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保中中学 洪希林
利用昆虫生物资源上好初中生物课
云南省大理市湾桥镇保中中学 洪希林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的核心关健词。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其中昆虫资源是生物教学过程中极具开发价值的课程资源,具有取材易、投入少、高效益的特点。本文从科学探究、生态知识、生殖发育、动物的运动、动物行为、情感教学六个方面探索昆虫在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初中 生物学教学 昆虫资源 开发利用
新课程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创造性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进行旨在增强课程功能的课程开发”活动。昆虫是动物界最多的一类动物,进化上比较成功,具有适应性强、分布广泛、生命周期短等特点,特别在山区、农村,昆虫很容易得到。昆虫资源是一种取材易、投入少、高效益的课程资源。笔者在多年的乡镇初中生物学课教学中积极尝试开发利用昆虫生物资源,在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的各种活动。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与昆虫有关的生命现象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巧妙地暗示或引导就可以成为探究小课题。例如,水黾为什么能在水面活动,蟋蟀靠什么发声,腐肉为什么生蛆。这样的小课题可操作性强、探究周期短,教师可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探究方法,不借助特殊设备,由小组或单独完成。
昆虫是一类适应性较强的动物,在我们周围随时能看到水生的、陆生的、空中的各种昆虫,而且各种昆虫都有特定的适应特点。教师在生物与环境的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感悟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指导学生捕捉蝼蛄、蠼螋等昆虫,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光、水、土壤等对昆虫的影响。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探讨蝴蝶与植物的关系、蜜蜂与开花植物的关系,寻找食草昆虫、食肉昆虫等一些有趣的课内活动或课外活动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可以指导学生在塑料瓶(玻璃瓶)中放入适量植物、食草昆虫(蚜虫)、食肉昆虫(瓢虫)等制作生态瓶,使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有切身体会。
昆虫的生命周期短,短期内可完成生殖发育的整个过程,这正是教学的好材料。教师在生物的生殖发育教学中可组织学生饲养家蚕,培养果蝇,也可养一些蝴蝶、蝗虫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交流,从中深刻感悟生命的形成、发育、成熟的整个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探究激素对昆虫发育的调节作用,使学生对生殖发育的调节机制有更深刻的认识。
昆虫个体小、运动方式多样,教师可以通过捕捉进行近距离观察。进行动物的运动方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课前捕捉各种小昆虫,集中到课堂上进行小组观察。学生捕捉到的陆生昆虫有:蝗虫、瓢虫、蜻蜓、蝼蛄、蚂蚁、蝴蝶等,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学生得到动物的运动方式有爬行、跳跃、掘行、飞行等方式。同时,教师还在观察中发现有的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如蝗虫能爬行、跳跃、飞行。有的同学把昆虫放在自己手上让它运动,深切感受昆虫的运动过程和与运动有关的特殊结构。此外,学生还捕捉水生昆虫:水龟虫、水黾、蝽蟹、负子虫、蜻蜓幼虫等。有的学生把昆虫放养在水中观察水底爬行、划水游等运动方式;有的学生同学发现了蜻蜓幼虫的喷水运动。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认识了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并且在活动中有了新发现、新收获。
昆虫种类多、适应性强与昆虫的复杂行为是分不开,在动物行为的教学中要观察大型动物的行为,必然需要一些必需的设备,这在一般学校做不到,但观察昆虫的行为就简易得多。例如,在觅食行为中可引导学生观察蚂蚁觅食、蜜蜂采蜜、螳螂捕虫、瓢虫食蚜等;在防御行为中可引导学生寻找有保护色、警戒色,有恶臭气味、假死现象的等昆虫进行观察,并对防御意义进行讨论;在生殖行为中可引导学生寻找进行交配、产卵等的昆虫进行观察;在社群行为的认识中,有些昆虫分工合作相当明显、学生较容易观察,如蚂蚁、蜜蜂、白蚁等。此外,有些昆虫的信息交流比较独特,如蟋蟀、蝉的声音来源,蚂蚁、蜜蜂的信息交流传递方式等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引导学生组织这类探究活动。
情感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学科学习兴趣、情感的培养,养成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价值观。昆虫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与人类生活关系很密切,很多昆虫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在情感教学中,热爱生命、热爱生物学、环保意识、群体观念、互助合作、吃苦耐劳、奉献精神等情感教学都可以在昆虫世界中找到很好素材。例如,辛勤劳动的蜜蜂、到死丝方尽的家蚕、为了自由几年蜕变的蝉、为了群体牺牲自己的蚂蚁等,学生认识的一些生物知识和拟人化的故事都可成为情感教学的材料。
总之,昆虫资源有待人类开发利用,从昆虫中已经开发了一系列的食品、药品、科研材料等资源,但还有很多资源等待人们开发。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关注昆虫课程资源的同时,还要注意启发学生对昆虫资源的认识和关注,完成知识和信息的积累和拓展,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董仲文,肖 川.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解[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02
[2]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7
[3]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周小山主编.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6
ISSN2095-6711/Z01-2015-06-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