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洲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2015-03-30 22:23:07贾湘琳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9期
关键词:办学职业教育

摘 要:在我国产业经济发展与就业出现结构性失衡的形势下,职业教育成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从德国的“双元制”、瑞士的“三元制”和法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中,我们发现欧洲职业教育具有教育观念先进、培养目标具有创新性、教学条件现代化和集团化办学趋势明显的特征,能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5)09-0144-03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5.09.045 ①

收稿日期:20150410

作者简介:贾湘琳(1978-),女,湖南桃江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与管理研究。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基础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旨在培养岗位一线技术技能人才,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放眼全球,凡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其职业教育亦不示弱。以欧洲为例,美国、英国、德国、瑞士、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皆有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国虽然是经济大国,也是制造业大国,但是职业教育水平却相对落后;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势下,产业经济与人才需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失调现象,导致中国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后劲不足,竞争压力增大。要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失调问题,突破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失为最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来改革我国的职业教育,培养出合适的人才。

1 欧洲国家的职业教育情况

通过分别到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ECOLE HOTELIERE LAUSANNE)、德国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 University)和法国巴黎高等管理学院集团(ECOLE SUPERIEURE DE GESITION)三所学校的实地考察,笔者深入了解到瑞士、德国和法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特征等,并对欧洲的现代职业教育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1.1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双元制”发源于德国职业教育,在德国整个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之所以称为“双元”,是指学生的职业培训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承担 [1]。“双元制”职业教育紧密对接市场,其专业、课程、教学和培训均根据工种来设置。德国共349个工种,每个工种标准一致,这是职业教育广泛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2]。“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首先由学生自己找好企业,与企业签订3~3.5年的就业协议,再由企业安排到指定的职业学院进行学习。课程的安排一般为2天集中在学校学习,2/3内容为专业知识学习,如商业、经济、财会等知识,1/3内容为语言、政治和体育等课程,由职业学院的老师承担教学;3天集中在企业上班,采取学生在企业作为员工正式上班的方式,由指定的企业培训师承担教学与培训任务。这样,学生既学到了实际操作所需的理论知识,又加强了操作技能,使学生一毕业就很受企业的欢迎。在评价上,“双元制”职业教育采用企业、学校和德国工商会三方共同考核的方式,其中学校不组织毕业考试,企业培训师负责给出学生工作的评语,专业考试由德国工商会统一组织。这种教考分离的方式培养出的学生不仅专业能力强,就业通用性也强,对于企业和学生个人都是双赢效果。

1.2 瑞士的“三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相比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瑞士不仅有学校、企业参与,还有由行业组织演变而来的“培训中心”直接参与,因此构成了“学校、企业、培训中心”三元制模式。这种模式大大缓解了中小企业培训能力有限、不能提供系统规范的培训的职业教育压力,也减轻了学校的负担,并充分发挥了行业协会的主导作用。在“三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瑞士的职业教育执行严格的考试取证制度,如“联邦职业资格证书”(CFC)和“职业会考毕业文凭(MP)”是学生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学习的必要条件 [3],而在这基础上2年的“专业文凭”或“技师文凭”又成为继续升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必要条件。

1.3 法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

法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是指职业教育分校内和校外两条轨道进行。学校内的称为学校职业教育系统,学校外的称为学徒培训中心系统;两个系统均以初中毕业为起点,为学生或向企业学徒依次提供职业中专、职业高中、职业专科、职业本科、职业硕士等级别不等的中高等学历职业教育 [4]。“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下,各级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互通互融,成为“双轨”融通的桥梁,以此构建了法国完备的职业教育系统。

2 欧洲职业教育的特征

2.1 教育观念前沿性

首先,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上述考察的3所欧洲大学,从专业的设置到教育的实施,从教学条件设施到教学方法、手段,无不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如德国的职业教育覆盖全国所有工种,学生可以针对工种任意选择专业学习;由于学分制的管理模式,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亦灵活,他们通常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学习条件等选择相应课程学习。这种学分制相比我国的刻板的3年或4年学制,更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其次,专业与课程设置具有前瞻性。综观几所大学的专业设置,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时代性强、实用性强、可行性强,既继承传统的学科,又不断拓展新的专业。以法国巴黎高等管理学院集团为例,根据地处巴黎这个国际商务中心的特点,在专业设置上,商务法律类占整个专业比率的70%,工程科学20.8%,文科类占3.3%,其它学科4.9%。而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则仅设开设酒店管理一个专业,但是在课程设置上则覆盖了商务谈判、经营管理、现代服务多个领域,立足于培养顶尖级人才。

再次,教育观念前沿性还表现在他们的教育产业化。他们的教育既把培育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同时又把专业发展为产业。如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办学定位不求全,只求精,只开办了酒店管理一个专业。他们多样化的办学模式使得办学规模大、效益高,在产业链领域具有多种名牌效益,可谓“江山时有名校出,各领风骚几许年”。

2.2 培养目标的创新性

教育观念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欧洲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重能力、重实践、重个性发展,这种教育思想从学生入校就充分体现出来。以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一年级学生为例,他们每周5天课,每天只有2节课由教师系统讲授,其余时间则在前台、餐饮、调酒、烹饪等岗位担任实习生,老师针对性给予指导,实训操作比例远远超过了理论学习;四年级学生则需要完成运营方案设计、项目论证、论文写作等任务。图书馆、计算机、学习室的全开放式管理给学生极大地提供学习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从而更好步入人生,服务社会。

2.3 教学条件的现代化

瑞士、德国、法国均属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条件好、办学条件优越。考察的几所高校都是校园环境优美、实训条件丰富、设施设备先进、管理人性化,现代化手段极强。学生上机、查阅资料以至牛奶、咖啡等饮料全是免费的,这一切是我国高校目前所无法相比的。如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完全按照现代国际大酒店的标准,从负一楼的现代化储藏室、烹饪区依次往上到三楼的名酒品尝区、贵宾接待室、特色餐厅等,共配备校内单功能或复合功能实训室300间。另外该校25 000名校友广泛分布在全球120多个国家的酒店和服务业、咨询公司、金融机构,并担任要职,为该校学弟学妹们的工学交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4 办学模式的集团化趋势明显

这几所大学在做好自我发展的同时,还特别重视与国内、外各类机构、协会、学校等的联系,通过学术交流、合作办学、合作研发等多种方式与很多机构有深度合作,集团化办学趋势明显,而且成效显著。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是德国著名的高等学校之一,职业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完全突破办学校园界限,所有专业分布在亚琛各大企业机构的研究所达200多家,极具影响力,“亚琛有多大,亚琛工业大学就有多大”正是该校办学集团化发展的鲜明写照。

法国巴黎高等管理学院集团提倡接近职业商业圈,其有效做法之一是利用地处巴黎这个国际商务中心的优势,不断拓展海外业务。该教育集团与我国山东济南、天津的多所职业院校已经成功开展了多个合作办学项目,不仅汇聚了各国的莘莘学子,也积累了丰富的合作交流经验。

3 欧洲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如果把我国近代职业教育从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算起,到现在已有150年历史,当时的职业教育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西方语言,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同一时期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也兴办、改革了职业教育。经过150年的发展,日本大胆改革与创新,已成为世界上典型的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相比起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过于保守导致落后。

3.1 彻底改变全民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

改革创新,理念要先行。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职业教育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观念,严重束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这种观点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职业价值,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使教师小瞧自己的职业,认为学生好应付,导致教育教学的敷衍了事。欧洲国家的学生均从初中阶段就接受职业教育,并且职业教育的学分成为大学深造的必要条件。要彻底改变全民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得从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开始,逐层落实。“十二五”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从社会地位上有了较大的提升,但由于升学考试制度改革仍然落后,职业教育身份的全民认可仍需时间。

3.2 建立国际化办学通道,开展国内、国外联合办学

目前国际合作办学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1+3模式,即由我们招生,在国内完成一年的语言培训,并通过语言测试后,到欧洲学习三年,完成本科课程学习,直至毕业。第二种为2+2模式,即招收学生之后,在国内学习两年,除了语言强化训练之外,还完成专业基础学科课程的学习,各科成绩与语言测试合格后进入欧洲学习两年,修完专业课程,直至毕业。根据国内教育现状,2+2模式更符合国情,因为国内学完两年,不可能全部通过语言测试,未通过者,可获取国内专科文凭,或走上社会给各层次学生的就学与择业可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既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又有利于双方合作的发展。

3.3 加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中,企业撑起了大半边天,全程参与了选拔学生、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实施和技能培训、投入教学经费、学生毕业就业的各个环节,企业一直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职业教育主体。而我国由于受传统的教育体制的制约,在这方面差距很大。自2008年教育部明确提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改革以来,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改革探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形式多样、载体丰富、内容各有特色 [5]。这些改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尤其是极大地改进了教学和实习实训条件,为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注入活力。但是,由于我国从制度上缺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可获得的扶持与优惠政策尚不明朗,因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长效机制不健全,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改革的瓶颈。因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还需政府多部门共同引导,而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可以解决的。

猜你喜欢
办学职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爱的职业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