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博物馆 赵媛媛
关于提升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
广西民族博物馆 赵媛媛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缩影与见证,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在展示人类文化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优秀文化、培养良好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教育作用,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更是一个良好的知识和爱国教育平台。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博物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实效性,是博物馆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博物馆 未成年人教育 教育工作
在新颁布的《博物馆条例》中,关于博物馆的定义是以收藏、保护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文物及作品,并通过展示供人们教育、研究和观赏的国家法定设立的非营利组织。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同时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代的博物馆已经逐渐从一个收藏文物的地方,演变为一个集陈列展览及教育服务区、藏品库房区、藏品技术保护区、综合业务区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展示人类文明、弘扬爱国主义、普及科学知识、传播优秀文化、培养良好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教育作用,已经成为地区和城市文化发展的标志之一,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推动力。现在,我国各地的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多,根据国家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博物馆数量已经超过4500家,而且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在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博物馆的体系结构也开始朝着现代化方向不断完善。随着新《博物馆条例》的实施,我国各地的博物馆正逐步开始免费开放,观众人数不断增加,观众结构和层次日益丰富。其中,未成年人观众数量增加迅速,占观众总数的57%,这充分体现了博物馆在未成年人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博物馆要切实利用自身丰富的文物资源和大量的历史资料,为未成年人开辟文化教育和爱国教育的第二课堂,吸引更多未成年人前来参观和学习,更好地践行对未成年人的民族文化、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首先,陈列方式固化,缺少针对未成年人的设计。一般来说,由于博物馆的藏品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而且也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为了有效保证藏品的完整、安全、长久,同时,也为了便于对藏品进行保养,博物馆藏品的陈列方式通常都是长期固定的。在陈列模式上也是严肃、静穆、固化的,缺少针对未成年观众的设计,无法满足儿童好奇、求异的心理需求。
其次,讲解是博物馆实施其教育职能的一种方式,也是展览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博物馆讲解员针对博物馆的藏品、文物,根据解说词和现场即兴讲解,向观众讲解藏品和文物的相关知识,以达到实施文化教育的目的。声情并茂、生动有趣的讲解,能充分激发观众的兴趣,启迪观众深入思考,从而实现文化教育和文化传承发展的目的。目前来看,博物馆讲解员还缺少较高的专业水准,也缺少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兴趣的研究,同时,讲解词也是毫无新意的“老一套”的说辞。已经固化的讲解模式,不能有效激发未成年人参观博物馆的积极性,以至于形成“为了接待而接待”的局面,没能起到博物馆延伸和补充学校教育之不足的功效,影响和制约了博物馆宣教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再次,博物馆对自身资源挖掘不足,教育内容缺乏现实感和吸引力,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涵难以在青少年中引起共鸣。博物馆针对未成年人策划和举办的活动数量和类型较少,而且宣传途径和力度不足。即使现在一些省级博物馆开设了未成年人教育活动,但活动策划缺乏理论依据,无法做到根据年龄段进行细分,使教育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由于受到传统重收藏轻展示的观念影响,很多珍贵文物被束之高阁,难以与观众见面,影响了博物馆直观、立体、物化的教育效果。
最后,在教育方式上,博物馆出于利益考虑,通常都是独立为营,各自为战,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没有实行战略整合与合作,博物馆也未能与学校、图书馆、青少年社团组织等未成年人集中的单位展开有效合作。博物馆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比较单一,覆盖的范围和未成年人的数量比较少,降低了教育的效率与质量。
此外,由于未成年人参观博物馆都是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组织而来,这种群体性的参观形式使博物馆内人头攒动,人声鼎沸,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和笼统的讲解,使博物馆社会教育流于形式,削弱了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功效和影响力,也不利于博物馆的持续发展和长远建设。
博物馆是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审美水平、激发创造思维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博物馆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教育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参观展览、主题活动和专题课程三种主要形式实现的。其中,参观展览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形式,未成年人观众通过学校组织或者家长带领、自行前来等观察展品、阅读展板、聆听讲解,了解我国社会的演进和文明发展,进而获得心理和精神教化。要提升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仅靠这些还不够,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充分挖掘博物馆自身资源,创新主题活动和服务项目
首先,博物馆要对藏品和展品进行定期改陈,为节约人力、物力和成本,博物馆特别是儿童博物馆,可针对陈列布局向观众进行调研,选择观众最不满意的展场实行局部改陈。改陈的频率可定为三个月一次或者半年一次。改陈时,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进行分场地布置,如为低龄儿童设置充满童趣的自然、科技类展场,为学龄儿童设置历史、文化类展场等等,以充分满足未成年人的需求。在装饰材料、展示道具、多媒体设备、展示灯光等方面,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新设计,以声、光、色等多种元素,增加陈列的现代感和趣味性,迎合免费开放条件下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观众需求。其次,博物馆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为未成年人提供多种主题性社会实践活动,这也是博物馆发挥育人功能的途径之一。例如,假期中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夏令营活动、小讲解员俱乐部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了个人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例,自2015年春节开始,广西民族博物馆陆续举办了“温暖记忆——壮族花背带”为主题的系列绘画活动,通过讲解员讲解壮族花背带的历史含义及艺术,小朋友们用手中的画笔绘出一幅幅生动鲜艳的背带画作,用自己的力量传递着这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为更好地结合展厅展品,广西民族博物馆还在五月底首次举办了《奔跑吧!博物馆》之“闯江湖,救三姐”趣味闯关竞技活动,通过闯关答题,如看图片找分布、看提示找展品、看视频答问题等让孩子们从游戏中学到知识;通过实践运动,如拼建干栏式建筑、包壮族头帕、背篓投绣球,孩子们锻炼了动手能力;通过集体闯关的形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团队精神。博物馆举办的此类趣味性互动活动,使未成年人开拓思维,在活动中接收新知识,同时,有利于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社会教育功能更好实现。
2.提升讲解员职业技能与素质,为未成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
博物馆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教育是其存在和发展的主题,是博物馆的灵魂,它通过对文物标本的收藏、研究、展示,对观众进行科学知识、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讲解员是链接博物馆与观众的纽带,也是博物馆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更是博物馆观众最得力的老师,处于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主导位置,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知识信息的不断扩张,观众的知识结构及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逐步达到学者的水准。只有这样,才能对观众的现有知识起到补充、深化、旁证的作用。博物馆逐步免费开放之后,博物馆面对的观众将是社会公众,包含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各个社会层次的观众、各个文化层次的观众,从老年到儿童,从学者专家到中小学生,从国家元首到普通大众,都有可能是讲解员需要接待的对象。为了提高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讲解员在提高专业水准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并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兴趣特点进行研究,分年龄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和节奏,讲解要尽量降低难度,并使用少儿化态度和蔼语言,侧重故事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以吸引未成年人的注意力,保持他们的兴趣和对展览的新鲜感,也便于他们接受和理解讲解的知识。
3.采取纵横战略合作,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效率与质量
著名的“卡斯顿”教学模式提出了博物馆学习的三个要素,分别是博物馆要素、教育要素、学科要素,通过活动目标预设——博物馆教育预期评估——确认实施——结束后量化质化评估等通用模式完成博物馆教育行为的具体落实。发达国家博物馆在未成年人教育上就很好低践行了“卡斯顿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现在,博物馆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总起来看,教育实践的主要方式有:一是为学校教育提供大量的教学服务,学校很多正式课程都是在博物馆的展厅、教师、库房、图书馆之内进行的,在这里,学生们可以直观地学到很多生动、有趣的知识,不需再花时间阅读枯燥的课本知识;二是以各种形式为学校提供文字、文物等教学资料;三是为学生提供专门的贴近生活的课程教学,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主题和教学计划,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热情;四是注重以体验和游戏的方式,培养未成年人的实践与创造能力。我国博物馆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博物馆的做法,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创新,纵向上与学校、图书馆、学生培训机构联合,打造博物馆“第二课堂”,利用博物馆资源优势撰写专题教学课程,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课程内容涉及历史、宗教、民俗、艺术等许多方面,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例如,广西民族博物馆推出的“‘五彩八桂民族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通过课堂讲座、服装展示、民俗体验、竞技比赛等项目,普及了民族知识,增强广西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借助服饰强化横向上,博物馆之间要从战略高度实现行业携手,打造博物馆教育产业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博物馆之间联手,能够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共同提升未成年人教育的效果与水平。
一言以蔽之,借助博物馆的资源和社会教育功能,对未成年人进行文化知识和爱国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裨益无穷。博物馆肩负着传承历史文化、服务社会民生的重要使命,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未成年人通过博物馆这座人文殿堂,欣赏我们民族璀璨的历史文化,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人生品格。因此,实践中,博物馆、学校及其他相关企业、教育团体、机构等都要躬行力践,秉承现代教育理念,以实际的行动、创新的思维,共同提升博物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效能,充分发挥其社会教化和育人功能。
[1]周婧景,陆建松.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项目评估研究[J].东南文化,2015.02
[2]石锡建.利用博物馆开展未成年人教育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2011.04
[3]徐 丽.浅谈如何开展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活动[J].改革与开放,2013
[4]苏 进.博物馆里的春天——由上海博物馆寒假活动引起的思考[J].博物馆研究,2012
ISSN2095-6711/Z01-2015-06-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