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咏红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2
摘 要 在体育教学理念不断创新,课改方向不断转变的今天,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知识结构,大力提升体育教学的情境性,使学生在完成教学的过程强化情境意识,让学生更乐于探究体育知识,可以达到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素质与教学质量的良好效用。
关键词 体育 情境教学法
一、着眼目标,构建基于学情的情境内容
体育学科教学以营造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思维发展为前提,达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知识内容的本位堆积。通过相应教学情境的构建,可以把过往的、单向的、机械的提问的课堂,转变为围绕特定教学目标进行科学探索、科学研究,科学实践、科学创新的手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体育学科教师应对照课程标准,明确本节课所设计情境的重点与难点,将学习的“爆发点”进行合理布局,按照知识的认知难度、时空顺序、逻辑结构、重点难点进行合理安排,预设教学的路线图,努力将情境转化为导引学生有层次、有计划、有轻重掌握重点知识的过程,引导其结合重点进行思考,从而为强化学科教学奠定基础支撑。同时体育教学的内容繁复多样,存在一定操作梯度的差异性,并且参与教学的学生的生理特点与体质状况,教学开展和所需的场地,器材等因素的殊异性,决定了教师在进行体育情境教学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接力赛、团体跳绳等教学时可以选择在室外场地进行,而进行像“找朋友”“滚球合作”等一些教学时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而在教学课开始进行的部分则要注意控制内容节奏,可选择像“集体快速报数”这样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随着学生们情绪的调动,再选择一些完成周期较长,竞争较为激烈的教学,而在教学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可选择诸如“集体踏步走”等放松性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解除应激状态,缓解身体的疲劳,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实现师生互动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情境意识。
二、师生互动,创设激发学生思考情境的教学环境
在老师与学生互动中,情境的有效建立能够使学生自己学会思考,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去沉入情境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同时老师可以实现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传统的体育基础教学理念已经不再适应现阶段的教学理念,现阶段的教学理念正在推陈出新,并且课改方向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如何去适应这些变化呢?只能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结构下手,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其自身的体育基础素质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学活动应该更加具有包容性,去包容多体育基础生的思考。由此以来,当老师设计情境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结合实际情况,并将层次和难易度区分开来,增强其针对性,通过面的扩张使学生们都能够接受这一教学活动。教学情境应该分三个层次进行设计:基础、发展、创造。基础,对大部分学生来讲这部分知识是相当容易掌握的;发展,在学生掌握了基础后要想得到发展,老师则应该用引导的手段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知识;创造,这点对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有挑战性,所以学生应该按照自身的特点去完成该阶段的学习。老师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能够成功,但是成功的背后需要辛勤的汗水。学习即教学,老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创造出层次不同的知识教学,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将兴趣带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来。另外,为了使体育基础教学活动更加系统化,可以将其层次性和教学活动的多样性相互融合起来。同时在体育教学课程中,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必须根据教学的内容要求,辅配以相应的硬件设施,这具体要求为:不管室内还是室外教学场地要求干净平坦,有利于教学的进行;活动器材所需的质地与数量要达到相应的规格。例如在“抱球跑”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年级的大小选择体积较小、质量较轻的排球或者体积较大,质量较重的篮球,来作为运动的主要器材。再如在龟兔学本领这个教学中,某位教师在设计这个学习任务时,着眼于前滚翻—起立的学习目标,设计了让学生分饰龟兔这两个不同的角色,通过优秀示范、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并且设计了小组比赛的环节,所以非常有利于学生自身去感悟前滚翻—起立这一动作要领,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勵学生去探索、思考,为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让学生在自然的情景中感觉新鲜又熟悉,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产生情境意识,帮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体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特点,实现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三、创新模式,激发学生参与情境构建的内在活力
目前,许多体育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让学生对于课内知识的认知学习,而对于由课本外的知识难以实现突破,获得新认知。为了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积极采取一些开放有趣的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情境意识培养。虽然在开放性活动中会出现不可预见的新知识,但是这些新知识是师生融入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获得生成;因此,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宽广,老师更应该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采取多方面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考虑情境时角度更加多元化。传统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围绕着随意性、单一性情境而制作的,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应将体育基础教学活动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内容重构,逐步将针对性和多样性融入其中。在活动中,老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应该让学生自己懂得如何归纳知识并加以总结,使其将知识更加系统化。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多站在学生角度去设计,将人文关怀融入当中,允许学生个性发展,让一切的体育情境引导活动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例如在接力赛中,教师可以设计“赶小猪”的情境。班里分成两队(一边男同学一边女同学)迎面相对站立在跑道上,各班排头同学用乒乓球拍赶足球滚向对面,到对面跑道交拍于对面的另一队排头同学,依此继续进行,直至最后一名同学赶完“小猪”的为胜,在游戏前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脚步的节奏,路面的情况,不要摔倒,在游戏结束后,对于取得胜利的一对,可以通过鼓掌的方式给予表扬,让他们的心理呈现出非平衡状态,引起思想的冲突,推动学生在特定情境之中进一步发展体育素养。
四、尊重学生,优化情境意识生成的良好氛围
伴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运动量与难度不断提升。面对情况,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必须突出总体统筹,不打疲劳战战术,强化精习精练。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加强体育情境意识的理论性研究。在充分考虑不同题材、课型特点的前提下,制定差异化和针对性的情境内容,以期满足不同体育基础学生的需求,确保其吸收知识,确保知识的完整性。而且在体育情境的时候,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赖学生”的生本理念,通过分层次、多维度、多样性手段的结合。并且伴随着体育学科学习的日益发散性与灵活性,教师更应加强分层提问,遵循学生自主学习原则,让不同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同时,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培养体育基础知识,而且也是锻炼学生表达观点,展示自身的体育能力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宽容其动作上的错误、操作上的缺失、活动中的盲点,积极鼓励与引导,不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磨练自己,让自己也能在同样的境况下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帮助其更好的度过艰苦的体育学习阶段。
五、结语
科学的体育情境对于学生体育基础知识的巩固,体育基础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现代教育理念,深化体育情境引导活动教学能够正向性的强有力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效果。因此,广大体育教师应该不断致力于情境教学法的研究,提升自身的体育技术水平,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中,推进体育基础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体育基础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并进而提升自身的学科技术水平,实现基于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汪藏海.体育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M].广东:广东大学出版社.2010.
[2] 孙耀明.体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 王明轩.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