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教学激趣方法探究

2015-03-30 11:50贾淑敏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0期
关键词:愚公辩论文言文

贾淑敏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

顾名思义,激趣是激发兴趣。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文言文激趣即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激趣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厌学、师生普遍对文言文的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原因在于师生对文言文的价值认识不足,且教学方法老套。整个语文教育界普遍认为文言文教学具有难度,老师们也大多不愿去啃这一块硬骨头,所以在文言文教学研究及教学方法革新研究这一块做得不好,正如钱梦龙所说:“对文言文的教学属于语文教改的一个难点,即便在对语文教学改革非常热烈的时期,在文言文的教学方面也仍是一派荒凉之景。”[1]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只有学生愿意去学了,才有可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发自内心想去做某件事了,才可能全身心投入进去。由于文言文是使用古代汉语写成的,与现代汉语无论是在遣词造句上还是在语法结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很难真正走进作者的世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起来不免会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就是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方法要有新的组合、新的引进、新的创造[2]。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发现学生的兴趣点,然后以“乐学”为前提进行教学活动,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提高认识法

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一切以利益为中心。只有那些有价值的东西人们才可能花时间与精力去接触或学习它。学生学习也是这样,只有他们认为有用的东西,他们才会愿意去学。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通过语文学习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与营养[3]。老师一定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前,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价值的再认识,让他们知道学习文言文对他们的实际学习与生活有很大的价值,有许多可以使他们受益的功能,例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能、滋养现代汉语的功能、提高作文水平的功能等。老师可在教学中时不时地给学生介绍文言文的这些重要功能,使之深入学生内心,以帮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动机,有了学习动机再谈学习策略及方法才不是建造空中楼阁。

2 激趣导入法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好奇心强,爱幻想,几乎没有人不喜欢听故事,老师应该抓住这些特性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学习。几乎每篇文言文后面都有与之相关的故事,但老师不能一味地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故事不仅讲得有趣,还要紧扣课文内容[4]。比如,学习大文学家韩愈的《马说》,可以讲述“伯乐相马”的故事;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可以讲一些诸如“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故事。这些故事与所学课文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克服一切不利于学习的条件,发奋图强。有的文言文本身记述的就是历史史实,如《隆中对》详细记叙了“三顾茅庐”的故事;《殽之战》则从蹇叔哭师、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文嬴请三帅和穆公哭郊这些相对完整的片段入手,分别叙述,层次清楚,引人入胜。除了讲故事外,老师还可用其他方法激趣导入新课。如苏轼的词《水调歌头》,就可通过欣赏邓丽君或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导入,这样不仅一下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使他们心情愉快,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3 角色扮演法

很多时候,学生作为一个旁观者是很难理解文章的内容与人物形象的,这就需要老师指导他们进行角色扮演,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升。如《曹刿论战》记述的是一次战斗,战斗的核心人物叫曹刿,主要内容是“论战”,文眼是“远谋”,它是从反面引出的,那么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有困难,正如林云铭在《古文析义》卷一中说:“以‘远谋’二字作眼,总是一团慎战之意。惟知慎战,故于未战之先,必考君德;方站之时,必养士气;既胜之后,必查敌情。步步详审持重处,皆成兵机妙用。所谓远谋者,此也。肉食辈能无汗浃!”[5]不妨让学生当将军,老师作引导,设计恰当的问题让学生最后得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结论。这也可以说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精神之旅,学生是游客,老师是导游。当他们把自己当成曹刿的时候,就会真正体会到曹刿的感情。所有行为与动作都是以曹刿的身份发出的,这就是阅读教学中的精神旅游。这种心、脑、眼相统一的精神旅游肯定不同于表面的学习,它会化作营养渗进学生的内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使之成为一个文化人。

《齐人有一妻一妾》这篇课文是古代叙事短文的精品,不但故事性强,而且发人深思。学习这篇课文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让学生体会良人、妻、妾的神情和心理各是什么样的,进而体会文章的讽刺意味。完成这个问题如果单从文章本身分析会存在很大难度,但如果让学生把文章内容改写成课本剧,然后进行分角色扮演,结果就不同了。要想完整地演好一部剧,不仅需要揣摩各个人物的心理,还需演员之间的互相配合。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间把需要掌握的内容学会了,而且整个语文课堂是充满欢乐的,学生也会愿意参与进去,真正成为了文言文学习的主人。

4 激情辩论法

辩论活动对辩论者的要求极高,它不仅需要强大的知识储备还需要辩论者思维敏捷,所以说如果没有对文章内容炉火纯青的掌握,是不可能进行成功辩论的。但老师还需要注意,在开展辩论赛时一定要选取有利于文章内容理解的角度,并要切实朝着文章所要达到的教育意义去。如《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如果老师让学生围绕“愚公的做法可取不可取”进行辩论,一方认为可取,理由是愚公的精神可嘉,为了给子孙后代造福不惜奉献自己的一生;另一方认为不可取,理由是愚公真的太傻了,他完全没有必要去移山,选择搬家的方式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而且省时又省力。这样辩论下去很明显偏离了文章主题,所以整个辩论也就失去了意义。老师应该让学生一方站在愚公的立场上,另一方站在智叟的立场上进行辩论。让他们在辩论中感受到愚公的伟大,体会“有志者,事竟成”的真理。再如《伤仲永》这篇课文,它主要揭示后天教育对人的成才很重要,即使生来才华横溢,如果没有后天的教育与自身的努力,也会变得跟平常人一样。老师可组织学生以“先天条件与后天努力及教育哪个更重要”开展一场辩论,不仅避免了死板的文言文填鸭式的教学,而且扩散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 联系生活法

文言文大多与现代社会相隔甚远,但其中有很多元素都可与现实生活建立起密切联系。老师需要找到文言文和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乐趣。如在讲《买椟还珠》时,就可以让其内容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们参与到卖珠的活动中,以此为教学的突破口进行内容的学习。可让学生替楚人为珠作广告,学生通过思考会吸取楚人的教训,为了避免过度包装,会选择写广告词的方式,如“拥有夜明珠,全家都幸福”“明珠相伴,驱散黑暗”“夜明珠,黑暗中的美”[5]。这样就使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了。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语言,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写的广告词不一定符合要求,但毕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用语言表现生活的机会。

[1]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25.

[2]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王镕.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思考与探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5]刘凤岭.文言文教学实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愚公辩论文言文
现代愚公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谁更应当“愚公”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