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茂
1月19日,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对外证实,备受关注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调整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到各单位,加上不久前国务院已发布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确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要缴纳养老保险。至此,传言已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以及养老保险并轨尘埃落定。
公务员收入问题历来是热点。这次工资调整自然而然又成为街头巷尾,网上网下全民热议的话题,因此而起的争论也不断增加。
公务员工资改革和社保并轨增强了公开透明性,促进了公平。这本是好事,公务员工资自2006年以来9年未调整。此次配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调工资也属正常。毕竟公务员也是常人。干一份工作,拿一份工资,过更好的生活,乃人之常情。所以,公务员工资调整有其合理性。但合理的事何以引发如此热议呢?
在笔者看来,有关公务员工资调整争论的焦点不应在工资本身,而是行政机关履职的问题。现实中,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人浮于事,“吃空响”,机关效率低下和公权力滥用等现象时常见诸报端。
公民作为纳税人,通过税收购买公共服务。随着纳税人权利意识的增强,对于工资调整的质疑亦完全合情合理。公务员工资上涨,财政支出就会增加。那相应的公共服务能不能跟上?说白了,老百姓关心的是你干的活儿值不值这个价?
这里有两个困境。一是公民对政府机关高度敏感,怨声载道,但社会的运转又离不开政府。二是政府的产出即提供的公共服务难以量化,不好衡量。针对困境,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界和实务界主张通过绩效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公共机构的行政效能。
我国政府也把实施绩效管理作为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但囿于体制和特有行政文化的限制,在我国推进绩效管理有阻力。
笔者在参与各地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政府在这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也有不少待完善的地方。这主要集中在指标制定、考核实施和结果运用三个方面。
公务员涨薪所引发的争论,引申出如何衡量政府绩效(包括个人绩效)的问题,再进一步则是如何建设一个负责任、高效、透明政府的问题。面对公众对调整公务员工资的质疑,政府有责任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服务效果,建立起与绩效挂钩的工资制度作回应。虽然,政府绩效考核是个难题,这条路不会平坦。可喜的是,新年伊始就有积极信号发出:在今年的税务工作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提出2015年要在去年全面试行的基础上“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科学严格考评,强化结果应用。”“完善干部日常考核,探索形成可量化、可累计、可比较、可挂钩的科学评价和使用干部制度体系。”
编辑/杨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