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思考——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

2015-03-31 03:25:53郑克岭,颜冰,王威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管理学分流学科

作者简介:郑克岭(1964-),男,黑龙江克山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4) (JG2014010642)。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5.02.042

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公共管理相关学科,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都是“按专业招生,按专业培养”。由于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高要求,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其需要。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应用于公共管理学科领域已势在必行。为了保障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亟需建立一套教学管理体系与这种新的培养模式相适应。

一、我国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育开始起步,30多年的发展使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日益不适应社会的需求,亟待改革按专业招生、专业培养的模式。我国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按专业招生、专业培养的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设置过多、专业方向过细

我国的公共管理学从行政管理学科发展而来,而行政管理学科的建设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起步,所以,应该说我国对公共管理类学科的研究是很早的。但在1952年的院系学科调整后,行政管理、包括公共管理学科陆续被取消了,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才开始逐步恢复公共管理类学科的专业教育。由于改革开放后政治与行政交织的问题纷繁复杂,大量的现实矛盾亟需行政管理理论的指导。当时从事公共管理的专门人才却少之又少,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公共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性,公共管理学科的专业建设速度开始加快。1992年,我国公共管理类专业教育已经形成了纵向的教育层次(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横向的教育体系(普通高等教育与各类成人教育互补),各种公共管理类的专业开始在一些专业性院校设置。随着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迅速发展,逐渐出现了公共管理类专业越设置越多,越来越细的现象。专业设置过多、专业方向过细使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科界限不清、学科内容混乱。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企业单位从事行政事务、人力资源、安全管理等相关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前述的诸多问题难以保障这个培养目标的实现。

2.专业课程设置较乱、专业内容狭窄

专业设置过多过细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课程设置混乱、专业内容变窄。目前我国公共管理类专业教育主要两种取向,即政治学取向和管理学取向。近年来随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高校跨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高校越来越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业成为专业办的好坏的唯一标准。一味地强调“强能力、高素质”,忽视了“厚基础、宽口径”,导致政治学取向逐步淡化,管理学取向受到青睐,实际上“厚基础变成了薄基础、宽口径变成了窄口径”。另外,由于传统学科大多将公共管理界定为政府管理活动,因此,传统的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招生、培养的人才模式忽略了社会发展的实际(因其局限于政府管理人员)。尤其是当提出“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理念后,原有的社会管理职能逐渐被政府转给社会中介以及企事业单位,那么大量的公共管理类人才就为这些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所急需。因此,缺乏针对性培养模式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在我国高校就势在必改了。

3.专业教育底蕴不足,学科基础薄弱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哲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诸多门类。在我国,公共管理类专业师资力量的教育底蕴不足,学科基础的薄弱有很多原因,一是我国公共管理学科教育体系的建立时间较短;二是很多院校的公共管理类专业乃是从政治学、哲学、法学、经济管理等学科分离出来,主要依靠的是原有的师资力量;另外,由于各高校在人才引进、培训、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大多数高校的公共管理类专业都没有形成一支专业基础扎实、研究领域宽广、中青年结合的科研队伍,研究基础和研究实力较弱。

二、我国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行大类招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内涵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是高校在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上采取的一种新模式。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在录取阶段,不是直接按具体专业选拔学生,而是按某一个学科大类去招生,也就是把同属于一个学科门类的相近专业进行合并招生。按这种模式招生的学生入学后暂不分具体专业,大一、大二阶段统一按学科大类设置课程,统一学习基础理论,集中培养;分流培养是指在大类招生的基础上,学生经过两年的基础性课程的学习,修满学院规定的学分后,再选择具体专业,开始分流培养。专业分流的原则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成绩、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双向选择。大三、大四阶段按各专业设置课程,着重专业技能的培养。

2.我国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行大类招生的必要性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它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第一,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真正实现了公共管理类专业“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高校跨世纪人才培养目标。前两年的学习贯彻的是“厚基础、宽口径”,后两年的培养体现的是“强能力、高素质”。第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促进了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的改革。符合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第三,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可以避免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和主动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我国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行大类招生的可行性

较之传统的“专业招生、专业培养”,“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更体现了“通才教育”的培养方向,这样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常适合公共管理类专业。公共管理类专业是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事和行政机构培养专门人才。这类部门所需要的人才要求是“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的通才。公共管理类从专业上大体可分为: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要求学生熟悉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其主干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法学概论、社会保障概论、公共关系学、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学、管理文秘、人力资源管理、电子政务导论、行政学、公共关系学、统计学、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逻辑学、领导科学、办公自动化等。从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主干课程都是一致的,公共管理类专业通过大类招生的方式录取的学生,在大一、大二统一学习基础课程,大三时,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并且结合个人的兴趣再进行专业分流。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的盲目性,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大类招生减少。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去选择专业方向会更加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因为学生通过了解学科与专业,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时间上延迟考生的专业选择,因其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学生毕业时的社会发展趋势,故学生所选择的专业可以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三、我国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行大类招生的设想

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制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都应该相应调整。

1.科学制定公共管理大类培养方案

我校人文科学学院设有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四个本科专业。实行公共管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培养以后,首要工作是制定公共管理大类培养方案。在制定公共管理大类培养方案时,本着“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原则,精心设置基础课程,大量增加选修课程,强化实践类和设计类的课程。我院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后,实践学时由原来的12周增加到18周,实践学分新增6个。其基本指导思想为:学院统一设置培养方案中的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技术课程由各专业分别设置,体现各专业不同培养方向与规格。学生入学后用两年的时间完成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主要开设英语、计算机、管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政治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法学概论、社会保障概论、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关系学、管理文秘、人力资源管理、电子政务导论、统计学、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办公自动化等20多门核心课程;专业培养阶段为后两年,以公共管理类人才的社会需求、学生成绩、个人志愿等因素分流培养。

2.精心设计公共管理大类课程结构体系

公共管理大类课程结构体系根据新的培养目标精心设计,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大类基础课程分别进入不同的平台和模块中。每个专业又分设不同的专业方向,比如,行政管理专业设立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企事业管理、公共资源项目管理三个专业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立城市公共事务管理、公共服务管理、资源环保与安全管理三个专业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效绩与薪酬管理两个专业方向;旅游管理专业设立旅游规划、酒店管理、导游业务三个专业方向。

3.构建与公共管理大类招生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

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是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条有效途径,它的实施离不开与之配套的教学管理体系。大类招生之后随着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改变,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等相关管理制度都要作相应调整。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分流方案,改革考试制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改革并强化一系列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制度等。改革后的公共管理类教学管理体系既要体现培养学生具有宽厚的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与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公共管理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又要从不同类型的大学优势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扬己之长,形成具有学科创新与特色的公共管理大类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管理学分流学科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金桥(2020年8期)2020-05-22 06:22:42
NSA架构分流模式
浅谈管理学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47
基于MEC的LTE本地分流技术
电信科学(2017年6期)2017-07-01 15:44:53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