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向飞
(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学科,在科学研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因(R.Klein)认为“计量经济学已经在经济学科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P.Samuelson)甚至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正因为其重要性,1998年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将计量经济学确定为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本科生阶段,除了经济、管理专业将其作为必修课程外,不少高校将其作为全校性选修课程。因此,研究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迅速地掌握其基本原理,应用这一研究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由于计量经济学课程非常重要,并且学习难度大,因此很多文献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改进办法等进行了积极探讨。李均立、许海平归纳了该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研教改建议[1]。马成文、金露、魏文华强调案例教学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并指出了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2]。张柠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果[3]。项后军、隗力从模仿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教学两个角度对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4]。刘晓平结合教学实践,阐述计量经济学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改革[5]。董美双认为应该从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验课教学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6]。柯健提出了“写作前引导学生重视、写作中精心指导、写作后严格验收”的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模式[7]。范晓男、戴明华,孙晓程探讨了计量经济学课程引入PBL教学方法的必要性、PBL教学方法的组织与实施及效果[8]。
已有文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通过对有关文献仔细地梳理后发现,现有文献存在如下特点:其一,关于计量经济学的教研论文大部分将实验教学、案例教学作为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强调弱化甚至取消课程中公式的证明推导过程。其二,将焦点聚焦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上。其三,虽然没有指出,但是已有研究主要探讨如何搞好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上述文献既存在合理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偏见,为此,本文将首先介绍计量经济学的本科教学目的,然后从教学目的出发,引出教学中的困难、如何合理进行课堂教学、布置课外作业以及考核。
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一般包含:学习并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研究方法,并能运用计量经济学这一工具,针对实际经济问题,建立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例如斯坦福大学指出,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计划的目标之一是教会学生将数学作为经济分析的一个基本工具去思考和描述经济问题和政策。但是计量经济学发展很快,大量新理论的出现使得所建立的模型更能反映实际情况,因此本科计量经济学的另一个目的是夯实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具有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与能力。
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差,不仅体现在教师不知道怎么教、教什么方面,而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生应该怎么学、计量经济学怎么考核等问题。
一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差。计量经济学覆盖三门学科:统计学、数学、经济学,而其基础理论为统计学和数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涉及经济学知识,当然现在其研究对象已经推广到其他各门学科。一般而言,本科生尤其是文科类本科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并且在概率论的教学中,受课时限制,教师通常侧重于概率论的讲授,而对数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在计量经济学学习中大量遇到的假设检查和区间估计等知识点则一带而过,课程安排在第五、六学期,而相当一部分学习差的学生对大一、大二学过的数学知识已经遗忘,这使得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更差,加大了学习的难度。而对于理科生,由于经济学知识的缺乏,使得学生缺乏对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了解,学生不知道学习计量经济学是为了什么,进而缺乏学习热情。
二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毫无疑问,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动力。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缺乏长远眼光,急功近利,不断询问老师计量经济学中公式的推导有什么用、是不是考试内容。而且一些学生自学能力差,继续沿袭过去依赖老师的学习模式,存在惰性,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三是教师授课内容设置不合理。在教学中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纯粹按照西方高等院校教授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从具体经济、金融案例出发,强调利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去解决实际经济、金融问题,较少涉及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知识,而对数学公式更少进行推导,一些老师甚至不讲公式的推导,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从表面上看,经济、金融案例方面的教学有助于改善计量经济学的枯燥性,使得学生入门比较容易,大量的案例分析应该能够提高学生运用计量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缺乏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支撑,不少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采用这样一些统计量进行检验、为什么模型的建立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等等。同时,在没有理清数学逻辑的前提下,对公式死记硬背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本科是最佳的学习阶段,在思维可塑性最强的本科阶段跳过数理推导,而将其推迟到思维模式基本固定的研究生阶段,根本是一种逃避行为,其教学效果不可能很好。事实上,中国研究生在学术论文中存在计量工具滥用、错用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和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理论基础差有关。这种教学模式更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与能力。另一种极端是仅仅关注计量公式的推导,而对如何利用计量经济学知识、设定模型、改进模型等方面的内容关注不够,尽管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逻辑性,但是大量枯燥的计量公式的推导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提高利用计量经济学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四是考核与教学脱节。从培养目标来看,本科计量经济学教育应该从理论学习与运用计量经济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个角度进行考核,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学校这门课程的考核重点放在一些计量经济学理论结果方面,而对教学中这些结果是如何得到的、怎么运用这些结论去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很少涉及。这使得学生认为,即使不学习,靠投机也可得到较高分数,这使得考核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力这一效果未能实现。
基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要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很有必要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两个角度入手改革课程教学。
计量经济学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其理论部分仍然沿袭数理统计的数理理论逻辑。从相当大程度上讲,计量经济学原理的讲授就是向学生传授经济变量之间的非确定性关系思想以及如何建立、估计它们之间的非确定性关系,帮助学生从以前的确定性关系分析、定性分析向非确定性关系分析、定量分析转型,进而初步建立现实和理论之间的联系。因此,计量经济学课程主要是为学生打下定性分析、非确定性分析基础,帮助学生建立起非确定性分析思维,而不是要学生精通计量经济学理论,并能熟练、正确运用复杂的计量经济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要达到后面的效果,需要长期的实践训练,而不是短短的课堂讲授能达得到的。计量经济学的讲授,主要基于计量经济学原理的讲授,尽可能让学生知道诸如t统计量、OLS估计量是怎么构造出来的、起什么作用,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基本原理,才能够正确使用这一工具,准确地分析经济现象,避免计量工具的滥用、错用现象。
尽管计量经济学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分支,但又和数理统计存在较大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注重点不同。数理统计更多的是涉及变量的非确定性关系——如概率分布,较少涉及变量与变量之间的非确定性关系;计量经济学注重在一定假定条件下精确估计解释变量和被解释之间非确定性关系,以及一些假定条件不满足时如何进行修正。其二,数理统计应更注重理论传授,计量经济学教学更应该注重变量之间不确定性关系思想的传授。其三,数理统计课后一般有一些与理论配套的习题可供学生训练,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计量经济学理论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连贯性,其课后习题基本上是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与计量经济学原理论证、推导联系不大。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工具,其最终目的是用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因此,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很有必要引入一些与学生专业知识相符的经济案例。一方面通过计量经济学工具,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起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桥梁,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做示范,起到“师傅领进门”的目的。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案例教学不可能占较大的比例,应该压缩在合理的范围内。
根据上述分析,实际情况使得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占时较少,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一些教师采用让学生交课程论文的办法,这一方面对学生起不到监督作用,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课程论文,从网上下载论文打印交给老师,另一方面不同学生课程论文题目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具有可比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之间进行有益的讨论。为了解决上述不足,很有必要引入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它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讲完后,布置一个和学生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的国际热点问题,以此问题为导向,以计量经济学为工具,对学生的专业纵深知识以及专业横向知识进行挖掘,一方面拓展学生的专业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在实践中验证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尽管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在课堂上不能放松基本理论的教学,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实现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很有必要开展以PBL教学法为主的课外教学。
[1]李均立,许海平.《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研究[J].当代经济,2011(12):126-127.
[2]马成文,金露,魏文华.案例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31):265-267.
[3]张柠.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1):294-295.
[4]项后军,隗力.基于能力提升的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19):198-199.
[5]刘晓平.《计量经济学》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1(11):114-115.
[6]董双美.注重应用能力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及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增刊):127-129.
[7]柯健.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1):108-111.
[8]范晓男,戴明华,孙晓程.论PBL教学方法在经济学各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以计量经济学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8):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