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平乡县平乡学区西辛寨小学 刘永芳
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
河北省平乡县平乡学区西辛寨小学 刘永芳
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语文教学在所有学科中承载着德育教育的艰巨任务,无声滋润学生的心田。本文从语文教学的备课、导入、阅读、研习、拓展等环节渗透德育教育进行论述。
备课渗透 导入渗透 阅读渗透 研习渗透 拓展渗透
目前,语文教学偏重知识性与工具性的结合,容易忽视占据核心位置的人文性实现。如果稍加点拨,就能起到很好的德育作用。其实一节课的开始并非从铃响开始,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进入“课堂”,对本课教学的教材、三维目标、重难点等了然于心,形成比较完整的框架结构。备课时,发掘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内容,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不应成为课程附加的成分,应从具体内容出发,挖掘课文本身蕴含的思想教育意义。例如,笔者讲授“穷人”这篇课文时,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桑娜、渔夫夫妇的高贵品质?备课时应多搜集资料,了解沙俄社会背景,知道社会最底层人们生活的贫困和境遇,有助于本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现。
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教师在导入部分就应牢牢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有学习的欲望。德育目标应巧妙地渗透在导语里,引导学生迅速融入课堂内容。例如,笔者讲授“怀念母亲”时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在你的亲人中对你关爱和呵护最多的是哪位呢?同学们回答:“爸爸,妈妈,奶奶……”笔者接着引导:是的,从我们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他们给了我们无数的爱,可是最辛苦的是谁?同学们回答:“妈妈!”“大家说说各自的妈妈有什么优点吧!”同学们踊跃发言,夸自己的妈妈。笔者继续引导: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怀念母亲》,认识不一样的“母亲”。学生带着疑问饶有兴趣地学习本课,知道了课文中的两位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进而使学生体会作者身在异国他乡,怀念的不止是亲生母亲,还有伟大的祖国。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的结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思维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在阅读中接受思想与情感的熏陶。
范读能够读出文章的感染力,教师表现出鲜明的爱憎感情,直接影响学生的认识;学生个别朗读,读出个人的理解,经历了课文学习,学生再加工处理才能形成自己的认识。
齐读能够读出文章情感,课堂上的齐读能鼓舞学生士气。例如,《学会看病》一课的语言充满母爱,通过自读、范读、点名读结合的方式,学生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不是溺爱,而是磨炼儿子的伟大母爱,激发学生独自面对生活、磨炼意志的勇气。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学习应把握重点语句:“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教师应带领学生齐读本段,深切体会五壮士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引路人”。课文研习中,教师应将自然、历史、地理知识、英雄人物故事等内容融入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落花生》一文应抓住重点段落学习课文精髓: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设疑:爸爸的话是在否定桃子、石榴、苹果吗?爸爸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集体汇报,老师总结得到结论。学习《钓鱼的启示》时指导学生展开讨论:自己是选择把又肥又大又美味的鲈鱼放回池塘,还是拿回家去?说明理由,开一场“小小辩论会”,运用此种方法使学生懂得应以严格按照道德标准规范自己,做个正直的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文结束后还应有所延伸。教师可以运用同样的话题展开讨论,或写小随笔;学生在相关课外阅读中得到自我教育,培养崇高的情操。课外,师生间应开展一些与语文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主动求发展。学习《闰土》一文后笔者总结出:文章中的作者和他的小伙伴有着深厚的友谊,那你和你的朋友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很自然地将文章内容引导到习作上来:写写你的好朋友。促使学生既能动口又能动手,一举两得,既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名著《鲁宾逊漂流记》一文的学习不应仅停留在对课本摘录的部分内容上,还应鼓励学生阅读原著,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鲁宾逊的生活,体会他顽强生存的积极人生态度。笔者组织开展的“找找街头错别字”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又能使学生发掘自身的闪光点,对学生心理健康不无裨益。
各类学科中,语文课程是最直接、多方位体现思想道德、意志情感的学科,对学生的德育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学中渗入对学生德育的教育,是每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学不应有固定模式,德育教育的核心地位不能动摇,应充分利用教材、课堂、生活实例等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德育之花绽放于语文教学。
[1]田丽霞.田丽霞班主任工作法[M].河北: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2]梁其贵.语文德育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
ISSN2095-6711/Z01-2015-11-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