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曄娟
舞龍舞獅是中國流傳千年的民間習俗, 龍和獅皆為吉祥之物。自古被稱為“龍的傳人”;獅子則是萬獸之王,千百年來代表著驅邪、扶正、吉祥。正因具備這樣的文化內涵,在澳門, 龍獅文化備受關注和歡迎。每逢節日慶典、商業開幕,必有舞獅團陣助興。伴隨著振聾發聵的鑼鼓聲樂,龍獅隊伍或是“採青”揭幕,或是逐龍戲珠,將吉祥、平安之意傳遞給澳門。
本期人物訪談,記者有幸邀請到了剛剛獲得2014年體育功績勛章的得獎者之一,澳門羅梁體育總會的潘敬文理事長。他作為本澳龍獅武術界的前輩,多年來鑽研醒獅技藝,弘揚及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積極推動澳門與內地及海外龍獅文化的交流。今次,他將帶領廣大讀者探尋澳門龍獅技藝的傳承與發展,一起瞭解羅梁體育總會的龍獅隊。
子承父業 見證龍獅技藝變遷
當記者到達澳門羅梁體育總會位於漁翁街南方工業大廈的會址時,一進門便被室內陳列櫃中數十座大大小小的獎杯所震撼。環顧四周,更是被各種舞龍獅的道具以及寬闊壯觀的擂臺所吸引,記者明顯感受到與傳統武館嚴肅的氛圍相較,這裡習武的氛圍更加濃厚。
在採訪的開始,記者首先祝賀潘敬文理事長獲得體育功績勳章,問及當時從特首手中接過功績勳章的感受時,潘敬文激動的說到:“得知獲獎那一刻很開心。作為土生土長的澳門人,這勛章是政府的獎勵和認同,同時也是一個極大的榮耀,更是對我們傳統龍獅文化的支持和鼓勵。”
那麼,潘理事長是如何與舞獅技藝結下不解之緣的呢?幼承庭訓,子承父業是潘敬文給記者的答案。原來,他的父親是羅梁體育總會的創辦人之一,潘敬文從小在龍獅文化的耳濡目染下,深深地愛上這項傳統技藝。自此更是用數十年的時間去鑽研及創新龍獅技藝,領導、培訓羅梁龍獅隊幾十年,身體力行於推動澳門獅藝的傳承發展。“我從13歲就開始學習龍獅技藝,它早已成為生命的一部分。”言語間無不透露了對龍獅技藝的喜愛。
澳門的龍獅技藝來源於廣州地區的嶺南文化,早期是由一班內陸過來的技人將龍獅文化帶來澳門,此後便一發不可收。即便葡治的時期,葡國人同樣很喜歡這項傳統技藝。回歸之後,在特區政府的努力下,經濟飛速發展,多元文化百花齊放,如此優渥的環境下,澳門的龍獅隊伍弘揚海內外,成為眾多龍獅文化發展中的佼佼者。問及近年來最大的變化時,潘敬文略加思考後,總結了當下龍獅運動與過去的不同之處:一是龍獅市場廣闊,表演需求大;二是關於龍獅運動的技藝革新。
在潘敬文看來,是本澳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才使得龍獅技藝的表演需求日益增多,無論場合大小,大家都願意邀請龍獅隊伍來增添熱鬧氛圍以求吉祥之意。據他介紹,羅梁總會的龍獅表演每年大大小小的不下於百場,邀請方沒有提前3至4個月是根本預約不到。潘敬文告訴記者,大部分表演都是幫襯熟人,所以這麼多年來的發展都離不開老朋友、老顧客的支持,當與新的演出邀請發生衝突時,龍獅隊定是選擇自己的老朋友,用行動來回饋他們的支持。
龍獅技藝的革新又從何說起?羅梁體育總會的龍獅隊經常受邀參加各種醒獅比賽,先後奪得不少獎項,在這一場場的比拼中,潘敬文深切地感受到近年比賽水平的提高和嚴格。“例如龍獅隊的速度比拼,或者近年被廣大觀眾所喜愛的梅花樁鬥技,這類高層次的比賽比較考驗龍獅隊伍的技能,意味著隊員需要非常專業、強硬的訓練和考驗。除此之外,想要在比賽中出類拔萃,光有好的身手還不夠,技藝的創新才是關鍵。”他的這番話語讓記者感受到,或許羅梁龍獅隊正是在這不斷的革新中,得以立足澳門,名揚圈內。
最後,潘敬文理事長不忘提到,“澳門龍獅技藝的轉變和發展過程中,離不開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回歸十五年來,政府對傳統武術文化一向支持和重視。作為一個民間團體,一個普通市民,若沒有政府的支持,發展便無從說起。政府的支持加上我們的努力和配合,以及把握住每個機遇和挑戰,才會發展的更好。”
靈活訓練 吸納年輕一代
作為澳門本土的傳統社團,澳門羅梁體育總會成立至今已有76周年,秉承先賢“弘揚國粹,服務社群”的創會宗旨,積極推廣龍獅武術、曲藝、毽球、藤球等體育文化項目。潘敬文無奈地告訴記者,舞龍舞獅,雖然受到觀眾的喜愛,但真正願意來學習的人卻不多。一支擁有精湛技藝和深厚根基的龍獅隊,理應得到繼承。
由此可見,如何吸納年輕人,便成為當下傳統文化所遭遇的巨大挑戰。據潘敬文介紹,如今的龍獅隊中,常規訓練保持在50人左右。其實,幾十年下來已經培養超過300人。只是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有不少隊員會因為工作、家庭而減少訓練時間甚至離開總會,有鑒於此,培養新人就成為羅梁龍獅隊近年的重點工作之一。
據悉,龍獅技藝與其他傳統武術略有區別,最適宜培養的年紀在14歲左右。潘敬文為記者解釋到:“13至14歲最適合開始訓練。年齡太小會缺乏力氣,而力氣是舞龍舞獅的基本條件。20多歲甚至30多歲的青年人則會由於工作、家庭的繁忙不能專心訓練,再說他們的體力和精神氣也跟不上。”眾所周知,舞龍舞獅可以強身健體是吸引青少年的誘因,潘敬文非常自信的強調到:“若從10多歲開始練習,那麼到30多歲時,必能擁有健碩的身體,而且體力和精神氣定會優異過同齡人。”
那麼,羅梁龍獅隊伍要如何吸引年輕人呢?潘敬文給記者的答案就是輕鬆的教學氛圍和靈活的訓練時間,這也是他和他的師兄弟為了吸引年輕人而做出的改變。
“很多外人會以為羅梁體育總會是嚴肅的傳統武館,訓練嚴格,戒律森嚴,條條框框不可逾越,而心生畏懼。其實,羅梁龍獅隊採用輕鬆的教學方式,師傅與徒弟們亦師亦友,大家的關係像兄弟姊妹一般,在家庭的氛圍中互相瞭解、融合、成長。”聽了潘敬文的言語,記者才意識到,正是因為這種理念,才讓這裡的氛圍與一般傳統武館大不相同。
“關於教學方面,師傅們更多的是採用一種遊戲方式的訓練,既有助於學員提升技能,又可以保持對龍獅運動的興趣。訓練時間亦因人而異,特別是被選中參加比賽的學員,由於各自工作時間不同,這就需要多個時間段去安排訓練,甚至有的凌晨才開始訓練,好在師傅們都有耐心,也願意配合。”
當問及潘敬文理事長對年輕人有何期盼時,成為“有用的人”是他最大的期許。他的眼中“有用的人”並不需要家財萬貫或者揚名立萬,而是以友待人,以義待人和對家庭盡責任。潘敬文很欣慰,來這裡的學生在長期的訓練中,培養了耐心、毅力和擁有強健的體魄,這就有了立足於社會的資本。作為師傅,看著年輕人一路學習、成長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無論學生是公務員還是涉足政商界亦或是其他領域,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傳遞著傳統龍獅技藝的精神和內涵。
體育旅遊結合
龍獅運動新方向
近年來,特區政府致力於打造澳門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本澳社會各界都在為此目標而努力轉變,尋求新的發展契機。作為傳統體育文化的龍獅技藝,在這股熱潮中又有何新的發展方向呢?潘敬文表示,體育與旅遊結合,才是傳統技藝發展的新方向。
當下舞龍舞獅早已成為一項公認的體育項目,澳門更是在2007年承辦第二屆亞洲室內運動會時,將舞龍舞獅納入到正規比賽當中。還有由美高梅舉辦的“獅王爭霸賽”,每年如期邀請世界高水平的龍獅隊伍前來澳門一決高下,此時的龍獅選手都是專業體育運動員,他們在訓練和競技中,處處體現的是體育競技的精神。
在沒有比賽的時候,舞龍舞獅可以成為地區旅遊的特色和表演。潘敬文不無欣慰地告訴記者:“羅梁龍獅隊有幸得到澳門旅遊局的青睞,經常獲邀參與各類演出,無論是在哪個地方,一亮相便能吸引所有遊客的目光,每場都是好評如潮。”
羅梁體育總會的龍獅隊總既代表澳門武術總會出賽,又應旅遊局邀請代表澳門參與世界各地的“澳門周”表演,早已經成為體育運動與旅遊結合的產物,可見將比賽與表演相結合才是龍獅運動的新思維。
在採訪的最後,記者問潘敬文對羅梁體育總會龍獅隊未來有何規劃?他這樣告訴記者,羅梁體育總會將秉承著“弘揚國粹 服務社群”的服務宗旨,一如既往的為澳門社會演出和服務。他說:“就算我沒有拿獎,我們仍然會堅持這個宗旨。因為我們立足於澳門,身為澳門市民為澳門出力,是應該的。只要社會需要舞龍舞獅,我們都會努力去做。”言談舉止中,可以強烈地感受到潘敬文作為澳門人的自豪和責任感。
文化的傳承發展,往往取決於參與者的態度和投入。記者以為,澳門的龍獅藝術,正因為有許多像潘敬文理事長這樣,充滿熱情、毅力和決心的參與者,才有了延續的傳承和新的發展空間。也許龍獅技藝要傳承的,正是這些師兄弟間的熱血精神,推動著這一項傳統文化日益煥發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