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左瑞红(1982-),女,黑龙江肇东人,讲师,从事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研究;杨飞龙(1974-),男,甘肃天水人,副教授,从事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5.02.031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及幼教课程改革的发展,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作为一种发展性评价方法被引入国内,并迅速在幼儿园中推广。但由于没有明确的儿童发展评价参考标准,在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重结果轻过程、重描述轻分析、作品选择随意、评价主体单一等,削弱了档案袋评价“促进儿童、教师和课程的发展”的功能。 [1]
2012年10月,教育部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五个领域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儿童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2]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因此有了明确的导向。但是,在儿童档案袋评价过程如何把握《指南》中儿童学习与发展标准的内涵与要求?笔者在《指南》指引下,幼儿成长档案应该记些什么、怎么记、如何用进行了思考。
一、幼儿成长档案的设计原则
幼儿成长档案的设计核心是“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是幼儿发展评价的媒介和方法,其设计、记录要以科学的儿童发展观为指导。《指南》经历了严格的科学检验,确立了儿童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科学的价值取向。儿童成长档案的设计与记录应遵循《指南》中关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特点与要求,体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发展性、个体性三大原则。
(一)整体性
幼儿的发展是融在一日活动过程中的认知经验、情感态度、能力、习惯等的综合、协调发展。幼儿档案袋中放入的应该是有目的地组织起来关于幼儿的各个方面的整体发展信息,以系统地展示幼儿在多领域中的行为表现、进步。
(二)发展性
幼儿成长档案不仅要展现幼儿在多个领域内的连续发展历程,也要展现教师、家长对幼儿发展情况的符合幼儿学习方式与特点的解释,以及进一步修正教育计划或方案。即教师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了解现有水平,更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 [3]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适宜性的教育方案,才能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落到实处。
(三)个体性
每一位幼儿的家庭及社会背景、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自尊与情感等都是不同的。教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记录与评价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其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富有个性地发展,不能简单地对幼儿的发展进行横向比较、更不能把《指南》作为绝对标准对幼儿的发展定差距、论短长。
二、幼儿成长档案的评价策略
幼儿成长档案是“用档案袋的形式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收集幼儿在真实情景中表现出的信息(幼儿的作品、照片、录像、成人对幼儿做的观察记录等),并附带有相关评语,反映幼儿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进步与不足,以此来表现幼儿的成长历程及意义。” [4]由此,幼儿成长档案记录的内容主要由幼儿发展信息和评价两部分组成。记录内容为评价服务,并最终通过评价反应出来。与此同时,评价结果又促进记录内容的进一步完善。为了细化儿童成长档案记录过程,增强操作性,本文将幼儿成长档案的评价策略细分为:描述、解释、计划三部分。
(一)描述——聚焦于发生
1.描述内容
《指南》强调儿童的发展覆盖身体、动作、认知、言语、情感等多个发展维度,尤其要关注幼儿的好奇、主动、坚持、注意、反思、创造等学习品质的形成。所以,以《指南》为导向的儿童成长记录描述的内容应体现幼儿在各领域的学习内容、过程及发展成果,包括“儿童学习了什么,她怎样学习、思考、疑问、分析、综合、结论、创造以及她的智力、情感、社会性及其他方面如何相互影响。” [5]放在档案袋里的作品应当是教师、幼儿、父母、同伴、学校管理者有目的、有计划选择的有意义的作品,如妙趣横生的问题、长时间专注探索的过程与结果、有创意的想法和行动、第一次做某件事情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等。连续记录这些内容就能真实地展现幼儿的学习过程,以及一段时间以来幼儿付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和成就。
2.描述方法
档案袋评价是一种倡导以观察和描述为基础的质性评价方法。对儿童的观察与描述必须扎根于真实情景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着力展现幼儿是怎样解决各种问题、怎么认识事物等的实然状态。描述可以采用实物、照片、录像、观察记录、问卷、谈话记录等方式。描述要求真实,既要避免成人关注对幼儿行为的干扰,也要避免用成人的理解性语言进行记录。如:“唱歌的时候,A幼儿看见对面小朋友正流鼻涕,没有觉得很讨厌,还马上从自己的兜里掏出一块面巾纸递给小伙伴,然后扭头笑着高兴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接着唱歌。”这个案例中,“没有觉得很讨厌”“高兴着”就属于成人的理解性语言,幼儿没有表情上的明显变化不能说明幼儿“没有觉得很讨厌”,同样“笑”也不一定就是“高兴”。
此外,幼儿某个行为的出现可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或条件性,也不足以体现幼儿在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学习与发展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过程。所以,儿童成长档案中的描述应有一定的连续性。如上文案例中,教师还要持续观察A幼儿在接下来一段日子对其他小伙伴有无相关的关心行为,这类行为有何变化,伙伴关系有何变化等,以便确定该幼儿在相关领域的真实发展状况和发展过程。
(二)解释——说明原因
当我们描述了幼儿的某一段语言、行为之后,它就变成一种信息,需要我们去理解,把事情置于专业定量评价的天平上进行解释、找到意义:幼儿为什么会这样说,这样做,说明了什么问题,他处于一种怎样的发展状态。
《指南》中各目标下“各年龄阶段典型表现”列出了各年龄阶段幼儿在该目标方面比较常见、易观察、具有关键意义的行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年龄阶段幼儿群体大致的发展趋势、发展水平、发展速度或行为特点,恰好为我们的解释提供了参考。如上面案例中A幼儿的行为正对应了《指南》中社会领域的“关心尊重他人”目标的5~6岁年龄段典型表现“关心同伴,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但幼儿的一次行为不能代表幼儿在某方面的发展状况,还要根据这一行为出现的相关背景、此类行为出现的频次等,对幼儿相关能力的发展状况做综合分析。
如果幼儿的行为表现与《指南》“不一致”或《指南》没有列出相关行为表现,如,该案例中幼儿仅4岁半,但其行为对应的5~6岁幼儿在关心尊重他人方面的典型表现。应对该幼儿的相关行为进一步细致地观察,深入了解其家庭环境、性格等个别特征对幼儿该行为出现的积极影响,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别差异”。
解释是幼儿成长档案的重要内容,没有专业视角的解释,客观描述就失去了意义。只有当能够解释所获得的信息时,才说明真正理解了幼儿,才能转化为下一步高质量的教育计划。
(三)计划——制定方案
计划是对描述与解释的回应。《指南》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87条具体、可操作的教育建议。教师可以此为参考,但不能僵化照搬。如针对上文案例,教师做了如下计划:
1.悄悄地表扬她“老师看到了你给×××一张面巾纸,他心里一定很感激你!如果你总是这样关心小朋友,你就会成为我们班的爱心小天使!”
2.制定A幼儿关心他人、人际关系的跟踪观察计划。
3.主动帮B幼儿擦鼻涕。一方面为其他幼儿做榜样,也让A幼儿感受到她是老师的榜样。一方面引导B幼儿学会对帮助自己的人说“谢谢”,学习尊重为别人提供帮助的人。
该计划既参考了《指南》的教育建议,又尊重了幼儿个性,既有重点,又照顾了全面。如何参照《指南》制定适宜的教育计划?把握《指南》教育建议背后的教育理念才是关键:将幼儿视为主动的学习者,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充分挖掘幼儿一日生活和游戏中的教育契机,提供丰富、适宜的玩教具和游戏材料,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尊重幼儿差异的基础上,设计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推动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6]
三、注意要点
以《指南》为导向的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宗旨在于以《指南》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及教育计划的科学有效,进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在儿童成长档案袋评价的记录过程中还要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指南》是幼儿档案袋评价的导向,不是绝对标准
《指南》的各年龄阶段目标不等于各年龄末期幼儿发展的一个终极结果,“各年龄段典型表现”不是标尺,不是目标的分解或细化,是期望,是了解幼儿的参照。 [7]在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过程中,不能把《指南》当作测评的清单或量表。教师在描述—解释—计划的过程中要思考怎样为他们创造尽可能适合的条件,帮助幼儿从入园开始,通过学习,在原有的水平上逐步积累和发展,到各年龄段末期能达到这些期望、要求。
(二)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品质
《指南》强调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学习品质对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虽然幼儿的学习品质没有在《指南》中独立列出,却渗透在各领域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中。儿童成长档案记录的过程不仅要涉及各领域的发展,更要关注幼儿在各领域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好奇、主动、坚持、注意、反思、想象、创造等学习品质,描述与解释幼儿的各项学习品质如何形成,发展如何,思考如何推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三)重视多方合作评价,合力助推幼儿学习与发展
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同行、家长、幼儿。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话题,会给幼儿提供不同的支持、帮助和指导。 [8]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与家长、同行、幼儿平等地交流、合作,形成一种合力助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透过教师的档案记录,家长能了解幼儿园课程及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要内容,也能帮助家长在家中识别幼儿的发展状况,并作出适宜的回应,还能经常跟教师交流和沟通,与教师共同制订幼儿的学习计划。教师通过分享彼此记录的幼儿档案以及各自的回应方式有助于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检视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及专业敏感性,有利于教师在各种日常情境中对幼儿的学习作出及时有效回应。幼儿参与档案袋评价,有助于幼儿体验到成人的关注,成长的收获与快乐,有利于增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主动性。成人与幼儿的互动交流也有助于推动教育行为和教学策略的反思,提高评价与教育指导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