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现象:困境与振兴

2015-03-30 02:19:53
大连干部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黑龙江吉林省东北

王雪雁(吉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经济学博士):大家好,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和各位一起交流东北发展问题。东北三省有很多共性的东西,被称之为“东北现象”。东北现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一共出现了三轮,每一轮东北现象出现的时候,我们发现它背后都是和老工业基地固有的问题相联系。深层次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原有的体制所遗留下来的,实质就是旧的结构、旧的体制、旧的观念,这么多年来我们在改革、在调整,可以说直到今天,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我们看吉林省的情况。吉林省在2003年振兴之初时,提出了四大问题,十六个字,就是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效益不高,机制不活,其实就是体制、机制问题的反映。振兴十年,吉林省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速度,特别是有一些年份,2007年、2008年,可以达到全国第二、第三,速度非常快。速度快,当然也取得了一些变化,比如经济总量,在十年当中翻了两番多。但是,当我们横向进行比较的时候,总量不大,质量不优,实力不强,收入不高的问题现在仍然存在,而且还越来越严重。

比如总量不大,吉林省经济总量在2003年还可以排在全国第18位,经过十年的振兴,吉林省说我快走变成快跑,连跑带颠,跟头把式,这么长时间现在怎么样?我们现在稳定在二十一、二位,而且近些年稳定的令人吃惊,二十二位被吉林占住了,2013年好不容易上去一位,后来下来了,现在形势依然非常的严峻,能不能维持住二十二都不好说。再有经济发展质量不优。衡量经济发展的质量,经济学有一个公认的指标,就是GDP的含金量,即单位GDP可转化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吉林省这些年来经济总量稳定在二十一、二位,但是GDP的含金量却节节后退,现在已经后退到去年的二十六位。从公共财政收入看,吉林省去年的财政收入是1200亿,比较可怜。经济发展的质量从这两个角度来看,质量不优。再有经济发展的实力不强。现在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实力、竞争力,看这个地区产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产品的竞争力。吉林省的情况怎么样?我们从一个角度来看,比如说进入到中国五百强的企业,吉林省这些年来稳定在四个,多一个都没有,有个别年份变成三个。进入到民营企业五百强多少年来就一家。最后就是吉林收入比较低,无论是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城镇职工的工资,在全国都排后列。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是排在全国第25位,我们职工工资和全国平均水平已经差到近万元。

我个人认为,在东北现象当中,结构性问题是东北现象当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我们这些年来在调结构,我个人认为不是非常成功,就是这个结构没有调过来,在这一轮的经济环境变化的时候,经济下行压力才变得如此之大,形势才变得如此之紧迫。

吉林省原来快速的发展,包括在那个黄金十年当中,一马当先的发展靠的什么?实际上靠的两大动力,一个是投资的拉动,一个是工业的带动。经济发展有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当中,对吉林来讲,投资是一驾快马车,消费是一驾小马车,出口是一驾弱马车。所以这些年来我们靠投资,百分之九十多的投资率,好多年都是这样的,所以靠投资把经济增长顶上去。第二个动力,就是在产业结构当中,三次产业当中,吉林省靠的是工业,总书记讲的是工业一柱擎天,对吉林省来讲是切中要害。吉林省三次产业比重,2014年二产占比52.8%,一产原来占比18%,现在降到11%,振兴之前三产的比重是40%,通过十年的振兴,三产的比重36%。所以,三产和一产降下来的比重全都添在二产上,全都添在工业上。这一轮经济下行,就是传统两大动力明显减弱,一个是投资低速,我们现在讲固定资产投资有三大投资,这三大投资占到80%,甚至80%以上,一个是制造业的投资,一个是房地产的投资,一个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三大投资吉林省现在都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严重下滑。另外,原来我们是靠工业一柱擎天顶上去了,现在工业严重的下滑,工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回落。原因是什么?就是对吉林来讲,我们主要是提供能源原材料上游产品,下游的产品遇到市场形势这种的时候,上游产品也很难发展,也很难卖得出去。

而且吉林省的经济增长点很有限,可能未来我们的压力会更大。这种压力是什么呢?就是我们那十年,黄金这十年我们的结构没有调整,结构性的问题一直留到了今天。

东北咋整,实际在十年之前就提出这个问题,现在又到了东北咋整的时候。前面我谈了一些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总书记在去年考察辽宁的时候讲,东北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问题。讲了两个归根结底。那么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要解决体制机制的问题,解决经济结构的问题。

首先是体制机制,东北是计划经济进入早、退出比较晚的地区,怎么样来深化改革,通过深化改革来体制机制问题,当然不能说一步到位,不能一蹴而就。现在制约东北经济发展最需要突破的体制性问题,我认为有三个比较关键。一个是政府的行政体制问题,解决简政放权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民营经济发展比较有限,像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一年年往前蹭,2013年的时候提出突出发展民营经济,那时候我们民营经济占比是50.8%,2014年,蹭了一年变成51.1%,全省上下大讨论,大推进,从上到下给出那么大措施,结果民营经济发现仍然很有限,全国的民营经济占比超过60%,我们现在还50%,而且发展非常缓慢,差在什么地方?我觉得体制性的问题是最主要的,政府怎么放权?怎么变原来的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为市场引导?十八届三中全会最核心的内容,最重要的改革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所以体制性问题,政府体制改革这是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是金融体制的改革,现在东北的发展需要大投资,需要大项目,民营经济的发展,也要解决钱的问题。怎么解决钱的问题,现有国有的银行体制,国有的金融体制,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怎么解决,这是金融体制的问题。

第三是结构的问题。现在结构问题,一是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均衡发展,东北三省最大的特点都是投资拉动,投资这驾马车太快,其他的两驾马车比较弱,所以要解决怎么扩大出口的问题,怎么样提高消费的拉动作用。第二是产业结构,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涉及到产业的生机。总书记讲加减乘除,该减的真正落后没有前途的要果断淘汰掉,大多数还有一定发展空间,要通过升级改造,打造升级版,对传统的产业进行升级和调整。传统产业升级调整,同时还得涉及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未来发展方向。还有就是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我们东北相对薄弱的项目,怎么样来调整这个结构?前面讲到投资和项目的问题,项目的背后实际上是投资,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年的产业结构,今天我们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也好,升级也好,改造也好,这个投资一定符合产业调整的方向,如果是为了投资而投资,解决的只是燃眉之急,更多遗留下来可能几年又出来,甚至结构被恶化,被强化,用大投资,大项目来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这应该是一个主体的思路。

最后我想说一点,就是我们东北最重要的,不管是改革也好,结构调整也好,还是需要人推进,特别是领导干部怎么去推进。中央现在在东北讲了几个问题,黑龙江的问题讲干部不在状态,给黑龙江一句话,叫干部不在状态,给吉林送了九个字,说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所以就是这九个字我们上上下下讨论,为什么不敢干?为什么不会干?为什么不愿意干?为什么不在状态?再好国家的政策也好,再好的的方案也好,都得有人落实落实再落实,因此,东北的发展,已经到了重要的关头,不是嘴上说说就完事,我们要付出行动。

徐旭(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首先非常感谢大连党校提供这样的机会,让我跟大家有近距离的接触和交流。

龙江像刚才王老师讲的那样,我们也经历了十一年左右的两位数的增长,从2002年开始,2013年以来也出现了一个阶段性的回落。黑龙江主要讲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这些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速度降了,特别是2013年以来降得很快,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第二产业的增速下滑问题。陆昊省长到黑龙江来以后,重点强调,黑龙江省工业增加值尽管比重不大,这些年六七千个亿,但是影响非常大,对黑龙江经济总量的影响,有的时候贡献率达到70%,现在也在55%,所以整个工业的下滑对黑龙江影响非常大。而且工业当中能源这块影响非常大,达到54%。能源包括石化、煤炭,我们讲这个黑龙江有四大产业,实际上四大产业当中,简单说一下,能源占54%,食品加工占15%,石化占了10%,装备只占7%。

能源这一块,从去年、前年,实际上煤炭行业在2013年上半年在黑龙江已经明显反映出来。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鸡西,已经处于半停产状态。所以下半年,整个2013年黑龙江四个煤城的增速迅速下滑,从两位数一下掉到负的一位数,表现很突出。

再加上去年以来的石油价格问题,陆昊也讲石油价格对黑龙江影响非常大。2014年一季度由于石油价格的暴跌,造成了黑龙江能源工业这块竟然出现负的增长,从来没有过。所以为什么我们省经常讲,黑龙江省的工业问题为什么掉的这么快,就是能源结构性的问题,影响太大了。这是从工业角度来讲的。

第二,黑龙江也是严重依赖固定资产投资。黑龙江的固定资产投资从2003年以来,增长速度非常快.尤其是2008年以后,我们所谓的四万亿投资以来,黑龙江也是搭上这班车。而且我们固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几乎为百分之百。从2014年开始,从2013年两位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下子掉到2014年个位数,1.6。固定资产投资怎么突然之间骤然消失,什么原因?如果是政府行为,还可恢复,如果是市场行为,黑龙江的问题更突出了。

第三,我们讲进出口。黑龙江的进出口,听起来对俄贸易,实际上总量很小,进出口总量也就两三百个亿美元,这个实际上对黑龙江的外向型经济很大的一个弊病。一直以来,最早沿边开放,当时定了三个市,满洲里、绥芬河再加上黑河,整个沿边口岸也是最多的,但事实上这个外向度是最差的。整个黑龙江的外贸这一块,特别是边贸,包括加工贸易、包括一般贸易,尽管这些年增速很快,但总量很小,影响不大。去年下半年,我们省委提出一个叫一路一带的经济走廊的概念,写进咱们国家一路一带的战略里面去。问题是我们怎么对接?事实上真正走一圈发现,有很多地方企业做了不赚钱,需要国家给很多政策来支持。

第四,我们讲财政,黑龙江的财政很严峻。我去年去牡丹江,上半年去了,下半年又去了一趟,假期的时候跟他们聊,整个牡丹江今年上半年的GDP是4%,东边那几个煤城都是负的,个别的达到正一点几,牡丹江在黑龙江来说不错的地方,基本上相当于辽宁的大连,最南端,很漂亮的地方很美的地方,旅游还是不错的,环境很好,整个产业相对比较完整,尽管是这样的,牡丹江的增长面临很大的问题。还有一路一带的问题,从这个形势,牡丹江自己就讲,也面临着下半年吃饭财政的问题,吃饭都出问题。

经济结构的问题是全国性的,我们刚好在整个全国经济结构布局里面,选择了最糟糕的,当然不能说糟糕,毕竟我们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这个是历史贡献不能抹杀,这个时候选择它,不选别的,有它的历史条件,你不能说那个时候选错了。所谓的体制机制,实际上就是几乎所有的资源型、资源开发型、重化工业都有这个现象,不光黑龙江有,别的也都有。换句话说,这是国有企业所带来的体制、机制的一系列的问题的一个总和的表现。仅仅说东北怎么怎么样,我不愿意听这样的话,不要把表现出来的东西就归结到我们自身的东西。另外有些地方所谓反映出来的这个体制机制,我们有的时候危机感太强,当然有危机感是好事情,但太强的危机感,造成了很多瞻前顾后,怕狼怕虎,不敢担当这是糟糕的问题。

我们的省委书记写了一篇文章,在光明日报,讲三个担当的问题。我们现在经常说自己有这个问题,那个问题,怎么办?怎么做?这个问题很重要,信心不能没有,我一直想说问题很严重,信心很重要,自信很重要,定性很重要,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大的周期的反应,不要以为这是我们固有的。我觉得这个需要两方面来看的,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我们有很好的基础,然后认识到问题。

如何走出困境?具体说,第一,认清困难,保持定力。什么意思?我们要明确我们现在面临的到底是什么,因为实际到现在,大家反映过来,从各个地方,其实我觉得有很多矛盾相互冲突的地方,比如说有体制、机制,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大堆,我觉得还需要社会各个层面来深入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我们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集中大家的智慧来共同认识的时候,当然我觉得企业更明确。

为什么要认清困难?我想里面有一个自信的问题,我特别特别赞同我们习总讲的自信,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方向,目标,要有自信。中国经济包括我们东三省的经济,看起来在全国7%以上的数字来讲,确实慢,在世界来看也不低,你不能简单把自己一下子什么都否认了,前十年高增长所带来的收入水平,包括我们基础建设很多层面,我们做出很多的这个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这个事情要明确认识,不能说一概否定我们东北怎么样。同时,经济发展只要有步骤,有节奏,它就有规律,不是说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不能跨越。包括我们讲服务业的发展,要第二三产业梯度往下走,一下子蹦到三产不现实,可能东部地区在很多时候有准备,可能做的很好,转型比较成功了。我们也要经过一个过程,这是第一,认清困难,保持自信,才能有定力,不然的话人家愿意怎么干,你就忙活,今天这个,明天那个。

第二,认清困难之后,就是要精准发力的问题。这里面我想说两个话题,第一是要更多关注产业,因为说来说去,结构体制归根到底企业要做,不是政府做,政府做不了这个东西。产业怎么发展?我想三个投资方向,一个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第二个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你要给鼓励,给支持,甚至给相当大的优惠,第三个是投资的结构方式要改,原来的投资方式要变,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今后发展的方向的问题。黑龙江的选择我比较赞同两个方向,第一个现代农业,这一个一定要做,而且黑龙江搞的绿色有机,但是我们只是种的好,卖的很差,我们提的目标种得好,卖的好,卖出好的价格之上,再回过头倒逼种得更好,提出这样的要求,当然现在黑龙江从6月份搞所谓互联网+等等这些在尝试,所以我想农业这一块是一个方向的东西。第二个精准发力,开放度的问题,黑龙江要讲建开放型的现代体系,就是黑龙江一直以来改革开放,我们光讲了,有没有改?改了,开放我理解一直没开放,其实我们说体制机制,人才等等问题,其实和你的开放有很大的关系,综合改革更大程度倒逼改革,很大层面黑龙江要开放,这个心态要开放,不仅仅来自于表面的外贸的问题,精准发力的问题。

第三,创新的问题。我们经常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事实上这个大众、万众指谁?就像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一样,那么人才要发挥作用,人力资本、人才从概念上有区别吗?没有区别,有本书大家都看过大繁荣,菲利普斯讲一个很大的概念,就讲一个国家的创新要让每一位老百姓能够在你的制度当中获得好处,你的创新就有了,不要搞那么复杂,弄几条一大堆,没必要,当然做起来,黑龙江搞了大学生创业,黑龙江搞了千人计划,也搞了关于人才的体制改革六个方面也做了很多,但是必须还不断扎实做。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角度来说,年轻人是我们的希望,第二个层面就是体制内的,体制内的人更重要。体制内包括我们在座的各位,包括我一样,其实我们都有各自的想法,能不能提供一个很好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包括让体制内的发挥作用,我想大众创业重点这两类人能够做好,可能就有希望。

张道航(大连市委党校教授):大家上午好,刚才吉林和黑龙江两位客人介绍了的情况,就辽宁而言,情况实际上都类似。

东北现象我是这样看,东北现象是媒体给的这样一个概念,关键你看怎么理解,东北现象不是说所有的都不好,不是这个概念。

辽宁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报告,李希做的报告,讲了几个方面,在分析辽宁省问题的时候,讲什么呢?从本质上看仍然是总书记指出的,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问题,产业结构的问题。

具体他讲三个方面,一是体制弊端。辽宁经济发展遇到的许多矛盾问题,深层次原因大多是体制弊端的阻碍可束缚,所以我们这个体制基本上还是很多地方尽管已经走向了市场,但是很多地方应该说还是延续了计划的变化,比如依赖大的项目,大项目,大工业,大投资,这样的一种驱动。

第二是结构性比重。长期以来我省产业结构偏重,重化工业比重布局不合理,重化工业产业链短期处于低质量,价格链低端,另外服务业发展落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六个百分点,对房地产依赖度过高,税收占比一直处于高位。

这里的产业,不仅是产业结构,而且财政收入的结构他谈到了,财政收入为什么滑下来,一下负二十多,为什么出现这个?就是你过度依赖一个产业,这个问题不仅是辽宁,吉林、黑龙江也是一样。我记得李克强总理曾经在东北讲过这样的话,他说在东北,大庆和长春一汽一打喷嚏,黑龙江、吉林就感冒。他就讲这个产业结构,整个都是依赖他。辽宁相当程度上依赖什么?是房地产,所以税收占比一直处于高位,这个就是他分析的前两个方面,体制和结构。

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刚才吉林和黑龙江的客人也说到。但是第三个辽宁的情况,恐怕别的省未必是这样的。第三是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上的不严不实的问题,对经济发展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媒体是这样报道的,要着力营造城市的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这两个层面,是李希同志报告的原话,负面影响不能忽视,从政环境,政治生态。在咱们辽宁,就举一个例子,吉林省有一个副省长,叫谷春立,在辽宁鞍山、沈阳待过。谷春立这样的人为什么提到吉林的副省长,8月份才把他收审,结果鞍山放鞭放炮了,为什么这样的人能上去,就说明了辽宁的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的问题,他在鞍山为什么那么不得人心,把整个一个美丽的鞍山弄成什么样?像这样的人都能够上,辽宁的政治生态和环境,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这样的从政环境,这样一种政治生态,发展能从实际出发吗?所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来辽宁考察,他就讲领导干部要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

2013年到2014年,无声无息,那么到了2014年4月份,李希同志来辽宁主政以后,经过一段时间调查,今年4月份省里出台了什么呢?大学习,大讨论,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我们回想一下,应该是2014年,中央巡视组对辽宁评价是这样的,第一句话是政治上不敏感,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政治上不敏感,你从这两件事情来看,你敏感吗?总书记都讲了,然后我们就没有做,而且我们政治环境,政治生态,从政环境、政治生态这样的状况,你像谷春立这样的人你还提拔,你想想你会把辽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我认为这个中央政治局7月30号会议,提出了这样的一句话,要按三严三实做经济工作。应该说这个三严三实对经济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

怎么样才能走出这样的困境,我觉得习近平总书记的“7·17”讲话,应该成为东北新一轮振兴的重要标志。

怎样振兴?就是要把握关键,抓住重点。关键和重点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非常清楚,四个着力。我觉得我们从辽宁要回到大连,就大连而言,第一个围绕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军,一定先走一步,中央对我们给予很大的希望,我们作为大连,你这么好的条件怎么样?在改革开放就要先走一步,就改革而言,我觉得首先是行政体制,尤其是审批制的改革,不错,我们现在是审批制全部拿到大厅里,而且有一个说法,叫做什么呢?清单之外无权力,大厅之外无审批。另外开放,就是当前我们应着力抓住什么?一带一路,实际上现在产能过剩,你注意研究一下,不完全是。有些外部先进的,有质量的,你比方说光伏落后吗?风电落后吗?但是来讲过剩,中央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我们过去只注重产品,现在是产能的走出去,大连一定要带好这个头,这是第一。

第二,习总书记讲的第二个方面,就是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大连要建设结构调整先导区,这个先导区是习总书记2013年对大连给予的期望。这个结构调整我认为是这样的,一个是增量优化,第二个存量调整。要有增加的,但是首先你得增量优化,存量调整,但是首先你存量要做一个减法,但是存量未必都是减法,有一些存量你比方说,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提高,这也是一种调整,但是增量要向一些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进行着陆。存量如果不调整的话,不做减法的话,习总书记还讲了一句话,腾笼换鸟,你笼子不腾出来,你怎么去换鸟?另外换这个鸟,一定要是有前景的,不能是一般的。

另外我们好像有一种看法,服务业应当是占比重越高,结构越合理。大连的产业结构,我们曾经在九五规划里面提了五大产业,商贸、旅游、金融、器械、航运,全是服务业,那几年第三产业一年增长一个百分点,但是后来2003年老工业基地振兴,又倒退回来。所以我们现在提出要优先发展服务业,搞不好是拔苗助长,将来你仍然要补课,要倒过去,所以我认为三次产业的理论也要从我们的实际出发,不能盲目。

第三,要着力鼓励创新创业。创新确实也是我们大连这些年发展当中的一个短板。在创新的投入上有个指标,大连低于全国的水平。你的创新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你的创新能行吗?不光大连,辽宁沿海经济带七个城市,现在加了朝阳,六加一,我们一年的专利整个各项指标,加起来,不如人家上海、广州、北京。

第四,围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我不多讲。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要真正建好四个区,使大连能够打造在东北振兴升级版当中,能够引领东北的振兴和发展,关键还是9月11日中央第二十六次学习所强调的,也就是要做好三严三实,没有这个基础,领导干部还是大喊那是不行,现在从媒体上看到,还要爆发式增长,这个东西确实很难。

猜你喜欢
黑龙江吉林省东北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MADE IN CHINA
汉语世界(2021年6期)2021-12-17 10:51:50
Make ’Em Laugh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意林(2021年3期)2021-03-11 03:07:24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大东北的春节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石油沥青(2019年6期)2019-02-13 04:24:34
Write a ca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