只有整体民族经济提升,苗族群众生活才能得以改善,苗族家庭才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女童教育发展中,同时,也应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宣传和弘扬,树立苗族群众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对少数民族女性平等进行宣传和引导,使苗族女童在教育权的获取落到实处。其次,政府必须完备法律体系、制定相应政策、及时提供必要的救助,给少数民族妇女参政议政、就业机会等开辟更多渠道,通过提高妇女的地位,积极影响女童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最后,对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政府应该改革教育投资体制、因地制宜制定特殊政策,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资金投入,吸引师资人才队伍到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服务,改善校舍硬件和软件配套条件,以提高教育质量,减少少数民族女童辍学现象。

(二)提高社会组织支持力度

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规范,社会团体的力量则可以起到巨大的引导和帮扶作用。首先,非政府组织可以凝聚来自企业、个人等的社会力量,通过经济、精神支持等方式承办社会公益事业,关心和救助辍学女童。如以妇联牵头所倡导的“春蕾计划”专辅助学校建立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女童班,其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使许多贫困失学的少数民族女童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其次,媒体是一个正面宣传和引导的良好平台,无论是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媒体都应该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对苗族女童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困境进行关注,号召社会热心人士关注和帮扶。最后,企业或是个体是苗族女童教育事业发展帮扶的最直接来源。开远市明德小学、麻栗坡希望小学、开远一中逸夫楼等的建设都来源于企业或是个人的资助,此外,开远市关工委成员、开远市第四中学教师对贫困生实现一对一帮扶,这些资助措施都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支持,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和延伸。

(三)加强学校自身改革

我国传统教育是一种文化的普及教育,甚至异化为过于注重升学率,苗族女童教育在这样的系统有同样的命运,要使其走出樊篱,置身于现代教育的土壤,学校就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和创新。一方面,实现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课程的设置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个性结构的和谐发展,关系到人的素质发展。基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情况,学校应力求设计和开发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课程,开发出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和人本化的课程内容,以逐步规范和提高女童教育的质量。例如贵州大方县、叙永县、重庆、云南个旧市等地区都分别开设了双语教学、苗族文化教学、手工刺绣、苗族乐器歌舞等课程,大大提高了苗族女童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云南省开远市相关学校可以借鉴。另一方面,要提高当地女童教育的发展,必须结合当地教育实际,大胆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以注重学生数量、追求升学率为主导的教育培养目标、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及民族地区的管理模式等。在巩固苗族女童入学率的同时,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由对苗族女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追求转向综合素质生存技能的培养。总体提高当地教师对苗族女童教育的关注,加强教师法制观念,让教师在女童教育观念上重新定位。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树立起对男女学生差异的认识,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的同时,能够做到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四)转变家长与学生的观念

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全面性,是子女教育的基础。因而,苗族家庭不仅要引导女童掌握所需的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传授女童体会社会的潜在文化,引导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到行为和精神的独立,实现自律的价值内化。苗族家庭父母的价值观、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苗族女童教育的发展,甚至影响到妇女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更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一个女人,受教育的则是几代人。所以,苗族家长也必须转变陈旧观念,加强思想理念和文化修养的教育培训,增强责任意识、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增强对女童的教育意识,切实支持苗族女童上学,并配合学校进行自我教育,为女童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自我发展是影响苗族女童教育的重要内因,由于部分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社会变革和不同价值观念的冲击,女童对自我和未来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苗族女童必须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心,对未来发展做出规划,从而便有刻苦学习的驱动力。同时,家长、教师、社会都应引导苗族女童走出心理困惑,尤其要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的女童,及时了解她们的需要,传达关注和爱护,以缓解他们内心的焦虑和抑郁。家庭、社会、学校协调,积极创造条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苗族女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朴实勤劳的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观念、生活习惯对其生产经营、教育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作为一个经济基础和教育资源占有较少的相对弱势的群体,苗族女童教育发展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苗族适龄女童入学率不仅远低于全国比例,相对于苗族适龄男童也遭到不平等对待。通过强化政府行为、提高社会组织支持力度、加强学校自身改革、转变家长学生的陈旧观念等的途径解决该问题,不仅仅是为苗族女性追求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同时也为苗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其有利于提高苗族女性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有利于实现苗族女性的自我发展,有利于发挥苗族女性在迈向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

[1]潘雅. 环球零距离[J]. 世界教育信息,2014,(7).

[2]邓桦. 文山瑶族女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2010,(1).

[3]赵伯乐,罗有亮. 开远市苗族传统文化及其现代适应[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4]陈忠勇,王波. 苗、汉杂居地区苗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原因分析——以毕节市观音桥办事处苗族教育为例[J]. 毕节学院学报,2006,(2).

[5]沈雪松. 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的艰难与抉择[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6]张红玲. 黔东南苗族农村大龄女童辍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从江县停洞镇为例.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猜你喜欢
开远市女童苗族
开远市总工会:开展志愿服务示范活动
开远市总工会:组织召开八大群体入会工作推进会
女童阴道异物、阴道炎需警惕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开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浅析
8岁女童学马术坠亡 父母一审获赔百余万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开远市用材林造林树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