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迪 薛炯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3)
新疆若羌县蟠龙峰铁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刘欣迪 薛炯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3)
蟠龙峰铁铜多金属矿是典型的复合沟弧带特征,位于库木饿乌拉孜东南一带。文章通过对新疆若羌县蟠龙峰铁铜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构造分区、矿产特征及成因进行了阐述,以此为新疆若羌县蟠龙峰铁铜多金属矿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新疆若羌县蟠龙峰铁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成因研究
1.1 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
区内最古老的地层,主要分布于新疆若羌县蟠龙峰铁铜多金属矿东南部及伊阡巴达,与区内各时代地层体呈侵入、断层和不整合接触。岩石类型根据层状无序的特点,其主要包括夹片岩、片麻岩、石英岩、部分变粒岩及大理岩等,其属于高级变质岩系,其具有向麻粒岩相过渡的特征,并且变质程度可达角闪岩相,原岩建造为泥砂质沉积碎屑岩+碳酸盐岩+基性火山岩建造。
1.2 中元古界蓟县系冰沟群狼牙山组
该区岩石类型基本以中镁质碳酸盐岩、浅变质的碎屑岩及硅质岩为主,岩石组合主要包括糜棱质岩石、石英岩、片岩以及细碎屑岩。由于区内出露较少,呈北西-南东向分布于新疆若羌县蟠龙峰铁铜多金属矿外东北角,与区内鄂拉山组呈断层接触。该套地层岩石整体属千枚岩相-低绿片岩相变质。岩石普遍具硅化,节理、角岩化、劈理及膝折构造发育。
1.3 石炭-二叠系打柴沟组
呈北西-南东向分布于新疆若羌县蟠龙峰铁铜多金属矿北侧,出露面积较小,与丘吉东沟组和鄂拉山组呈断层接触,部分地段被第四系覆盖。岩性为一套粉晶灰岩、砂屑灰岩、大理岩岩石组合。
1.4 上三叠统鄂拉山组
鄂拉山组地层呈北西-南东向分布于区内西部、东部及四周,与区内其它地层、花岗岩呈侵入、断层及角度不整合接触。本区以斑流岩为主。为裂隙式喷发类型,属内陆湖沼盆地喷发沉积环境。
疆若羌县蟠龙峰铁铜多金属矿构造分区隶属东昆仑陆块,卡尔塔阿拉南山岩浆弧带次级构造单元。该区域上主要断裂有:
2.1 伊阡巴达隐伏断裂
呈北西西向分布于调查区西南部,为卡尔塔阿拉南山岩浆弧带与库木库里湖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分界。在航片上可见测区的伊阡巴达河,库木库里湖呈北西向沿断裂直线分布。据物探资料,断裂北侧地磁场强度指数△T呈相对稳定的低值,与该地段的布格重力异常相吻合。主断裂北侧次级断裂直切山脊,从断裂两侧侏罗纪及其以前的地质建造基本相同看,该断裂具有分界性质。
2.2 北西向断裂组
主要分布在区内南、北一带呈北西向展布,由多条断裂组成,主断裂两条,分别为依仟巴达北断裂及库木俄乌拉孜北断裂。其主断裂面主要为舒缓波状,断面产状:25°~35°∠40°~50°。断裂带内岩石破碎,发育节理,具多期活动特点。
2.3 东西向断裂
东西被北西向断裂切割错移或延伸交汇于北西向断裂,断面较平直,断裂长3 km~25 km。航、卫片上线性影纹清晰。断裂带岩石破碎,节理密集发育,具多期活动特点。
新疆若羌县蟠龙峰铁铜多金属矿属中亚古生代成矿域,柴达木成矿区,东昆仑祁曼塔格铁、钒、钛、金、铜、铅锌多金属、石棉、软玉成矿远景区,根据成矿地质特点与化探异常分布,区内可分为三个成矿区带:维宝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带;蟠龙峰铁、有色金属成矿区带和攀岩峰铁、稀有金属成矿区带。
3.1 维宝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带
维宝铅锌多金属成矿区带位于新疆若羌县蟠龙峰铁铜多金属矿北部。呈长条状沿巴音格勒呼都森断裂南侧分布,长16千米,宽2-3.5千米。出露地层为狼牙山组大理岩、碳质硅质岩、白云岩、碳质钙质板岩,上覆少量鄂拉山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位于HS-19和HS-21号化探综合异常的浓集中心部位,异常组合元素有Ag、Cu、Pb、Zn、Bi、W、Sn、Mo等,并发现有维宝铅锌矿。
3.2 蟠龙峰铁铜多金属矿成矿区带
蟠龙峰铁铜多金属矿成矿区带,出露地层为鄂拉山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元古界白沙河岩组(Aγ3Pt1b)片岩、片麻岩、大理岩、变粒岩。侵入岩为元古代变质花岗闪长岩、三叠纪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带内有一系列北东倾向逆冲断层分布。分布有HS-22号化探综合异常,异常组合元素为Bi、Pb、Zn、As、Ag、Cu、Fe、W、Sn等。区内已发现有蟠龙峰铁铜多金属矿,该矿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区内具有找寻同类矿床的潜力,和寻找斑岩型Cu矿及Pb、Zn有色金属矿产的远景。
3.3 攀岩峰铁矿、稀有金属成矿区带
攀岩峰铁矿、稀有金属成矿区带,位于新疆若羌县蟠龙峰铁铜多金属矿东南部,出露地层为鄂拉山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元古界白沙河岩组(Aγ3Pt1b)片岩、片麻岩、大理岩;侵入岩为燕山期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晋宁期变质花岗岩。北西向逆断层组控制岩体横向边界。分布于HS-23号化探综合异常浓集中心部位,异常组合元素有Cu、Pb、Zn、Ag、W、Sn等。发现有攀岩峰铁矿点。
新疆若羌县蟠龙峰铁铜多金属矿矿床的地质条件、矿体特征、矿床特征及成矿期次及等都表明印支期岩浆活动与该矿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矿体的产出部位严格受印支期二长(正长)花岗岩(ηγ)与白沙河组(Ar3Pt1b)大理岩的接触带所控制,并且大部分矿体都位于外接触带内,这如实反映了深部的中酸性岩浆演化到一定的阶段后,其期后气液作用非常强烈,富含挥发分的富铁流体上升,白沙河组的碳酸盐岩与沿二长花岗岩的接触带内的裂隙构造进行渗滤交代,并伴随有一定的充填作用,随着气水溶液中钙、钠活度的不断增高,发生了强烈的钙质和钠质交代作用,从而形成了钙质矽卡岩及钠质交代岩,并在接触带的表面积较大部位同时析出和富集了大量的磁铁矿,从而形成了磁铁矿矿床。
[1]董莲慧,冯京,刘德权,等.新疆成矿单元划分方案研究 [J].新疆地质,2010,28(1):1-15.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5)-10-78-1
刘欣迪(1984~),男,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地质矿产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