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贫困生就业弱势问题分析

2015-03-31 12:55吉林省长春大学赵擎昊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边远贫困生技能

吉林省长春大学 赵擎昊

一、经济贫困

阻碍当今大学生能否良好就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就是经济问题。一进校园,购置书籍、复习资料、电脑学习以及社区活动等必需品应接不暇,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各种证书考试。看到的最多的差距,反而是有些学生在教室里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则在校外的餐馆小店里不浪费一分一秒地在辛勤打工。对于很多贫困生来讲,这样的画面是常态,在以后找工作的过程中,去企业面试的路费、伙食费、资料费、服装费都是必须要面对的花销,贫富的差距逐渐显现,导致经济上的困难直接影响着贫困生在今后的就业价值去向,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为了更好地稳定和降低风险,贫困生更倾向于选择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机关单位,即便在校成绩优异也迫不得已放弃那些成本过高的大城市以及出国深造、考研之类的发展,同时也与自己良好发展的机会失之交臂。

二、技能不足

第一,贫困生在学习意识方面较为薄弱,与城市里的学生成长环境略有不同,贫困生因从小受到家庭环境影响,家里可提供的条件与经济不足,无法专心进入学习状态,渐渐升入大学,又与之前的环境大有不同,以往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有时面对新的学习模式反而不太容易融入进去。同时在高手云集的校园,很多贫困生都会因自信心不足、技能较弱,往往在校内不太活跃、表现平平,无法呈现明显的专业技能优势。第二,贫困生从小缺乏特长兴趣的良好培养,家里经济条件不足,不能从一开始就接触到关于奥数、棋社、球类、答辩赛等各种技能比赛的培养,上大学后又为了维持日常开支勤工俭学的时间占据了大量的课余学习,更没有时间去参加校内开展的各种社团活动,个人技能与人际关系也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三、就业观念保守

因从小深受传统观念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会在内心形成一种把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发展都背负在自己肩上,也由于从小就对山区贫困的农田生活有着刻骨铭心的体验,他们不免会心有抵触,不愿再回到边远山区、选择下基层和艰苦的行业,而是把今后就业方向放在更看重的繁华快节奏的大城市,取得高收入与跟上新时代迅速发展,而这样的职业取向也会使贫困生在毕业就业的选择范围逐渐缩小,更会因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失掉可能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机会。

四、性格弱势

通过长时间的相处观察,教师们很容易感觉到,其实贫困生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存在于内心潜在的自卑意识,怯懦、缺少自信、不安、不活跃等心理因素,导致他们在应聘时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技能优势,同时也充斥着因对竞争职位的不自信唯恐胜任不了的恐惧感,在求职过程中也不愿积极主动地和别人开口交谈,不能很好地在求职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的技能优势,反而总会一遇到挫折打击就因此一蹶不振萎靡起来,并且在贫困生对于自己以往面试中错失的就业机会开始深陷自责的困境、摇摆不定,随着残酷直面的现实与人生原本美好的憧憬在心里反复交织,就会逐渐诱发、日积月累的焦虑,烦躁的心理起伏变化,最终导致他们不能根据就业市场客观理性地分析出自己的优势,当然求职方向的不明确也会使学生面对今后的至关重要的择业发展左右徘徊,造成不好的影响。

五、就业政策上的弱势

相对滞后的相关政策会直接造成大学生难就业的问题出现,一是工资制度,边远山区工作收入偏低,而一线城市地区工作收入往往偏高。这就容易造成边远山区与发达城市之间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使得贫困生不再把边远地区作为今后发展的目标,而多数都会直接选择继续留在大城市发展奋斗。二是我国目前并没有在关于失业社会保障的《失业保险条例》中制定完善的针对贫困生未就业时的社会机构保障,没有把这类未就业的大学生人群放在失业保险的范围内。三是贫困生很少有自主创业的意愿,即便这或许是最直接的有效就业途径,但当前的体制改革与配套政策不全面,贫困生更没有可流转的资金来创业,同时他们没有认识到更多关于自主创业的社会资源与人群,加之家庭观念较重、胆小安稳的心理,便无法在自主创业这条道路上施展起来,并从一开始就打消了这种想法。

六、结束语

据相关资料,我国高校贫困生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并且在今后严峻的择业的道路上以平均每年20 万人的幅度迅速飙升。解决当今贫困生的就业问题依旧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从各个方面解析评测来全面帮助提供给贫困生良好的就业方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美好校园,实现和谐社会,做出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努力。

猜你喜欢
边远贫困生技能
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做好边远落后山村的综合治理工作
我国边远山区农民脱贫路径探究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边远乡村教师的生存困境及其突破
画唇技能轻松
边远农村教师队伍新陈代谢机制的建构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