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思考

2015-03-31 04:15湖北医药学院口腔医学院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贫困生困难资助

湖北医药学院口腔医学院 吴 卉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思考

湖北医药学院口腔医学院 吴 卉

本文在新资助体系背景下探讨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内容,对贫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笔者短期内的工作实践,分析了我校在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在高校资助贫困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中需要更加健全完善、资助模式不尽合理、勤工助学岗位有待进一步拓展等问题。

高校资助 贫困生 贫困生资格认定 资助模式 勤工助学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校求学费用不断用上涨,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以及生活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国家于此亦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协调。从2007年起,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对高等教育学生经济资助的标准,并明确提出了“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范围,提高资助标准,从制度上协调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问题”。本文拟从工作实践出发,通过分析论述我校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其存在的问题,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内容及资助对象分析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家庭包括本人所有可筹集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及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在此简称“贫困生”。贫困生,是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资助对象。

为了帮助贫困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自2007年起,国务院相继发出了高等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共计八个文件,其中要求,在全国逐步建立全新的“贫困生”资助体系。现如今,我国普通高校已经基本形成了““奖、贷、助、补、减”等多种方式的混合型资助体系,在这个新资助体系中,主要有以下一些制度和内容。

1.奖助学金制度。分三个层面: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与过去相比,新的奖助学金制度增大了投入力度,增大了奖励标准,提高了奖励受助面,扩大了奖助金的覆盖范围。

2.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分两个方面: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贷款。在新的资助体系中,国家大力提倡实行生源地心源助学贷款。

3.勤工助学制度。新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对勤工助学的,岗位制定、原则、组织、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

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在新的资助体系中,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共同制定了《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直接的给出了“贫困生”的定义,并明确了相关认定程序等。

5.其他补助及减免制度。新资助体系中还包括特殊困难,临时困难补贴,高校助学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绿色通道”等制度,成为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通过对所在学校贫困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贫困生有明显的分级倾向:一部分贫困生能够自立自强,不仅学习成绩优良,而且能够通过校内外的兼职,勤工助学,不断完善自我,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还有一部分贫困生则不仅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有着敏感的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性格孤僻压抑,容易产生挫折感而感到焦虑,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心理也贫困。大部分贫困生则介于两者之间,心理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卑感,有一些社会实践经历,少量学生甚至有享受“免费面包”的心理。

二、我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国家投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资助面约占全校在校学生人数的35%以上,资助面已经超过国家平均水平,这应和国家财政投入偏向投入中西部省份高校有关。此外,我校还通过招收部分“免费医学生”,设立“校级奖学金”“阳光助学基金”“兴涛助学金”“特困生生活补助”“临时困难补助”“冬季寒衣补助”“爱爱医助学基金”“湖北医药学院共产党员基金”等高校助学金和社会助学金等多项资金作为新资体系中的有力补充,使现有资助体系充分得到完善。

在奖助学金的评选中,我校呈现出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做法,这对探索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能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1.建立“贫困生动态管理信息库”,健全“贫困生”档案。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湖北医药学院贫困生认定及自主管理暂行办法》,提高了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自主资源,切实保证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

2.注重贫困生心理帮扶,将人文关怀融入到资助工作中。学校设有专门的朋辈心理咨询室,每个班有固定的心理辅导委员,学校每学期组织专业老师对他们进行授课培训,成绩考核后授予结业证书,再回到班级服务同学。这就形成了“学校——班级”二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有效地开展,这尤其对于“三困生”(特指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及心理存在困惑的学生)的成长成才非常重要,能使每个学习困难学生都有定向指导,每个经济困难的学生都有明确的解决措施,每个心理存在困惑的学生都有心理支持体系。

3.开展典型人物评选活动。学校每年开展“自强标兵”评选活动,并对评出的相关人员事迹在学校进行巡展,引导其他贫困生向他们学习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品质,以及不抛弃不放弃、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人生态度,促进我校贫困生逐步完善自我,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校园内时常看到他们勇敢对困难,自立自强,互相帮助的身影。

4.在资助工作的同时开展感恩教育或回报社会爱心活动。学校学工处、校团委在资助工作的同时,要求受助学生怀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通过开展写感谢信、开展感恩主题班会,组织社会爱心活动等,树立学生的感恩情怀,懂得爱父母和艾老师,爱同学和身边的人,营造互助互爱的良好气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爱心传递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回报社会。

当然,我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恐怕这也是全国诸多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都存在的问题。

举例1:“贫困生”资格认定问题。“贫困生”的认定是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核心和基础,资格认定的公平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个制度的公平性。在新资助体系中,“贫困生”资格的认定存在困难,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缺乏合理认定标准;第二,认定材料真实性难以判断;第三,认定过程有主管倾向。目前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认定大多采用“学生申请+同学+辅导员意见+名额限制”的方法,这种以名额限定为前提,主观印象评议的方法可能会使得部分高校“贫困生”因“自尊”问题而不情愿地放弃资格的申请,让普通学生钻了空子。

举例2:“资助模式”合理性问题。随着资助范围和金额的不断扩大,助学金、生活补贴、社会捐资、困难补助等无偿的资助,很多“贫困生”都认为受资助是理所当然,从而寄所有希望于外界,自己不去努力,奋斗,产生了一系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升级为精神上的贫困者。

举例3:“勤工助学岗位”的分配及管理问题。根据一些调查显示,勤工助学是高校“贫困生”最乐忠于的资助方式,但在不少高校出现了岗位数量只占上报“贫困生”总数的5%-15%的问题,并且岗位数量普遍偏少,薪酬低;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则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约,数量少,同时基于学生劳动技能的缺乏,社会认可度不高,甚至会产生一些劳动纠纷。为了平衡新老“贫困生”,学校也采取了分段工作的方法。此外,校外勤工助学的岗位多数为打扫卫生,杂物整理等单一工作,忽视了大学生知识型劳动力的特质,让学生从中无法御用所学知识形成良好互动。

三、对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一点思考

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的目的是解决高校贫困生就学生活问题,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我国高校资助制度,主观上基本符合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目标,客观上也使得越老越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但在实际资助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更加合理、高效、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就显得极为迫切。笔者针对本文第二部分的分析,有以下三点思考。

第一,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体系。

健全科学合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有助于加强资助工作的准确到位和规范操作,将资助落到实处。立足校园,细化标准,掌握贫困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基础。基于学校学生基木生活圈都在校园内的实际情况,因此,对学生校内消费行为进行调查,从而了解本校学生平均消费水平对认定工作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调研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细化认定指标,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真正把认定工作做好做实做精。因此,从高校角度出发,要建立班级、学院、学校三级认定制度,其中班级认定是基础和关键,尤其要做好以下几步工作:①对申请学生资格的初步审查,确保申请人所提供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审查申请人日常生活消费的实际情况。②将“贫困生”认定程序和主要指标制度化。③组织班级民主评议,并进行量化和投票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办法。④接受学生提出的相关意见和学生老师的监督。⑤认定名单的公示和建档,对已建立的贫困学生档案,于每年上半年根据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进行贫困生信息库动态管理。

第二,尝试建立代偿机制。

对于享受资助的“贫困生”,高校可采取在校代偿和毕业后代偿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校期间,学生工作部门加强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引导,并建立公益活动档案卡,定期考核,并以此作为下一次参评的依据;学生毕业后,采用毕业后代偿的方式,可与当前就业政策导向相结合,鼓励学生先到西部地区、基层单位等参加工作,深入社会。当前,“免费医学生”在这方面开了个好头。

第三,将资助对象管理制度化,建立“贫困生”资源库,并加强后期跟踪教育。

高校可建立“贫困生”管理档案,并对其提出明确要求,掌握他们的相关信息,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资助和教育,促使资助对象管理的制度化。各院系等基础单位要详细作好“贫困生”家庭人数构成基本情况,收支情况,学生在校期间整体表现包括思想、学习、生活、获奖惩处等情况的记录。建立个人详细个人档案并做好数据动态跟踪管理,为选择资助对象等提供参考。对受资助学生的品德行为,学习成绩等提出要求。相关受助信息将于学生毕业时装入毕业生档案,以便用人单位进行进一步考核,以此敦促和强化受助学生信守承诺的思想意识和品质。

[1]沈百福.从“两会”代表关注学费谈起[N].学习时报,2010

[2]卢若艳.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困境和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0

[3]汪江平,潘莉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资助研究[J].文教资料,2012

[4]黄颂等.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实施过程中若干问题的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3

ISSN2095-6711/Z01-2015-08-0081

猜你喜欢
贫困生困难资助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有困难,找警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