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林鹏 陈 晓
现代社会治理,要求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积极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有效维护社会稳定,依托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服务、数字化社区等建设平台,积极推进维稳机制创新,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掌握民情、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深入探讨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分析如何在维稳创新工作中推行网格化管理,通过网格化管理弥补当前维稳存在的不足,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维稳长效机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所谓网格化维稳,就是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部门以网格为单元,实现辖区和谐稳定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包括优化提升社区服务质量,解决各种矛盾纠纷,治安管理、综合治理等与维护辖区内和谐稳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基层工作。而网格化管理是指以街道、社区为基础,在管理辖区内,以基层单位或区域为基准划分单元网格,建立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对辖区内的信息及时上报,事件及时处置,实现市、区、市(区)直单位部门和网格监管中心四级联动的管理模式。相比于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更加注重精细化、信息化、高效化、便民化、互动化管理,在各地推进基层管理创新、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实践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总体而言,现有的基层维稳机制相对滞后,存在制度不健全、运行不畅通、基础能力薄弱、管理乏力、效率低下等问题。正因为如此,面对新形势下日趋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部分基层政府部门疲于应付,无力从源头上排查、疏导、化解社会矛盾,导致一些原本能够发挥矛盾化解作用的社会组织力量不足、人员不专业、信息不流畅;企业、群团组织在维稳中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弱化;人民群众参与维稳渠道不畅通等。在此背景下,在基层维稳工作中推行网格化管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优势作用,如注重高效率、精细化、多元互动、多元参与等,有利于弥补现有基层维稳机制中亟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能够在事前防范、事中处置以及善后处理等关键的维稳环节发挥提高维稳效率、增强维稳效能的作用。
街道和社区是广大群众生活和工作的场所,是流动人口集散地、各类组织集中地、各种思想的扩散地,也是社会矛盾聚集地。征地拆迁、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等各类突出矛盾和问题,成为当前影响基层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网格化管理正是从基层社区管理服务中遇到的矛盾出发,在街道层面,突破了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理顺了社区与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将原本高度分散的社区管理职能下放到每一个网格,并明确了所在责任区网格员的职责和任务,从而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因此,网格化管理,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和社区服务质量,通过服务和管理质量的提升,来增强群众的满意度水平,把一些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就功能来说,网格化管理包括了社情民意搜集上报、社区治安维护、突发事件处置、环境监督整治、矛盾纠纷排解、落实社区矫正、社区党建以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等多个方面,它能较好地配置社区资源,使基层社区的社会管理功能和实力大大增强,城市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得以有效夯实。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维护当前的社会稳定,需要发挥街道、社区的优势和作用,着力增强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和部门的维稳能力。然而,由于街道、社区作为最基层的政府部门和单位,其所能支配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也相对较少,再加上基层维稳机制不够健全等方面的原因,必然存在着维稳能力不足的问题。网格化管理作为当前处理复杂管理事务的一种新兴管理模式,借助信息化、技术化手段,能有效增强基层的维稳能力。一方面,网格化管理是事前预警性管理,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不稳定因素,提高防范不稳定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网格化管理在对一些常规或者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中,能够有效解决组织协调、信息沟通、监管不力等问题,可以直接提升基层维稳的效能。
以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化为突出特点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是基层维稳机制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而且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本身就属于一种维稳机制创新。具体表现在:首先,推行网格化管理,通过资源整合、明确网格员管理的具体职责等,有利于解决多头管理、管理力量分散、手段落后、信息处理不及时等问题,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这是一种对维稳机制创新的探索。其次,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信息化服务的高效率、高效能,不仅有利于缓解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社会矛盾和群众工作任务不断增加给基层政府带来的巨大压力,而且有利于弥补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实现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因此,开展网格化维稳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也是维稳机制创新的方向。
1.维稳能力不断提升
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依托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的资源整合功能,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加大矛盾排查调处力度,深入推进辖区内平安建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防重大治安案件、群体事件和安全事故。在维稳过程中,通过更加积极有效地对基层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的整合,以互联、互补、互动等方式,整合街道社区内各类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社区自治组织和居民群众、物业管理机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不仅实现了辖区内各种社会协管力量的整合、各类信息的采集与共享,而且加强了不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与联动,充分发挥他们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维稳力量不断壮大,维稳能力不断提升。
2.治安状况明显改善
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在维稳工作中,形成了以街道、社区为主,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成立了以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公安、司法、民政、各社区主任、各片区民警参加的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处置小组。同时,随着网格化管理的推广与基层维稳机制的完善,积极对辖区内的不稳定因素、安全隐患、违法线索、社情民意等信息及时进行排查、采集、上报;参与进行安全防范、安全检查及治安重点难点排查和整治,指导群众自防;主动发现各类矛盾纠纷并积极调处,协调有关人员调查处理网格内居民纠纷;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法制宣传、流动人口管理、社区矫正和反邪教等工作。总之,网格化管理维稳模式的运用,促使网格员更加及时有效地化解、处置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整个社会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井然有序、总体稳定、健康运行的状态。
3.“一感两度”不断提高
“一感两度”是指社会安全感、治安满意度和执法满意度。它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认识的一种整体反映,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部分地区在维稳工作中,通过不断健全网格化管理,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活动,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严防掌控中的矛盾纠纷激化升级,各项维稳机制更加健全。同时,随着严打整治活动的广泛开展,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各类案件和社会矛盾问题明显下降,从事治安管理工作的队伍和人员工作有效性和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志愿者的参与面明显提升,群众对政府各项工作认同感也有所提高,社会大局保持了持续和谐稳定。
随着网格化管理在社会管理与维稳中的广泛运用,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社会稳定程度也有了大幅度提升。然而,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相比,我们在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健全维稳机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欠缺和问题,导致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无法及时化解,有可能形成不稳定隐患。
I.网格化管理水平低下
从各街道、社区推进网格化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部分社区网格化管理还存在技术依赖问题,容易陷入误区;部分街道、社区把网格员当成一般干部使用,没有从事网格员应有的工作。这与网格化管理的目标相悖。而且,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推行网格化管理的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部分社区在推进网格化的过程中亟需加大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水平,以适应当前社会事务繁多、社会矛盾复杂的现状。
2.对维稳工作的认识存在误区
从各级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维稳工作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来看,部分单位对维稳机制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水平有限。部分街道、社区在维稳工作中,只是就稳定论稳定、就稳定论管理、就稳定抓管理,而没有从社会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的角度去抓稳定。部分街道、社区在加强社会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没有从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来看待维稳问题,而是把维稳看成是社会管理的全部;另一方面,部分职能部门也认为社会管理是政法委(综治办)的职责,与自己关系不大,主动性不强,配合协调意识差,从而在客观上削弱了社会管理工作。
面对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各级政法综治部门(网格监管中心)应构建起统筹兼顾、全面覆盖的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加强沟通、统筹协调,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政策措施衔接、管理服务联动,以便于有效解决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过去,关于社会治理创新,我们党和政府也作了很多努力,但效果却不容乐观,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处理好制度化的问题。网格化管理维稳模式作为一种新探索,也面临“人走政息”的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让制度成为一种有约束力的规则。一要对网格化维稳模式进行研究。网格化维稳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下,摸着石头过河。二要对网格化维稳模式不断总结。网格化维稳在我国一些地方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像北京东城区、湖北宜昌市等地,形成了较好的模式。三要促使网格化维稳模式常规化,使其成为一项工作制度固定下来,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
协同治理是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它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权威的多样性,努力寻求政府和其他公众主体的合作路径,期待一个共同解决公共问题的协作性组织网络。对于网格化维稳而言,就是要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在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为群众营造一个和谐、安定、宜居的生活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促进辖区内的安定有序;注重发挥网格化管理在调动群众参与街道、社区基层维稳积极性的作用,使得社区公众参与程度和积极性得到提高,尤其是促进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维稳工作中来;加强网格化管理在及时发现和化解问题,有效维护社会安全中的作用,对高危环境、高危人群等管理对象进行全面监控管理,对街道、社区范围的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和有效利用,及时发现影响辖区内社会安定的不利因素、主要根源以及发展趋势,对辖区内的不安定因素、安全隐患、违法线索、社情民意等信息及时进行排查、采集,并及时进行整改补救,将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以此持续推进辖区内的稳定和谐。
当前,推行网格化维稳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体系建设。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和认识,既要充分肯定网格化管理在推进维稳工作中的优势作用,又要客观分析和认识到网格化管理的缺陷和不足,做到扬长避短。一方面,要继续推进以网格化管理推进民生服务工作的力度,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具体事情入手,从一点一滴做起,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并通过大力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紧紧围绕基层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定人、定岗、定责,把责任量化到每一件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网格,争取实现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与群众自治有效衔接、互为支撑,并通过基层维稳机制的创新,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坚决避免一般性的利益矛盾和纠纷上升为政治层面的问题。
在网格化管理维稳模式上,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富有成效的经验,形成了相关体制机制,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和利益结构的不断调整,在维稳方面还存在不少盲点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法和措施。要把网格化管理为代表的社会治理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总结各地的典型经验,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探索适应各地实际、顺应群众要求的社会治理的有效形式,推进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通过构建高效、快捷的管理服务平台,不断提高网格化维稳的效能。