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研究

2015-03-31 10:47大连工业大学朱晓昕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层面培育社交

大连工业大学 曾 程 朱晓昕 王 磊

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研究

大连工业大学 曾 程 朱晓昕 王 磊

大学生可以借助社交网络的内容公开、分享便捷和快速传播的特点,吸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正能量,但也存在大学生因社交网络的多元化、虚拟化、言论高度自由化,没有很好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有效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交网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策略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社交网络悄然崛起,它是一种在文化内容、表现手段和传播形式全面开拓创新的主流文化。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等无时无刻都被其深刻影响。随之,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在无形之中被慢慢影响。

一、社交网络的概念及特征

社交网络也就是网络+社交的意思。它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悄然升起的网络社交,上网者的形象在网络虚拟世界中逐步完整,随之产生了社交网络。从其演进历史来看,它缩减了人们的交流成本。近年来,不断通过丰富内容和传播方式,移动终端领域已经成为社交网络的主阵地,社交网络也正在不断接近基本的社会需求。

本文认为社交网络是以现代数字技术为支撑,以信息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有限或者无线网络为传输方式向用户进行信息传送的一种形式,并具有以实时的传播速度、全域的传播空间、强烈的现场感与目击感构筑了一个全时性、开放性、全球性的信息空间。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代背景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2.国内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近来关于中国高校意识形态的热烈讨论,引发舆论广泛关注。2014年年底举办的第十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上,一份针对15所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状况的实证研究结果,足以让人正视目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严峻形势。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受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晓度高,比例达到85.9%,但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正确认知率偏低,对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均有正确认知的学生仅占13.7%。

三、社交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的调查分析

针对上述情况,课题团队制定调查问卷,针对大连工业大学全体学生进行随机调查。收集问卷262份,从问卷分析报告可以了解到,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各个方面,在大学生当中还是普遍认同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大学生缺乏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更加重视个人价值观,对教师的引导排斥等现实问题。受访的大学生多数认为,社会风气被多元价值观冲击,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阻力因素。从问卷分析报告得出,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的认识上还不够深刻,而在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一致。

本次受访的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渠道包括课内学习、课外活动,还有社交网络。92.3%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信息来源依靠网络,并上网时间超过1个小时。因此,若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更好的效果,利用社交网络是非常必要的。

在受访的大学生中,97.7%的同学认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当前社会环境是十分有必要的,而涉及“如何构建”时,87%首选了“参加社会实践”,24.4%认为“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教育”“ 辅导员、班导师的教育引导”以及“在专业课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三种做法,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起到一定作用。53%的学生希望改善目前的授课形式和授课内容,觉得授课内容枯燥抽象,理论性太强。

四、社交网络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兴载体

1.社交网络的流行性有助于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通过传播学理论基础认知,这是一种特定的思想传播。微信等社交网络工具已经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手机App。大学生传统的认知、思维特点受到此类产品交互性、自由度、参与点等诸多优势的包围,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社交网络的多样性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主认知。社交网络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活泼多样。为了让学生可以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的学习过程中,融会贯通地理解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内涵,社交网络利用其多样的、独特的内容,多载体的传播方式,挖掘大学生的求知、创新和想象,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学习资源,在网络情境中开拓求索知识的新领域。

3.社交网络的渗透性有效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在社交网络平台的构建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多渠道传播,突破时间空间限制面向校园。微信、微博等以病毒式的传播方式,可以让更多关于正能量的事迹评论飞快成为热点话题、新闻头条,这种病毒传播式的特点是其他信息传播方式不具备的,在无形之中强化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

五、社交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策略

1.借助社交网络的交互性特征开展自助学习。社交网络成为新兴的个人媒体,逐渐吞并着传统大众媒体的市场。现今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载体传播信息和知识。而在社交网络中,学生通过社交网络创建出新的载体模式。为了适应当下实际,教学模式必须转变,使社交网络和课程模式进行整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建设个人社交网络,激发学生的干劲和热情。

2.有效整合社交网络教育资源,搭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平台。一是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二是最大程度地发挥微信、微博、QQ空间等社交网络工具,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教育。在教师指导的下,组织学生分组,有选择性地制作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电影、微话剧、微漫画等,既创新了教学内容的展示手段,又可以让学生在兴趣领域内发挥特长,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洗礼,可谓一举三得。

3.着力提升社交网络专业队伍机制建设,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合力。建立全效的三方面、五层次的监管机制。具体包含三大方面:学校、学生、父母;五个层次:学校层面;学院层面;班级层面;学生层面;父母层面。通过全效的三方面、五层次的监管机制,可大体上排查、筛选和解决社交网络上下出现的负能力。各层面联动,及时共同解决。借助合力,更加有效地在日常中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结束语

社交网络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手段,应该在工作中得到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社交网络的主流价值观,可以优化社交网络环境,应该说两者相辅相成。有效发挥社交网络的最大效力,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现实工作中认真落实。

ISSN2095-6711/Z01-2015-06-0050

猜你喜欢
层面培育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