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大取灯胡同

2015-03-30 20:37王兰顺
北京档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天师王府亲王

王兰顺

从北京的东黄城根的北端向南走不远,路东便有一条胡同,名为大取灯胡同。说起大取灯胡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的至元年间。

从崇真万寿宫到天师庵草场

当年,元世祖忽必烈曾在现在的大取灯胡同以北,为道教大宗师张留孙建起了一座崇真万寿宫,因忽必烈曾封张留孙为“天师”,故当时的老百姓又把崇真万寿宫称为天师庵或天师宫。

元代推崇道教并盛行一时,源于元太祖成吉思汗在征战天下的过程中曾得益于道教全真派传人丘处机的“统一天下要不嗜杀人,治理天下要敬天爱民,养生之道在于清心寡欲”的主张。丘处机也因此被成吉思汗称为“神仙”。

张留孙自幼学道,至元十三年(1276年)跟随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入朝。据史料记载,张留孙为皇后“祷病有验”,被元世祖留在宫中,在朝45年,历经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五位皇帝当朝,备受朝廷尊崇。元世祖封他为“上卿”、“玄教宗师”,除英宗外,成宗、武宗、仁宗分别封他为“玄教大宗师”、“大真人”和“辅成赞化保运玄教大宗师”。忽必烈不但给张留孙封号,还在元大都和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上都郭勒)为其各建筑一座“崇真万寿宫”,并将平江、嘉兴的良田若干顷赐予张留孙,还将元大都昌平的栗园若干亩也赐予了张留孙。

当时元大都的崇真万寿宫与长春宫(即今白云观)齐名,同为元大都最著名的两座宫观。张留孙生前不仅掌管集贤院的道教事务,而且职位在一品官的大学士之上,俨然当朝宰相,死后又被追封为“道祖神德真君”。所以,崇真万寿宫在元代不仅具有“道教第一丛林”的典雅和清幽,而且,具有相府的威严和奢华。

当时的崇真万寿宫到底是什么样,今天很难想象。不过按照方位说,它位于元大都皇城外的“艮”位,似乎有着宋代在汴梁建造“艮岳”的痕迹;又因为是道教正一派的宫观,则体现了正一派道家的理念。主要建筑少不了山门、牌楼、御碑亭、上清宫、玉皇阁、七星坛以及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为主要景观的园囿,营造出仙境般的氛围。

到了明代,象征着元代宗教权势最高级别的崇真万寿宫被改建为储存御马草料的“草料库”,可老百姓们还将这里惯称为“天师庵草场”,清代朱一新撰《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御马监辖有天师庵草场,旧都府草场,天师庵草场在皇城外东北角,正统间以张天师旧处改建,故名。”

明天启六年,天师庵草场失火,火势凶猛。大太监魏忠贤亲自督率官兵救火,三天后才把火扑灭。据说他还亲自端盆浇了水。而随着明王朝的覆灭,这里大片的草场空地再次被派上了用场,一座规模宏大的大清王府在这里悄然兴建。

諴王府的兴衰

几年前,曾与朋友相约于大取灯胡同9号的“格格府”,这里的古韵奢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禁萌生了追问这座府邸历史渊源的想法,经查阅史料方使我茅塞顿开。

在1750年《乾隆京城全图》上,取灯胡同以北的相应位置,描画着一座从大佛寺西街到东黄城根北街规模庞大的諴亲王府。在《宸垣识略》中有说:“諴亲王在大佛寺北路西”。諴亲王指的是清代康熙皇帝最小的儿子允袐,他生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雍正十一年(1733年)被封为諴亲王。据记载,他是一位“秉性忠厚平和,有学识”的亲王。虽然早已被封为亲王,但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这位王爷才分到位于这里的府第。在当时的奏折中这样写道:“奏为十月初二日和亲王、諴亲王迁移新府,照例除派内务府总管一员,带领内务府官员送行,并预备桌张事”。

在这里居住的允袐,可谓大有作为。在乾隆五年(1740年),他被授以镶蓝旗蒙古都统;乾隆十五年,被任命为“总管镶白旗觉罗学”;乾隆十七年被授为“盟长”;乾隆十八年五月,入宫管理御书房;乾隆二十八年,又被任命署理宗人府事务;乾隆二十一年,任玉牒馆总裁……直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二月允袐逝世,享年58岁。

諴亲王允袐死后,其长子弘畅降袭郡王,仍居本府。允袐的次子弘旿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被封为固山贝子,在王府的南端,也就是现在的大取灯胡同9号,另建了贝子府。

而后弘畅郡王府这边却屡出事端。先是弘畅的长子多罗贝勒永珠,因犯事被夺去爵位,又因永珠没有子嗣,将弘旿之次孙绵勋过继为后代,并降袭贝子。

同治年间,因绵勋贝子府是原王府的规格,早已超标。为了回避逾制之嫌,将王府的后半段切割出去,变为平民住宅,形成了后来的小苏州胡同,还将王府的西南侧切割出去一大块。尽管如此,仍然感觉作为贝子府还是有些奢侈。再后来,绵勋的后代再次递降爵位,无奈只能听从内务府的安排,奉命被安置在西城绒线胡同西口路北的位置。

1965年,小苏州胡同被改名为阳春胡同,并延续至今。被切割出去的王府西南侧最南端形成了一条短小的兴隆胡同。

4局——通信史上的“活化石”

在兴隆胡同的北侧,这里于1925年5月17日被北京电话局购买,准备在此建立电话局,但直到1939年6月才开始动工兴建。1940年7月21日,一座带有明显日式风格的伞顶灰色两层小楼在这里耸立起来。在二楼的机房里装有3500门日本在1939年生产的A29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这座电话局被命名为“北局”,因局号为4,也叫“4局”。

日本投降后,“北局”被国民政府接收。新中国成立后,北局的交换机容量增加到7000门。到了1982年1月,北京市的电话局由过去的局号代称改用以地名命名,北局(4局)更名为东黄城根电话分局。

1994年7月,北京的电话从老旧的步进制变成了现代的程控制。灰色小楼内步进制电话交换机在使用了54年后终于“寿终正寝”了,这也是北京城区最后一个停用步进制电话交换机的局所。为了保存这段历史,1997年,北京市电话局重新恢复了这座小楼中的步进制交换机机房,作为北京通信电信博物馆收藏品的一部分,成为通信史上的“活化石”。

从公主府到博物馆endprint

猜你喜欢
天师王府亲王
thé ATRE茶聚场北京王府中环店
王天师消暑之法
英菲利普亲王为车祸伤人道歉
联墨双馨七
论明代大同代王府的旅游开发
略论明朝代王府的犯罪
从《闲窗录梦》看清惇王府之属人生活
天师箓经收集整理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