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I”特质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探索

2015-03-31 05:33:19何金保骆再飞廖远江
大众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人生态度特质卓越

何金保 骆再飞 廖远江

(宁波工程学院电信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6)

基于“3I”特质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探索

何金保 骆再飞 廖远江

(宁波工程学院电信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6)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领域一次重大举措,文章从“3I”特质的内涵出发,提出了培养具有积极人生态度、工程专业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工程师后备人才方案,探索提高工程人才素质之路。

“3I”特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1 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2010 年启动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计划,是对学校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重要革新。相对于在高校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而言,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是技术型人员,是直接为企业服务。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制造业所需要的技术人员相对薄弱。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公布数据显示,美国有80.7%的工程师具备全球受雇的能力,印度有25%工程师具备全球受雇能力,而中国只有10%的工程师满足该要求。这说明中国工程师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承担工程师培养的高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培养合格的卓越工程师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2 “3I”特质的内涵

宁波工程学院成为首批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学校以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卓越计划’123 模式”。“123模式”其中的“1”指一个校训:知行合一,即学以致用、学以致胜;“123模式”其中的“2”指“双核协同”,即通过专业核心课程优化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协同作用”,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胜、适应社会;“123模式”其中的“3”指“3I特质”,即培养具有积极人生态度(Initiative)、工程专业素养(Industrial)和综合应用能力(Integrative)的工程师后备人才。

随着产业的发展,对工程应用人才的质量提出了很高的标准,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传统专业教育都是以教学为主,实验为辅,实验设计简单。很多实验都是教师设计好,学生简单的重复,完全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到真正学生自己设计产品时束手无策。然而企业大量需要的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因此,上述原因导致培养人才模式单一。在“‘卓越计划’123模式”背景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待革新,培养基于3I特质的工程人才是十分迫切的。

3 人才培养方案

3.1 培养学生具有积极人生态度(Initiative)

高校的职责不仅要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更为重要的职责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人生态度是通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而形成的,而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通过情感控制的手段实现。教学过程是知识的传播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效果。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教师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人物,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课堂、课后一体化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具体措施如下:

(1)课堂鼓励。工程专业在课堂上主要传授的专业知识,但仍然不能忽视对学生人生态度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及提问大力鼓励,提倡,并且在讲授专业课程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设计过程,给同学们传授在系统设计时遇到困难时,该如何克服困难,如何调整心态。系统设计过程往往是痛苦的,而系统设计成功的喜悦与设计过程的痛苦是成正比的。系统的设计过程与人生经历也是一样,只有辛勤地付出,才会有收获。教师可以应用往届学生成功的例子,激励学生克服专业知识学习中的困难,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课后建立生活导师制。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不仅仅局限课堂上,课后可建立生活导师制,老师多在生活上指导学生。现在学生可以参加大学生电子竞赛、机器人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这也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接触机会。正确的引导,多鼓励,在实践活动中“渗入”各种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2 工程专业素养(Industrial)的培养

工程专业素养的培养包括2个方面,一个是工程专业理论素养,另一个是工程专业实践素养,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专业理论素养:

(1)课程群建设,打造特色课程。从学科层面,按学科大类平台设计新的课程体系,形成基于学科大类知识结构的“平台+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合并、减少、增加、分类、弹性”等调整方式,确定平台核心课程。构建基于“平台课程”的“课程群”教学模块,打造特色课程,根据方向实行弹性学习要求。

(2)建立知识体系。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形成概念设计理念。教师在每门课程上需要把该课程在整个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明确传授给学生。

(3)分阶段多形式专业教育。为了形成专业意识和专业心理,采取分阶段多形式的专业教育。在学生入学时,开设工程导论的报告、讲座,让学生对专业形成粗略的专业意识。在专业知识传授及实践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从专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特有的自主倾向性和思维特征。在高年级,开设讲座,从专业角度对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专业心理形成,指导学生就业。

本项目拟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专业实践素养:

(1)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心。实行实验中心业余时间面向学生开放,以我校正在实行的“合协号”导师为契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自己在实验室实践,鼓励学生创新。

(2)强化毕业实践。改变原来只注重论文的情况,加长实践时间,提高作品占分比例。

(3)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结合。组织学生去企业实践,以暑假实习、专业参观实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接触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认识。

(4)加强创新实践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省新苗计划、挑战杯竞赛、电子竞赛、王伟明竞赛等形式,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5)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在已有的企业实践基地基础上,力争开发更多的实践教学基地,要能涵盖设计、生产等多个环节。

3.3 综合应用能力(Integrative)的培养

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最终能在在生产和管理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所以综合应用能力核心是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项目拟采用以下措施来实现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1)引入PBL教学体系。P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教学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中心,PBL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讨论,总结,其核心是以问题为基础,围绕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充分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其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能力。

采取教师设计任务,利用课堂和课外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查阅资料、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将课堂、课外作为整体考虑,即发挥了传统课堂上知识的体系性建立和教学效率上的优势,又充分发挥了学生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明白“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同时发挥老师的指导、引领的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性。

(2)产学研。充分利用教师科研项目、学生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研究设计能力,同时加强同实践基地的联系,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3)建立激励机制。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建立激励机制,提升学生动力。

(4)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能力不同,合体设置相应任务,实现优才优育,逐步形成因材施教模式。

4 结语

从本质上说,“3I”特质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必将遇到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尝试,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探索出一条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之路。

[1] 俞松坤.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21):21-23.

[2] 王菁华,周军,岳爱臣,等.“‘卓越计划’123模式”的创建与实践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

[3] 朱惠娟.“三维互动”音乐教育模式在培养3I特质卓越工程师的作用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4):119-122.

[4]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0-17.

The study of cultivating excellent engineers with 3I specialty

"Excellence Engineer personnel training plan" is a major move of China's engineering education field. In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3I" characteristics, the 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 has been proposed with Initiative, Industrial and Integrative specialty, to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talent.

3I specialty;cultivating excellent engineers; personnel training

G96

A

1008-1151(2015)03-0121-02

2015-02-12

宁波工程学院教改项目(NG14011),浙江教育厅项目Y201224456支持,宁波工程学院课堂教学创新项目。

何金保(1977-),男,宁波工程学院电信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信号处理等。

猜你喜欢
人生态度特质卓越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国画家(2021年4期)2021-10-13 07:32:06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14
世界观(二)
新少年(2018年9期)2018-09-28 03:06:28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中国公路(2017年11期)2017-07-31 17:56:26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人生态度——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点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30
卓越之梦
海峡姐妹(2016年2期)2016-02-27 15:15:28
论伊拉斯谟
诗选刊(2015年9期)2015-11-18 06: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