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肖晓珍 杨惠栋 郭 慧
浅谈汉语教师的情绪管理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肖晓珍 杨惠栋 郭 慧
本文由案例引出汉语教师情绪管理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情绪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汉语教师情绪管理的策略。
汉语教师 情绪 管理策略
2014年10月笔者所在院校第一批学生赴泰实习教授汉语,刚去不久,有一名学生提出所住地方没有床,不适应,经协商解决后,她又以自己身体有病要求回国,却又提供不了医院的证明。几经周折,她没能完成教学任务,提前回国。这种现象不是个例,在每年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派出的汉语志愿者中,大概会有2%的人因对困难估计不足,对自身定位不准,碰到了问题无所适从而提前回国。
汉语教师无论去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去其他相对落后国家任教,大多数都是独立支撑整个学校的汉语教学,都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所以,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无论对于他们本身还是对于其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心理素质涉及内容广泛,本文从情绪情感的角度来谈,因为情绪是其他一切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
1.什么是情绪?
通俗地说,人们对人、对事的爱恶就是情绪,或喜笑颜开,或咬牙切齿。专业点说,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现,是伴随着特定的生理反应与外部表现的一种心理过程。汉语教师的情绪对自身心理的健康、学生心理的健康、教学效率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一个汉语教师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艰巨的教学任务,情绪不稳定,紧张,处于悲观、失意、压抑等消极状态中,很难完成汉语教师的各种教学工作。
2.情绪产生的理论解释
情绪认知论观点认为,情绪的产生受环境事件(刺激因素)、生理状态(生理因素)、认知过程(认知因素)三个条件制约,其中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基本假设就是人们的情绪根源于信念、评价与解释。同一种环境、同一个事件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情绪结果,是因为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而种种不同的意义是通过不同的人的认知评价解释的。而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认为情绪就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引起的。例如,下面的案例:
王老师在国内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汉语教师,他的课堂教学富有活力,教学成绩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正是因为教学成绩出色,王老师被选拔到欧洲某个国家从事汉语教学。但王老师却因在课堂上经常被学生质疑而郁郁寡欢,造成了轻微的抑郁症。
分析:在此案例中,通常人们会认为王老师的抑郁症是由学生的质疑引起的。其实,真实的原因是王老师对这种课堂行为所持的信念、看法和解释。王老师所持的信念是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而不是欧美的师生平等探讨的观念。
由上例可见,情绪只有通过认知评价才可能被诱发。
1.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纠正认知偏差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成熟而心理健康的人,通常都对“自我”有一个清晰而持续的概念,能够做到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认知外界事物,从而减少情绪化,增强理智性。而自我认知发生偏差的人,很难有效地进行自我监督,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会造成汉语教学失败。
常见的认知问题主要有思维偏执、思路狭窄、不求甚解等,很多不适应也是因为汉语教师了解不全面、不认同、思想抵触等。像刚开始提到的赴泰案例,没有床是因为那里的老师都不睡床,而并非条件艰苦。按理说,明白了这个情况,学生应该能理解,但这位学生就是没法接受,并越来越不适应,最终提前回国。这就属于认知偏差方面的原因。
所以,对于汉语教师来说,客观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了解不同文化,尊重并包容不同文化,才能以新的姿态很快适应新的环境。
2.改变不合理的信念,习惯辩证性思维和全方位思考问题。韦斯勒曾对人们所持的不合理信念总结出三个特征,即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透顶化。汉语教师要想避免情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这三种特征的不合理信念。
(1)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这常常会发生在一些固执或者自视甚高的教师身上。当学生没有按自己的要求去做或者课堂行为没有达到自己的预定目标,就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2)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例如,因为学生的某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断定该生不适合学习汉语;因为别人的处事习惯就认为别人不欢迎自己。这种片面的评价一旦指向自我,往往导致自卑自弃、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 汉语教师应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全面地看待各种现象和行为。
(3)糟糕透顶化是指人们过于强调一件事情的不良后果,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非常可怕和糟糕。像上例提到的王老师,本来是学生的普通质疑,却被认为是对自己教师权威的挑衅,简直不可忍受,所以才会出现抑郁症状。
3.运用积极心理学缓解压力,提高应对水平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提出的。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体验,如快乐、幸福感等;积极的个人特质,如自我决定、智慧、创造力等;积极的社会环境,如社会关系、文化规范等。运用积极心理学,汉语教师在遇到压力和困难时,要勇敢地接受压力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主动参与交际,增强沟通和包容,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养成快乐的心态。而且快乐时思想感官更活跃,表现更出色,感觉更良好,身体更健康,甚至连生理感官都工作更高效。
4.掌控调节情绪的常用方法
情绪是人正常的一种心理活动,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我们常常强调汉语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情绪,但情绪积累多了就会爆发,不良情绪会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所以,怎么调整情绪或宣泄情绪,是有技巧和方法的。
(1)转移法。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的自我调节方法。这被证明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老师备课压力大,对课前备课有一种近乎神经质似的不良情绪反应,看见备课就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妨停下来出去走走,欣赏一下当地的风俗文化,或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然后再回来工作。总之,离开引发不良情绪的现场,让轻松愉快的事情替代焦虑和烦恼,隔上一段时间之后再回来,情绪就会好一点。
(2)宣泄法。倾诉是一种不错的宣泄方法,如果在国外,很难找到知心朋友,独自倾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良情绪,即把自己独自关在一间房间里,大声地喊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或者把某件东西想象成倾诉对象等,或者采取一些娱乐活动进行宣泄。
如何调节情绪,各位汉语教师要结合当地的条件和自己的习惯选择。
良好的情绪,对于汉语教师来说有着意义非凡的作用。由于常常独当一面,伴随着孤独、压抑、责任和压力,很多汉语教师在态度上和心理上有些波动,有些甚至生理上都有不适。良好的情绪能让汉语教师对生活积极乐观、对教学积极进取,在面对不同国家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时善于调整自己,始终满怀信心地生活和工作。
[1]李 维.认知心理学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2]郭 睿.汉语教师发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ISSN2095-6711/Z01-2015-06-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