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工业贸易学校 张 楠 刘晓霞
浅谈地质专业教师如何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实习
郑州工业贸易学校 张 楠 刘晓霞
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专业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地质实习能直观地反映课堂所讲的内容,使学生直接观察和了解一些野外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如何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地质实习,内容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野地认识实习阶段,一个是地质填图阶段。
教师 学生 地质 野外实习
野外地质实习是综合性的地质调查基本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活动,是学生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教学环节及地质调查和研究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能对地球科学的发展有新的思想、方法、理论和技术。认识实习阶段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大致完成以下几部分内容和任务:
1.学生通过实习了解本区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概况。
2.通过地层剖面的观察,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及主要岩性特征,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3.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了解风化作用的概念,风化作用的类型及有关地质现象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原因,风化作用与外生矿产的关系等;通过观察河流地质作用,初步认识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的关系,凹岸与凸岸的概念,河谷的结构(河床、河漫滩、谷坡及谷缘),阶地的物质组成及类型,阶地的成因,河流的变迁原因和对经济建设的影响,绘制阶地横剖面图;通过泉的观察,了解泉的概念、成因类型及研究意义;通过岩溶现象的观察,了解岩溶的概念,岩溶地貌的成因类型,研究岩溶地貌的意义;了解块体负荷地质作用(崩塌、滑坡)所造成的地质灾害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详细观察冰川地质作用及现象,了解冰川形成的原因及其特征。
4.内动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构造地质作用及其现象:认识并判别背斜、向斜构造及其主要要素名称如核部、翼部、翼角、轴面及枢纽等。识别较直观的断层及断层存在的主要依据,能初步确定断层的基本要素及其类型。识别张节理、剪节理、追踪张节理以及岩浆岩的原生节理。认识地层的三种接触关系及其依据。岩浆作用及其现象:认识岩浆岩的主要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了解侵入岩体和围岩的接触关系,辨别岩脉、岩墙、岩株等不同岩体的产状;变质作用及其现象:初步了解接触变质、动力变质、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的概念及其产物,了解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
5.参观矿区及采矿选矿厂,初步了解矿石的组成、结构构造以及主要用途,了解各种采矿及选矿的新工艺、新方法。
6.通过野外实习,学会肉眼辨别实习区内最常见的矿物和岩石,能进一步认识沉积岩中的常见构造,如水平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波痕、泥裂等,能分辨实习区内常见的岩浆岩和变质岩的主要特殊构造。
7.基本技能和基本工作方法的掌握: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用放大镜观察矿物岩石,学会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地质现象示意平面图及剖面图,掌握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和描述方法,用地质锤采集标本和编写地质实习报告等。
为了尽快让学生适应由课堂理论到野外实践的转变,本阶段的教学方式可采用以下几点:
(1)对实习地区地质路线观察的教学活动,以示范和启发式教学为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会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去观察、认识、分析各种地质现象,严格按照野外地质记录规格要求,认真记录各条线路上的地质现象。有些地质现象可采用学生半独立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先观察,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和分析结果加以引导并归纳总结,对地质现象进行详细介绍,对成因做简单介绍,根据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对抽象或外延内容适度讲解。重点讲解对各类地质体或地质现象的识别和观察要领,标本、样品、地质信息或地质数据采集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
(2)参观实习区域的厂矿、矿山,请有经验的地质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介绍地质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密切关系、矿山发展历史及地质找矿工作的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真实感受从事地质事业是无上光荣的。
(3)充分利用地质博物馆馆藏,展示地质学科中各种种类繁多的地层、矿物、岩石、构造及矿产,介绍老一代地质学家的艰苦工作历史和研究成果,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
本阶段教学方式与地质认识实习有所不同,指导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教师应以指导和辅导为主、讲授为辅,提倡在师生之间积极开展讨论地质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研究互动功能。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全组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对地质路线的布置、地质观察点的确定、地质界线的勾绘可由全组成员讨论进而达到统一。同时,每个学生应对各种地质现象、描述、记录独立地进行操作,对地质问题提倡思维活跃、各抒己见。
指导教师在地质填图阶段一定要严格把好实践教学质量关。实施填图路线时要由亲自指导逐渐过渡到学生独立完成野外作业,对出现的普遍性地质问题在室内进行讲授和辅导。同时,要坚持检查学生每天的地质野外记录情况和数据存储情况,对填图中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质量问题必须要求学生及时返工。
指导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地质野外实习,使学生学会观察、记录、描述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简单的地质作用,以达到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使学生加深了解地球科学的实践性、宏大性和复杂性,培养良好的野外工作素质。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识别能力、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地质事业、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研究意识,增强体质,磨炼意志,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ISSN2095-6711/Z01-2015-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