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院校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及思考①

2015-03-30 11:41胡玉琴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7期
关键词:数理统计经济学课程体系

胡玉琴

(1.浙江财经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浙江杭州310018;2.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北京100124)

2012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简称旧专业目录)基础上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简称新专业目录),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的招生工作执行新专业目录。在新专业目录下,统计学专业设置有很大的变动。原在统计学一级学科下可授予理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的“统计学”专业调整为在统计学一级学科下设置授予理学学位的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专业和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置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的经济统计学专业。同时,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简称管理规定)》,对不同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课程设置等进行相应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原先由数理统计专业和经济统计专业统而笼之的统计学专业存在的诸如理学和经济学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不清晰造成的数理统计和经济统计学界的争论,是学界和教育管理部门达成的共识。

根据新专业目录和管理规定,统计学专业主要延续以往的数理统计专业,关注统计学的“内生性”发展,强调统计思想、统计方法、统计理论等知识的传授,培养统计基础理论人才;应用统计学专业则侧重统计学的“外生性”发展需求,强调统计学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培养统计理论应用人才;经济统计学专业主要延续以往的经济统计专业,强调该专业属于经济学门类,强调经济学和经济统计类课程的传授,培养经济统计管理人才。建立与新专业目录、管理规定相适应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以及课程体系是普通高等本科学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与一般财经类院校的由旧专业目录下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的统计学专业(即原经济统计学专业)发展不同,浙江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的设置时间较晚,1999年在旧专业目录下批准设置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的统计学专业(即原数理统计专业),2000年正式招生,2013年在新专业目录下,在原统计学专业基础上设置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的应用统计学专业。从课程体系来看,从设置之初的纯粹“数理统计”,逐渐增加诸如统计学原理、国民经济核算等“经济统计”相关主干课程,在“大统计”原则下,有效融合数理统计与经济统计课程,已经初步具有应用统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然而如何强调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突出应用性特点,构建和完善适合财经类应用统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凸显浙江财经大学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办学特色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1 已有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新专业目录实施后,浙江财经大学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原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已经基本构建。除规定的政治理论与德育课程、计算机应用、外语以及体育和军事理论等课程外,已有课程体系与教育部管理规定的课程体系相吻合,体现了统计学学科、专业的特点,选修课程比较丰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课程归属有待调整。目前“高等数学(1)”课程在公共必修平台,“高等数学(2)”则在学科必修平台,“概率论”在学科必修平台,而“应用数理统计”在专业必修平台。设置的主要原因是学科必修平台的课程和学分较多,因不符合学校要求的学分所进行的调整。但课程归属不清,造成课程体系设置不太合理。

第二,必修课中数理基础课程设置比例较高,经济学理论基础课程设置偏少[1]。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仅包含中级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两门经济学类课程。现代统计分析方法需要有较强的数学功底和数理统计理论,授予理学学位的应用统计学专业应该夯实数理基础,培养“厚基础”的统计人才[2]。现阶段无论从学科必修、还是从专业必修课程来看,数理基础课程设置比例较高,经济学理论基础课程设置偏少,造成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重定量而不重定性的偏见,不利于凸显财经类院校的特色,应适当增加经济学理论基础课程的设置,诸如增设会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学等课程,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为从事实际工作、展开数据分析拓宽思路,体现具体“应用”的特色。

第三,选修课应修学分比例较少,但课程面面俱到,过于宽泛,专业必修课程比例较高,专业选修课程比例较少。从已有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不含“高等数学(1)”)的学分为71个学分,占专业课程设置比例的73.6%,选修应修学分为25.5学分,比例为26.4%。选修比例较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业选修模块主要包括保险精算和计量经济学两个专业方向模块以及非方向模块课程共计24门课程,部分课程比较近似,不能体现我校、学院的专业特色。

第四,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重复,课程体系不够优化。从统计学原理这门专业必修课来看,如果授课内容仍以全校通选课程进行的话,其授课内容就会和一些专业课程重复,如抽样、回归等内容,因此该门课程的授课重点应调整为指标体系等内容,而不应面面俱到。再如专业必修课“抽样调查”和专业选修课“统计调查方法与实务”两门课程分别基于抽样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层面来介绍,授课内容会有大量的交叉,探究将理论方法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仅开设“抽样调查理论与实务”一门课程,融合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无疑有助于优化课程体系。

2 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第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浙江财经大学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应用人才”。该目标与新专业目录的培养目标相适应,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是专业特点和特色并不突出。而事实上,应用统计学专业注重与我校优势学科诸如经济学、金融等的融合,注重培养经济管理、金融保险分析的应用统计人才。因而应注意提炼人才培养目标,显示专业特色,从而围绕专业特点和特色设置课程体系[3-4]。

第二,反映专业特色,贯彻“少而精”和“学以致用”原则设置专业课程[5]。课程设置中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就统计学学科而言,数理统计和经济统计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其研究方法也不同,因而数理统计基础课程和经济统计基础课程也相对较多。由于受到学时和学分的限制,应贯彻“少而精”和“学以致用”原则构建专业课程,包括专业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

第三,理顺课程关系,避免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6]。课程设置中重视理顺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注重不同课程的先后衔接工作,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做到科学合理规划。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各门课程的衔接和有机结合,使学生将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既具备牢固的专业基础,也有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路和动手能力。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对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规范,对涉及重复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协调和适当分工,避免教学内容的低水平重复。

第四,重视实践、实训课程环节设计,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7]。课程设置中要重视对实践、实训课程的安排。通过设计与现实经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实训课程环节,达到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使学生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充分运用统计学理论应用于社会经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建议

为有效解决目前我校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据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第一,调整课程归属。作为理学学位设置的应用统计学专业数学基础类课程与其他专业的公共经济数学课程的性质不同,在课程归属理顺的基础上,给予学院相应的自主权,在总学时学分的规定下,不要作各个模块相应学分的规定。

第二,着手专业课程论证,精简统计学专业必修课程,增设经济学理论基础课程[8]。在调研其他财经类院校应用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精简统计学专业课程。学院应组织讨论研究并初步确定数理统计和经济统计的核心基础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凝练专业特色,提出专业应用方向,增设与应用方向密切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课程,对专业选修课程进行合理的精简,与时俱进地设置统计发展潮流的相关课程,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邀请有丰富经验的统计学专家和学者参与论证,确定课程体系。

第三,集体论证课程教学内容,编写教学大纲。现行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内容一般是由授课教师独自确定,缺乏必要的论证。建议通过集体论证的方式,规范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好地协调可能出现的交叉和重复部分,做到授课教师心中有数。

第四,聘请社会导师,探索实践、实训课程教学内容[9]。由于目前统计学专业教师队伍的社会实践、实务能力比较缺乏,造成课程内容与社会经济实际的联系不密切。积极聘请经验丰富的社会导师,将有实践经验的统计专家、高管和政府官员请进课堂,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效指导。同时鼓励专职专业教师积极与社会导师交流、学习,鼓励专业导师走出书本,将教学、科研与实际紧密联系,为社会服务。

当然在实际调整过程中将会遇到不小的难度,特别是在精简统计学专业课程中,部分课程从有到无,容易引起部分教师的抵触情绪。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需要学校、学院、系部以及每个教师的配合。

[1]曾五一,肖红叶,庞皓,等.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0,27(2):3-6.

[2]李金昌.关于统计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几点思考[J].统计教育,2005(5):4-6.

[3]伍长春,宁自军,杜欢政.应用型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实践——以嘉兴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0(11):16-19.

[4]杨作廪,向蓉美,周光大.财经类高校统计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0(3):45-50.

[5]曾五一.关于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几点意见[J].统计教育,1999(4):4-5.

[6]马敏娜,李国荣,马秀颖.财经院校统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基于统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J].统计与咨询,2012(6):38-39.

[7]罗良清,郭露.新专业目录下统计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5):29-32.

[8]黄绍红,陈玉爽,曹树胜.财经类院校统计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途径[J].中国统计,2013(6):49-50.

[9]朱宇兵.财经院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6):184-187.

猜你喜欢
数理统计经济学课程体系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数学实验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教学应用
简明经济学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基于数理统计方法的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加工误差统计分析系统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经济学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