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理工学院 伊盼盼
《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由于土体材料的特殊性,使课程的理论较多,内容连贯性较差,给学生理解和掌握土力学理论带来困难。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引导学生尽快的了解课程特点及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技能。开发内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本文谈谈开发内化在土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的真谛在于开发,即开启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潜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促成学生的内化。对于教而言,传授是必要的,但是,通过传授一定要达到开发内化的目的。否则,学生就只能是教师传授的接收器、储存器。教的真正价值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重要的要引导学生发现真理。不能通过开发促成学生内化的教,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教。
学的真谛在于内化,即把外在的教学内容通过理解运用转化而成内在的素质。对于学而言,若只会死记硬背,不理解,不会运用,则不能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不能通过开发促成自身内化的学,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学。
教学的真谛在于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发促进学生的内化。对于学生来讲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外因,只起辅助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必须通过学生这个主体才能发挥作用。通过教师开发促成学生内化,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1.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土力学的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重视土力学基本原理间的内在联系,将内容庞杂,理论繁多的土力学基本概念及公式,通过归纳总结以一条主线贯穿把整个理论系统联系起来,注重其内在的联系,使整个理论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四校合编的《土力学》为例,全书可分为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基础理论,第二部分为理论核心,第三部分为土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贯通全书,其核心理论为有效应力原理,贯通全书。土体的变形主要有压缩变形和剪切变形;全书涉及到三个问题,即:渗透问题、变形问题、强度问题。
绪论课可以结合相关的工程案例,如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香港宝城滑坡、阪神大地震中地基液化属于土体强度破坏问题;比萨斜塔、苏州虎丘塔、日本关西机场属于土体变形问题;九江大堤决口属于渗透破坏问题。播放工程事故的图片、录像(基坑工程失稳事故、建筑物倾斜事故、大堤管涌、路基滑坡事故等)。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重要性、实用性的认识,从而激发其努力学习的热情。
在讲清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工程应用背景的前提下,介绍该学科前沿性知识,指出今后该学科的学习研究方向,鼓励学生去大胆探索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课堂检验,促进学生的研习
教师每次课布置三习题,即预习题、练习题和复习题。预习题侧重引导、提示、布置任务;复习题侧重记忆与理解;练习题侧重思考与运用。通过课堂提问促进和检验学生研习的效果。教师提问要有一定深度,能突出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客观的点评,对正确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对错误地回答要给予纠正,对不同的学术观点,要给予鼓励。只布置习题还要进行检验,否则,三习题促成学生内化的效果就会递减。课堂检验可以说是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成败的比较关键的环节,这个环节如果不能有效落实,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成效将会大打折扣。其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从严治学,是否勇当“严师”。教师对学生要敢于严格要求,这是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大爱”的表现。
课堂讲授中应注重与学生的启发与互动。比如在讲土的压缩特性时,首先提出问题:土体为什么会被压缩?压缩的实质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进而结合第二章的内容,在土的物理性质中讲到的土由三相组成,那在压缩的过程中到底是土体的哪一相被压缩了呢?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质疑,通过课堂讨论及释疑解惑,帮组和引导学生内化课堂理论知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主动学习。
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开发促成学生内化,开启学生智慧及发掘学生的潜质。本文结合土力学的教学特点探讨了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在土力学中的应用。通过布置三习题、课堂检验及启发式教学实现由教师满堂灌向师生互动转变,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赵作斌.成功素质教育——大学教育理念与模式的新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06
[2]东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土力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姚笑青.土力学课程特点与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