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生中开展挫折教育

2015-03-31 10:47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紫荆中学刘黎明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挫折中学生心理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紫荆中学 刘黎明

如何在中学生中开展挫折教育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紫荆中学 刘黎明

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90后”中学生自感压力过大,遇到一点挫折便心理状况不佳。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如此脆弱,经受不起一点挫折?现在的教育还需不需要挫折教育?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意在阐释“挫折教育”的形势和途径。

“90后” 挫折教育 形势 途径

有人将“90后”的中学生形象地称为“草莓”,即外表光鲜,内心酸涩,遇到一点风雨就会腐烂。这一词的确反映出了当下中学生的某些问题。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部分中学生自感压力过大,遇到一点挫折便心理状况不佳。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如此脆弱,经受不起一点挫折?现在的教育还需不需要挫折教育?基于这样的背景,“挫折”和“挫折教育”一时成为热门话题。

一、案例分析

张某:成绩退步5名后一蹶不振。

李某:因上课讲话受到老师批评,心理产生压力。

王某:竞选班长失败,从此自暴自弃经常违反纪律。

朱某:由奶奶一手带大,对奶奶的感情特别深,奶奶去世后她无法接受,不上学,不出家门。

吴某:高考失利后留下一封信给家里人就离家出走了,信中说:“…… 我失败了,我这辈子完了,再没有任何希望了……”

蔡某: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班干部,受到师生喜爱,上高中后在校学竞选中却落选了,这突然的“失宠”使他难以接受,心理像打翻了“五味瓶”,情绪一落千丈,不愿讲话,不愿见人,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柳某: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秀,上了重点高中后她希望自己同样保持学习的领先地位,获得奖学金。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第一次考试中她的成绩非常不理想,这一打击使她感到非常失望,产生退学的念头。

上述案例都是学生失败后产生的消极情绪。他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甚至是“独二代”,他们的普遍问题是,听到的表扬声太多,批评声太少,一旦受到批评或受挫便产生极度失落的情绪,用不正确的方法对待不顺利的事情,自暴自弃。他们不会大度豁达,保持心理平衡;不会正视失败,调整心理状态;不会积极转移,变通进取。相反,现代版海伦·凯勒——王铮、周婷婷,她们一位幼年失明,一位童年失聪,但她们从不自弃,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之后分别成为中国第一位盲人女大学生和中国第一位聋人女大学生,二人同时被保送到辽宁师范大学。之后,你成了我的眼睛,我成了你的耳朵,携手组成“海伦·凯勒联合舰队”。

总之,对中国学生开展挫折教育既是个体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教育本身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罗曼·罗兰曾说:“痛苦这把犁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也掘出了生命新的水源。”言外之意,挫折教育是形式而非目的,我们开展挫折教育意在让中学生认识挫折的必然性和挫折结果的两面性。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中学生中开展挫折教育既是形势也是形式。开展挫折教育的几点思考:

笔者在此首先澄清两个概念。

1.什么是挫折?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在物质方面或精神方面的愿望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受到阻碍或中断,使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愿望和目标不能实现时的情绪状态,也就是俗语讲的“碰钉子”。

2.什么是挫折教育?教育学家认为,克服个体需求未能满足时消极的心理教育被称为挫折教育。在我国,自古以来人们就信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更有“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因此,挫折教育的精髓就在于磨练人的意志,使其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二、挫折教育要因人而异

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挫折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因此,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各方面都比较成熟,有一定思考接受能力的中学生宜采用发问式批评方式,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思考、自我觉悟、自我教育、自我改正。对于情绪抑郁、反应速度慢、学习虽努力但成绩不好的中学生要特别耐心,切忌急躁,多指需要改正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对于脾气暴躁、行为易受情绪左右的中学生,应采取冷处理、商讨的方式。

1.挫折教育要因时而异

中学生遭受挫折之后是进行挫折教育的最好时机,此时应该正确引导。正确引导是实施挫折教育最终目的的催化剂。在引导过程中,语言要亲切,态度要温和,方式要灵活。在取得学生心理认同的基础上,针对产生挫折的不同原因,给予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建议。当然,挫折教育不是打垮学生,而是让学生从挫折中重新站起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能在克服挫折过程中变得更加强大。

2.挫折教育要因地而异

曾国藩在其《曾国藩家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意思是下属为善,则在大庭广众中予以表扬;若有过失,则将他单独招来予以批评。这在我们开展挫折教育过程中值得借鉴。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应该选择不同的场合。在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或表现良好时,我们应该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这样既激励了被表扬者,又对其他同学起到教育引导的积极作用。反之,当学生学习成绩滞后或做错了事,我们应该把学生叫到僻静的办公室,对其批评教育,这样的挫折教育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挫折教育要因势利导,与时俱进。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在某个问题、某次活动或某次考试中的进步给予肯定的、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与老师更好配合,并为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标,形成了良性循环。因此,在以赏识教育为主的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挫折教育只是形式。我们不能只有挫折而没有赏识,也不能只有赏识而没有挫折。赏识、赞扬或是激励,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都是不可获缺的环节,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微微的点头,一句看似平常的表扬,都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但是也要让学生尝到失败的滋味,培养对抗逆境的勇气。只有将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结合起来,才会解决挫折教育的片面失衡,也不违背挫折教育的良苦用心。

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常胜将军是没有的。挫折教育就是要让中学生明白“只有常省,没有常胜”的道理,这对他们心智的健康发展,知识结构的有效完善,以及战胜前进中的障碍都有重要意义。所以,挫折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又是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既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又是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既是形势,又要注重形式。

[1]莫裕叠.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预防和消除策略[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

[2]徐 艳.中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教育对策[J].教育革新,2012

ISSN2095-6711/Z01-2015-06-0060

猜你喜欢
挫折中学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挫折使我更坚强
心理感受
挫折
生活需要挫折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