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及问题评析

2015-03-31 10:47山东省青岛科技大学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大学大学生

山东省青岛科技大学 李 航

一、各地大学均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编制和专项投入欠缺

大学教育往往对智育更为偏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轻视甚至是忽视品德教育,特别是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部分高校根本没有开设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对职业道德教育专项投入欠缺。首先,从职业道德内容所占学时与总学时的比例来看,学校没有把职业道德课定为选修课。职业道德教育形式需要多样化,只有与多种形式相结合,实行多途径多方法的教育模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且应当在适当的教育阶段,根据时间和地点做出符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部署和安排。因此,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需要足够的财力保障,财力的缺失,必然会影响效果减半,进而造成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质疑,从而使现阶段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陷于恶性循环之中,难以实现长足的发展。高校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内容和过程的监督和监控、师资培养储备、专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也有所忽视。

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脱离实际

在调查中还发现,现阶段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众多专家也在不同的调研中不容置疑地表明现阶段我国的职业道德,尤其是大学的科技工作者(专业课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不能令人满意,而高校道德教育环节对此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出现系列性的问题,我们可以归因于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但突出的因素是随着大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程度不断的提高,而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却迟迟没有跟进并实现稳步成长。

尽管在教学中有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讨论课,直接灌输法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关于“你知道自己以后要从事职业的道德要求”的调查中,有101人,占总数60%的选择了“很模糊”,有15%的人选择了“明白”,还有9%的人选择了“不知道”。这说明,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实际相脱离,学生难以接受。职业道德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以教师讲授为主,只注重灌输式教育,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较少。在大学职业道德教育中,其教育方法只要求与文化知识教育相吻合,不能突出自己的特性,因此,在教育形式上、效果上存在不少问题。

三、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教师配备及来源的局限性

环境影响着道德形成,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环境,决定着其教育效果。爱岗敬业是对每一位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两课”教师,几乎都没有专业背景,无法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所教育内容也往往只是纸上谈兵,并无任何说服力。关于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优施教者是谁的问题:“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谁讲好一些”,43%的人选择了相关行业的资深员工,35%的人选择了相关行业的管理人员。两课教师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专业知识基础,只是照本宣科,这不应该是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高校需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适应学生的需要。

师资问题一直是我国大学德育工作中被忽视的领域。一直相对落后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师资建设方面的情况更为严峻,就目前高校的道德教育配置而言,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师资队伍和教育人才补充梯队。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课或者职业道德教育实践环节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因此,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是从讲其他课程的教师中补充的。这些被临时补充进来的教师,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因此,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研究,备课不认真,课题上照本宣科,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四、教育方法落后,不适应时代变化

教育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很少请企业人员授课、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面对社会现实和舆论环境,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来源的全面性、多广泛性,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对课堂上教师讲授的职业道德的规范和内容无法产生认同感,在大学生的内心形成困惑和谜团。高校职业道德所面临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这些新的问题都对传统职业道德教育的说教和灌输方式提出了质疑。职业道德教育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类似,都是需要认同感和认知上的趋同性,都需要从实践中去体验,然后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不能用强制、考试的方法让学生被动接受,否则,只能造成学生嘴上说,心理不服的结果,教育目标很难达成。

五、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价值评估机制不科学

与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相伴随的便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简单化,大都是以理论课考试的分数来评价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方式,很难反映出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理论和相关知识及规范的掌握程度。往往仅能测试出大学生对职业道德大致要求的短期记忆,因此存在着局部的诸多缺陷:重视结果性的理论考试,忽视实践类能力和行为评价;重视课本和刻板教条的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方式及评价内容的多样性;重视单一性任课教师的主观评价,忽视其他学科教师的综合性体系化评价;重视教育者的主体性评价,忽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能动性评价。这样不科学而且简单肤浅的评价方式,让大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浮于表面,这就造成后面调查中,许多学生认为在大学里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实质上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本身有其自身的特殊的规律性,当然其效果也不仅体现在“知”的层面,更实质性地体现在“情、意、行”的实践过程上,这就很难社会对人才的道德需求进行评价准确反映教学的实际状况和水平,因此造成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体的道德素质评价很高,进入社会后可能堕落、消沉甚至是违法、犯罪的现象屡屡发生。(本文系基金项目:“基于大学生幸福指数提升的宿舍文化育人模式构建——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2014年度青岛科技大学德育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XDB10)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大学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司法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探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大学生之歌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