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视域下大学生运动技能习得能力的培养

2015-03-31 12:55黑龙江工程学院体育部吴志刚刘万鹏孙显仁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中学生阶段动作

黑龙江工程学院体育部 李 博 吴志刚 刘万鹏 孙显仁

生态课堂视域下大学生运动技能习得能力的培养

黑龙江工程学院体育部 李 博 吴志刚 刘万鹏 孙显仁

生态课堂是以生态体育为指导的现代大学体育课堂,对大学生运动技能习得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生态课堂中学生运动技能习得的价值理念、基本要素及特征,阐述了生态课堂建构的理论基础及特殊体现,并通过实践研究就生态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不同进行了对比,论述了生态课堂中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及原则。

生态课堂 技能习得 生态体育

大学生运动技能习得的能力培养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所谓运动技能习得,即普通高校学生在体育教师组织和引导下,根据自身生理和心理特征条件、项目规则限定、动作技术结构等有步骤、有计划地获得运动技能。当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运动技能习得的实际需要,也不符合新的体育发展理念要求,因此构建生态课堂显得十分重要。

一、生态课堂中学生运动技能习得的价值理念、基本要素及特征

1.生态课堂中学生运动技能习得的价值理念

近代生理学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认为,所谓运动技能,指的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掌握和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是在后天获得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运动条件反射,具有连锁性、复杂性和本体感受性。这一解释不仅是近代体育教学与研究的重要概念,也是近代体育训练的理论基础,在运动技能习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人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于运动技能的上述认识受到质疑,这其中尤包括生态理念的进步。生态理念指导下,运动技能以及运动技能习得的价值理念、基本要素和特征都呈现出不同于传统认识的微妙变化。

生态体育课堂中,学生、体育、环境三者的关系十分重要,它们应当是彼此协调、共生共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相互间具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生态课堂的学生运动技能习得中,“生态”一词不只是指向生物学意义上的,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指向一种更高级的哲理思维方式,应将其理解为整体动态的语意表述生态体育深层而宽广的状况。

2.生态课堂中学生运动技能习得的基本要素

生态课堂中,学生运动习得的基本要素包括学生、各类体育动作、教师、教材、场地器材与设备五个方面。学生是运动技能习得中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主体,对各类体育动作这一客体进行学习和掌握。而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建立联系,这就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即教师。教师的专业水平、思想品德、教学态度对学生的运动技能习得将会产生很大作用。

由此可见,学生运动习得的五个基本要素围绕主体学生构成一个彼此相互联系的系统,而生态课堂的特殊性在于该系统能够达到内部和谐,有效吸收外部优势,从而进行高效运作。

3.生态课堂中学生运动技能习得的特征

与动物相比,人类运动技能习得更具复杂性,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自然性,从生态本源上说,体育运动是人类的一种生态调节形式,以保护人的生命状态为目标,生态课堂充分尊重体育运动的生态本源,在学生运动技能习得中注重对身心的愉悦和对健美长寿的推进,寻求人与自身的和谐;二是文化性,即对人类精神文化精髓的不懈追求,它是一个民族和社会的意义体系与价值观,在生态课堂学生运动习得过程中,包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彼此沟通协作的团队精神,它们承载着人类社会的真、善、美;三是社会性,社会巨变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困惑和压力,也使人的体质不断下降,生态体育谋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生态课堂学生运动习得就将如何使学生适应社会环境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注重使学生增强身心素质,适应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

二、生态课堂建构的理论基础及特殊体现

1.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生态课堂构建的理论基础首先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在中西文明中都不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诉求,如中国古代的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以及儒家的荀子都主张人与自然应保持和谐。发展体育运动活动时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生态课堂中,要注重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使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扎根于学生心中,使学生注意到运动技能习得中清洁空气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雾霾、噪音及其他各类污染对体育运动和自身健康构成的危害。

2.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

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早在春秋时期,中国思想家孔子就主张建立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倡导“仁、义、礼、智、信”,主张用道德规范人的行为,构建礼乐之邦,并追求大同社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不懈地追求和平、和谐。生态课堂学生运动技能习得中,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很重要的位置,体育运动作为学生的一种实践活动,被赋予了社会实践的意义。

3.人与自身和谐的思想

从医学、心理学以及体育、舞蹈的发展便可以看出,身体健康、人格完善、人体完美是人类生存的目标之一。当今社会,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生态课堂中,这些问题将在教学活动中逐一展现,净化内心、恢复生命本质是生态课堂的重要目标,学生将在课堂上懂得如何处理与自身的关系,从而获得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

三、传统课堂与生态课堂中学生运动技能习得的对比分析

1.研究对象

笔者随机抽取本校体育教学建制第一组4个班151名学生(其中男生77人,女生74人)和第二组4个班154名学生(其中男生78人,女生76人)为实验对象,前者为实验组,在生态课堂中进行培养;后者为对照组,从传统课堂中培养。

2.研究方法

通过实验法进行研究,实验组按照生态课堂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评价方法,传统课堂则按照传统模式进行。

3.结果与分析

一学期结束后,笔者对两组学生进行了技能测试。对习得技能掌握的速度,动作的规范性、稳定性、击球意识以及身体素质等方面做了对比。结果发现,学生身体素质均同步增长,且经t检验发现,两组身体素质居相似水平。第二学期后进行相同测试,技能习得各方面仍呈增长趋势,实验组学生增幅明显,对照组的学生增长幅度较小,经t检验呈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生态课堂中学生各方面能力会得到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生态课堂中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及原则

1.生态课堂中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首先,教师应遵循感知觉变化规律。生态课堂中,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通常需要三个阶段:一是粗略掌握阶段;二是改进提高阶段;三是巩固和自动化阶段。这个阶段是层级递进的关系,从纵向来看,学生本体的感觉和知觉会随着阶段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因此,学生运动技能习得首先应遵循感知觉变化规律。

第一,粗略掌握阶段,学生会通过大量模仿进行学习,通过视觉知觉观察教师的示范和动作,这时肌肉的动觉感受性较差,对动作没有足够的控制力,往往会出现很多自己无法察觉的错误。此时视觉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因视觉的局限性难以保证观察的准确度,习惯性动作易上前干扰,学生会出现动作呆板的状况。

第二,改进提高阶段,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动作细节,肌肉运动感觉较第一个阶段更为准确和明晰,成为自我判断的基础。完善动作和体系后,动力定型会慢慢生成。

第三,巩固和自动化阶段,学生运动技能习得进入最终的收获期,动作及其体系实现自动化,而知觉进一步精确和分化。

其次,教师应遵循技能形成规律。不同于本能,运动技能是非遗传、非随意性的,需后天学习,要求符合法则、符合动作远离、符合活动规律,并要求协调、稳定、准确、定时。因此,运动习得过程是一个不断复杂化、系统化、高级化的过程。生态课堂中,遵循技能形成规律,要求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中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第一,粗略掌握阶段,学生神经处于泛化阶段,动作紧张、不协调,易有多余动作,因而建立正确动作表象是该阶段的主要目标,可以适度放宽细节。

第二,改进提高阶段,学生神经过程实现分化性抑制,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准确性逐步提高,内抑制过程增强,动作较前一阶段更为准确和熟练,但在动作间的连续上会存在不足,所以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动作的连贯化和系统化。

第三,巩固和自动化阶段,学生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更为集中,整套动作被逐步稳定和巩固起来,运动中的意识参与减少到最少,而反馈机制发挥了更多作用,因此该阶段目标进一步巩固动力定型。

最后,教师应遵循技能迁移规律。运动技能习得中,正在学习的技能会受到已形成技能的影响,该影响具有两面性,既可能产生促进作用,也有可能对新的运动技能习得产生消极影响。

技能迁移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不同运动技能之间往往存在同一因素,如果新、旧两种运动技能在反应和刺激方面接近,那么就容易产生迁移。另一方面,新、旧两种运动技能在细节上不同,但在基本环节上较为相似,容易产生相互迁移。此外,迁移还受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准备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在运动技能习得中迁移有以下特点:一是运动条件相似则迁移量大;二是刺激相似而反应不同时易产生负迁移,而刺激相似、反应相同易产生正迁移;三是若反应不同,正迁移与刺激相似性度呈反比;四是已形成技能练习量的大小影响迁移量的大小。

2.生态课堂中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第一,练思结合原则。生态课堂中,学生运动技能习得应注重充分的练习和思考,并将二者结合起来,这是运动技能习得的要求,也符合生态课堂的基本精神。课堂中,教师可借助形象引导学生想象,以此实现有知觉意义的动作表现的建立。教师可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对动作过程有深刻的印象和理解,以此帮助他们掌握准确的动作概念。教师还可以通过形象思维对形象进行比较分析,将正、误动作进行令人印象深刻的区分,以此对学生的不准确动作予以及时纠正。

第二,反馈强化原则。运动技能习得中,学生通过两种方式获得反馈信息,一是本体反馈,二是外界反馈。本体反馈即学生自己对运动的自我感知,尤其是肌肉的感觉,正确肌肉感觉促进运动技能的最终形成。因此,运动技能习得应本着人与自身和谐的精神,注重肌肉感觉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提高本体反馈能力。外界反馈是学生从他人那里获得的反馈信息,包括教师、同学和家长等,这其中又以教师的反馈最为重要。因此,及时、准确、有重点的语言和指导是生态课堂对教师的一大要求。具体来说,反馈在运动技能习得的意义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再次形成动机,完成动作后,若学生能够获得动作优点、缺点或成绩的反馈,这些反馈就会成为下一步学习的动机。

二是培养学习兴趣,若没有及时的反馈信息,学生心理可能会产生包含状态,兴趣会随之而终止,因而反馈信息有利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是增进学习效果,反馈信息有利于学生及时纠正动作上的问题,加速分化过程,建立提高神经联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高运动技能学习的实际效果。

总之,反馈强化原则将学生个体置于社会环境的关系中,是生态课堂对运动技能习得的要求。

社会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认识,理论的发展又改变了对运动技能习得的看法。生态理念的指导下,运动技能习得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大学生运动技能习得能力培养中,高校要努力构建生态课堂,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渗透其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把运动技能习得培养置于一个有机的系统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运动,给学生带来良好的生态体育教育。

[1]董新光.论社会体育与环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

[2]成守允.论教育生态环境与体育教育生态环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6

[3]林仪煌.体育与环境[J].福州大学学报, 2001

(此文系校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JG2014090)

ISSN2095-6711/Z01-2015-11-0173

李博,男,1978年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中学生阶段动作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动作描写要具体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